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五人团的确是《西游记》的主角,但真正搭起全书架构的,其实就是他们在取经途中,与妖精之间的一个个故事。妖魔神怪,实则蕴含世情态。西行上的妖精们,其实正是《西游记》的另类主角,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 和大部分人一样,我的《西游记》启蒙是来源于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和电视剧,当时觉得里面的那些妖精不如想象中的讨厌。虽然有些长得奇形怪状一点,但很多都是大大咧咧傻乎乎的形象。后来看了原著,发现这个现象其实更加明显。吴承恩笔下的妖精反而更加人性,不乏可爱之处有时还颇多无奈艰辛,反倒是正统神仙们面目模糊,甚至狡诈虚伪。很多年前彭丽媛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叫《说聊斋》,其中有一段歌词用在这里很合适:说鬼不见鬼,说怪不见怪,牛鬼蛇神倒比那正人君子更可爱。其实《聊斋志异》也是通过花妖狐魅写无奈人生,这方面和《西游记》非常相似。
精细鬼、伶俐虫这些可爱的名字,憨厚的金角大王,善良的黄狮精,对唐僧一往情深的漂亮女妖……正是这些构成了《西游记》中最鲜活的因素。《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书中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真爱的追求。在女性的人性尊重上,超越了所有的古典名著。而《西游记》中则将看似恐怖的妖魔鬼怪人性化,我们读《西游记》的时候,突然想到妖的时候,感觉是那么温馨可爱,同样也是其伟大之处。
在原著中,如果说神仙们代表了正统体制,妖精们其实就是冥冥众生。也正因为如此,在我看来,这些妖精们的悲欢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土根小妖们,首先要运气好得以长生,然后还要经过千八百年修成人形,毕竟不是谁都有孙悟空那样的好运气,能碰见一个教你七十二变的菩提祖师。同时身为妖精,在神仙们看来,就是带有原罪,还得时刻提防着不被大仙们收去。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又说不准什么时候被更有来头的妖精们霸占,而且还申冤无门。其实即使是那些下界的神仙宠物、门下小童们,也是各有苦衷,天宫的琼瑶玉液、华龙仙池与他们无缘。在天庭的体制中,永远也只能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小人物。有时甚至想做妖精有什么好呢?还不如做没有七情六欲和各种情绪的动植物。按照天理循环,生生死死,不会思考,没有烦恼,多好。
也许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有那么多妖精想吃唐僧肉,但与此同时也会搭上生命的危险。正因为《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无论何种生灵,在此都是平等的,因此妖精们的遭遇反而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同情。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在妖精们的价值体系中,妖精吃人和人吃动物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且对比于因为推翻了贡品就让凤仙郡三年大旱民不聊生的玉帝,这些小妖精是不是更可爱一些呢?
[ 此帖被alalpt在2015-02-26 15:3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