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25阅读
  • 0回复

[药膳食疗]不吃早餐会容易得胆结石吗[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26
金币
159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8-26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5-08-27) —
          
  
  


  这是大家都比较关切的一个问题,在回答此问题之前我有必要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胆结石成分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等大家看完这些答案就不需要我说了。而我们最需要关心的是胆结石对我们有什么危害?我们需要怎么去预防?
  一、胆结石内容物是什么?
  胆结石的化学成分很复杂,研究者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方法发现胆结石主要包涵胆固醇、胆红素钙、碳酸钙、磷酸钙、磷脂、蛋白质,以及铜、铁、锰等多种金属元素。每一个患者的胆结石的成分也不完全相同,胆结石按成分临床上我们常把它分为:①纯胆固醇结石;②纯胆红素结石;③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红素混合或胆红素钙-胆固醇混合);④少见的结石,主要由脂肪酸,脂肪酸胆红素,多糖类,蛋白质等组成。胆汁是一种辅助消化液,由于脂类不溶于水,需要靠胆汁帮助乳化从而才能由胰脂肪酶溶解消化。
  胆汁由肝脏持续分泌产生,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各种成分均溶解于胆汁中,当胆汁比例失调时,就容易出现沉淀,进而形成结石。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胆汁流动动力学受到改变,同样也容易形成结石。胆囊结石属于胆结石的一种,胆结石成因复杂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胆结石长在胆囊里就叫胆囊结石,在胆管里就叫胆管结石。胆囊是存储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胆汁主要由肝脏产生并持续不断分泌,每天分泌的胆汁大约有800-1200ml。正常生理情况下,休息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进入小肠而是进入胆囊储蓄并浓缩起来,当进食时,胆囊再将存储的胆汁通过胆囊管、胆总管分泌到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
  二、那我们生活中哪些因素是胆结石形成的常见原因呢?
  1、与肥胖有关,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者,患胆结石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增加5倍。
  2、胆囊的慢性炎症,胆囊粘膜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胆囊黏膜可吸收水,电解质和有机物,同时分泌黏液。当胆囊收缩和排空胆汁的运动减弱,其结果使胆汁淤积在胆囊内胆固醇“泡”转化为胆固醇单水结晶,与胆红素钙离子黏蛋白组成胆泥,多数胆泥会消失,约15%胆泥继续发展为胆石。胆道感染还可使胆道黏膜分泌大量糖蛋白,糖蛋白可把各种沉淀凝聚在一起形成结石的基质。
  3、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经常节食和不食早餐者,容易引起胆汁浓稠,胆汁成分比例的变化,胆汁淤积,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日复一日逐渐形成结石。而良好的规律的饮食习惯,由于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同时食物刺激胆汁分泌,而不是淤积在胆囊内,不容易造成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高,不易形成结石。喜食甜食、高脂饮食等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胆汁比例失调、胆固醇呈饱和状态。因此“胆结石患者少吃蛋黄”也是正确的,因为蛋黄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较高。
  4、胆固醇的代谢失调: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5、保胆术后或其他手术后引起胆囊功能降低或胆汁排出动力学的改变,胆汁淤积,也会促进结石形成。
  三、胆结石又有何危害呢?
  胆囊结石在早期通常约60%的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于查体或体检时被发现。部分单发或多发的胆囊结石,在胆囊内自由存在,不易发生嵌顿,很少产生症状,被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当胆囊内的小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就会引起临床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由于体位改变,可以使症状加剧。当胆石嵌于胆囊颈部时,造成急性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胆汁不能通过胆囊颈和胆囊管排出,从而引起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胆绞痛。如果胆囊结石嵌顿持续不缓解,胆囊会继续增大,甚至会合并感染,从而进展为急性胆囊炎。若小的胆囊结石脱落到胆总管内或者壶腹部,还会引起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胆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反复发作胆囊炎症、感染,久而久之,就会转变成慢性胆囊炎。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病症加重,增加病死率。胆结石还会引起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伴有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当然更应该让我们警惕的是,胆结石长期反复刺激胆道系统,反复的胆道感染,会显著增加胆道系统癌变风险。
  四、胆结石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根据流行病学和成石机制研究,推荐下列预防措施。普遍预防:1、科学减肥: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过多,胆汁排出多,消耗体内脂肪组织,其中的胆固醇便排入胆汁,也增加胆汁胆固醇量,因此避免肥胖有积极意义。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摄入钙和纤维素:脱氧胆酸增加胆汁胆固醇分泌,抑制胆汁酸合成限速酶的活性,诱导成核加快。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多含饱和脂肪酸,而植物油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减少不但可降低胆汁胆固醇含量,还使胆汁成核活性降低。按时规律进餐,脂类和蛋白质混合物或外源性缩胆囊肽(CCK)刺激胆囊排空,预防胆汁淤滞,明显减少了胆石发生。避免两餐间歇过长,减少胆汁酸肠肝循环的阻断时间,当肝脏分泌胆汁酸时,胆汁泡中胆固醇/磷脂的比值降低。此外,要多饮水。3、多参加运动锻炼:控制体重,保持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不起,如长时间用电脑、晚饭后长时间看电视等。
  高危人群的预防:除了对一般人群进行初级预防以外,还要选择性地对部分即将形成胆石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胆石高危人群是指具有形成胆石危险因素的人,流行病学指出,年龄增加,女性,多产妇,有印第安遗传基因的人种,高脂血症等都是危险因素,除此以外,高危因素还包括血清脱氧胆酸增加,胆囊收缩减弱,胆囊壁增厚,在所有这些因素中,胆囊形态和功能改变的预测意义最明显,对高危人群的胆石预防,不但需要上述的饮食调节和增加体力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给予药物,纠正早期病理变化,熊去氧胆酸(熊脱氧胆酸)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的药物,长期服用费用昂贵,还有可能增加空腹胆囊体积和降低胆囊张力的不利面,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对胆囊收缩功能差的可给予CCK等促进胆囊收缩的药物。非手术治疗胆结石在保留有功能胆囊的情况下,存在着胆石复发的问题,因此最好还是纠正患者体内导致胆石形成的病理基础,避免胆石复发,医生和病人都要认识到非手术治疗后有可能胆石复发,注意定期复查,同时调节饮食类型,避免肥胖,加强身体锻炼,一旦发现胆石前期改变,即胆囊内胆泥形成,就早期予以治疗,可望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哪些胆囊结石需要进行胆囊切除?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
  反复发作性胆囊炎,经1-2次内科利胆等保守治疗无效者;
  结石大于1cm或充满性胆囊结石以及瓷化胆囊者;
  只要确定有胆道梗阻的结石患者均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5-08-27 11:50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6
疾风-劲草 金币 +16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5-08-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