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青训?
有时候精神和肉体双重受虐日久,思想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期待某些英雄主义的场景降临。在最近的里约奥运预选小组赛上,中国队呈现出让东道主窒息的逼抢,面具侠张玉宁在禁区内展现堪比亨利的盘点,廖力生有如神助地射出贝克汉姆的任意球时……
这是发生在“93届”国奥队第一场比赛的故事剧本,对手是中国足球苦主、拥有多名归化球员的卡塔尔,它一度让我们产生了自己就是世界级强队的幻觉和冲动——可惜足球规则永远不是只集中在这甜蜜的60分钟中。在随后的30分钟内,中国国奥队又仿佛被中国国家队附体,那熟悉的一幕幕再次浮现:1比0领先后的险象环生,队员的频繁抽筋,海归球员徐新恶意报复后的染红……总之的总之,是国奥队痛失好局,将比分定格在1比3的记分牌上。
于是,球迷开始了新一轮的谩骂,中国队开始新一轮的备战,媒体开始新一轮的计分模式。国奥队开始启动新一轮的丢分模式,并将这样的场景连续复制三次。于是下一步,国奥队主帅将下课,中国足球开始从更低年龄层次寻找安慰。在全民一切皆足球的叙事背景下,或许我们能之道到中国式解决之道:比如举办一次世界杯,比如归化一些国外球员,比如,,,
这是属于中国足球的轮回。也许中国足球近二十年所独有的规律:失败,重新再来,失败。具体到这支号称云集当今最为优秀的人才的队伍:傅博号称中国本土最优秀大家教练之一,我们不要忘记在中国足球最衰微的岁月里,是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一抹温情和尊严;这是目前中国足球该年龄段的精锐——至少未来十年,他们将陆续成为中国足球的顶梁柱。在国足冲击2018世界杯失败的背景下,他们将直接升级为冲击2022年世界杯的主力。哦对了,或者他们中的某些人,会成为未来80亿中超的标王,身价过亿不是个事儿。
但作为功利时代以及浮躁足球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夹缝里的一代,“93届”注定行走在尴尬而怪异的路径上。
他们是赶上了中国足球政策红利的一代,最好的联赛,最好的外训,最好的足球氛围。但他们成长的黄金十年,却恰逢中国足球青训最为崩溃最为坍塌的时代。他们恰逢中国足球之夜联赛异常红火的时代,以往的专业体校培训模式遭遇挑战:各地方传统业余体校模式被大面积砍掉,青训任务被推到数量有限的职业俱乐部和大量不规范的民间培训机构。从89届国奥开始,中国足球青训就已告别“传统专业化”时代。以广东球员为例,89届的尹鸿博、93届的廖力生,他们都是在甲A后期足校遍地时开始接触专业足球训练。他们也辗转多个地方的培养机构,才辗转到广东青年和东莞南城才有机会获得发展空间。
由于各地忙于应付城运会和全运会,优质适龄球员根本不放出去。
走当年健力宝式的路子也是举国体制热衷的一种模式。过去4年,中国共输送了1993年到1996年出生的多批球员到葡萄牙受训,但他们除了混迹地区低级别的青年联赛和业余联赛,能在当地职业联赛打上预备队的寥寥无几!
那么,他们赖以存在的号称80亿的世界第四的中超联赛呢?我们看到的事实,俱乐部青训体系大多数都不具备足够的资源配置。有能力的“土豪们”则更迫切希望花大钱见速效,比如恒大这种“大牌外教+外援+天价内援”,根本不愿真正投身青训。
从某种意义上讲,与此前接受专业体校培训的球员相比,89届和93届(甚至更年轻的97届),他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缺位也体现在成绩上:以往还能在国际赛场有所斩获的中国队,从2005年荷兰世青赛之后,国少队、国青队已经连续5届无缘亚洲区前4。2012年亚青赛和2014年U-22亚洲杯,这批球员均遭小组3连败垫底出局,对阵西亚球队未尝一胜,甚至在亚运会上连泰国队都打不过。
一方面,是足球管理部门迷恋于当年专业化年代的“基层业余体校”机制破灭,幻想依靠校园足球的“以量代质”幻想和留洋的速成来些许的取代。而挥金如土的土豪们,却不愿意任何的青训配置。在目前的中超联赛中,除了山东、浙江、恒大和富力之外,其他俱乐部的足校或青训体系基本上是摆设。而同时期的对手们,早已成为俱乐部甚至海外俱乐部的主力。
这就是我们的实际情况,也是我们和世界的距离。在赛前对球员们的一次调查中,小组出线,进入四强,是这批国奥小将们的普遍定位。要知道,只有进军前三甲,才有可能获取里约奥运会的门票。
不过,也不怪这些年轻队员们。国际大赛,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已经很稀缺了。除了张吉龙神奇之手抽出来的世界杯,奥运会这个名词,对如今的队员们可能有些陌生。我在对他们的采访中,他们普遍对国奥比赛看台上制造“叉腰肌”等名词的北京之夏有点印象,但更久远的那个时代,1988年高丰文那支国奥队,这个唯一靠实力打进奥运会的队伍,已经模糊了,如同发黄的旧纸片。
是的,从身体素质、天才灵感上,我们也许不逊色于任何一个亚洲对手,但我们的体能(赛前他们甚至在昆明苦练过体能),我们对于教练的战术意图,对于比赛的阅读能力,以及场面上和队员的配合,却和亚洲对手存在着天然的差异。
更严重的是,我们这批被选拔出来的精英,将会很快融入到那可怕的属于中国足球的奇特定律中去——无休止的选帅+领导坚持“以量代质”的末日幻想+中国式解决之道。
在一次次盲目的攀比,推诿,模式之中,中国足球依旧无法找到科学的方法,而队员们,则被一次次被沦为“实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