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前几年央行因外汇占款被迫吐出几万亿人民币相比,本次下降0.5个百分点释放6000来亿,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这才是本轮暴跌的主要原因。
本周三晚间,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加定向降准,可周四上证指数跌去37点,周五更跌去60点,深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无一不跌,全面降准居然引发股市全面下跌!都说降准带来6000多亿增量资金,谁知降准后两天,沪深两市市值缩水竟逾1.1万亿。
有人说,这是下周将发24只新股提前大抽血,也有人说降准早有预期,A股见光死,还有人说下周股票期权来袭,更有人说是春节临近多方无心恋战,大小非解禁……在笔者看来,这些都不是暴跌的主因。
新股发行当然会抽血,但大抽血未必,冻结2万亿资金云云更是想当然。是的,下周IPO从家数来说,是新股重启后最多的,但募集资金加起来也就130多亿,同去年12月差不多(该月募资134亿,其中国信证券一家就占70亿)。当时媒体也称"年内最大IPO来袭",预计冻结资金将超3万亿,可实际冻结也就1.16万亿(春秋航空、宁波高发延至下月)。去年12月"最大IPO来袭"后股指不也从3000点涨到3400点吗?中间又经历了1月20家新股,募资109亿呢。央行降准,这会儿说"早有预期",前两天还在说"突然",什么见光死,11月降息为什么见光不死反而大涨?再说期权,这本来就是中性工具,当初融资融券推出时不也视为大利空,而这波50%以上的大行情还不是靠两融推上来的!至于什么大小非解禁、春节临近之类更是司空见怪,无非是股市一跌,股评家们总要千方百计找点"利空"的理由而已。
在笔者看来,下跌主因是这次降准实际上并不可能带来多少增量资金。
所谓降准带来6000亿资金,无非是将113万亿存款,乘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再加上定向降准的那点算出来的。问题是,这次降准主要缘于"我国面临的国际收支情况已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虽然经常项目还有顺差,但资本与金融项目已经出现逆差,外汇占款变化已经不再是创造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语)。从2007年1月起,央行开始启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调控工具,开始仅9%,即商业银行的存款只需将9%上缴到央行作为资本金。此后步步调高,直到2011年6月调至21.5%,如此高的准备金率世界上绝无仅有,原因就在于国际收支顺差巨大,最多时一年增加外储4000多亿美元。外汇占款的急剧增长,迫使央行投入相应的人民币资金,通俗地说就是印钞票,4000多亿美金就是3万亿人民币,加上"乘数效应",为此央行不得不频频提高存准率,以对冲高额外汇占款吐出的大量货币。
然而,从去年开始,准确地说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情况变了。去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为3.99万亿美元,正当即将逼近4万亿美元之际,下半年开始调头了。三季度末为3.89万亿美元,年底再降至3.84万亿美元。特别是12月一个月,资本项下的国际储备资产减少300亿美元。显然,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以及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等原因,资本还在大量外流,中国的外汇储备极有可能进入平缓乃至下降通道。既然如此,央行无需因高企的外汇占款而吐出大量人民币,高达21万亿的存款准备金锁定在央行既不必要,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央行要付利息,商业银行因存款减少又无钱可贷。有经济学家提到,"存款准备金率已处于高处不胜寒的状态",这是很有道理的。
毫无疑问,未来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继续下调。但是,同前几年央行(因外汇占款)被迫吐出几万亿人民币相比,下降0.5个百分点释放6000来亿,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本来,经济数据不佳(1月制造业PMI已跌至49.8,而同期美国为53.9),以及近期人民币连连下跌,已经让股指摇摇欲坠,原本希望靠央妈给点钱撑一下,哪知久旱盼甘雨,希望又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