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五部门,共同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校园足球一般由体育总局主导,教育部配合开展,而现在,该项工作转为教育系统主导。这一转变的原因及目的是什么?今后的校园足球工作又将如何开展?记者就此专访了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三年遴选两万所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
记者:这次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担任,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任副组长。如此“豪华”的阵容,势必让人们对校园足球有了更多期待。请您介绍一下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是什么?
王登峰:领导小组是为了加强校园足球的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而成立的议事协调机构,主要履行校园足球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综合管理等职责和任务。具体包括: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重要文件精神;审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研究决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重大政策和发展事项;部署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规划和指导,检查督促校园足球开展情况;审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经费预算和决算。
2015年,该小组将研制《关于加快发展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可以预期的是,这个《意见》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基本规划。我们还将校园足球,特别是特色学校的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督导评估体系,将来在学校体育督导评估时,督促各地落实校园足球的有关工作。
记者:此次由教育系统主导校园足球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王登峰:主要是为了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教育部接手后,在延续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校园足球的定位,即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普及足球运动。其宗旨是要在大中小学全面推广足球,以足球为突破口,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真正实现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推动校园足球普及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示范引领的做法,拟用三年时间在全国遴选两万所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水平足球运动队高校进行重点建设。2015年按高中、初中和小学1:3:6的基本比例,计划在全国遴选并支持建设首批6000所左右的特色学校、10个左右的试点县(区)。
制度、竞赛、活动多管齐下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记者:当前,发展校园足球的困难是什么?
王登峰:校园足球工作千头万绪。当前发展校园足球较为困难的是师资缺乏。为此,教育部将多措并举予以解决:针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足球教师以及现有的足球教练进行系统性培训。教育部将把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原有的“国家教师培训计划”,大力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足球教学技能,今年计划培训6000名体育教师;同时,希望能够在5至10年内,每年从国外聘请部分高水平的足球教师和高水平的教练员,到学校教孩子们踢球,指导基层教师。
记者:未来,校园足球工作将如何开展?
王登峰:校园足球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是制度建设,要做好长远规划、要有强有力的保障,还要有实际开展的内容等等。近期,教育部印发了两个文件,一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的办法,就是为了普及校园足球,采用重点建设,形成标杆,用示范作用带动普及。二是成立领导小组的通知,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这对校园足球非常关键,只有共同努力,政策才能相融,校园足球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其次,要有完善的竞赛体系做支撑。近期,我们将下发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通知,指导各地广泛开展学生足球竞赛,形成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
最后,还要组织多样化的校园足球活动。我们要切实组织推进校园足球教学训练改革,积极开展校园足球领域国际合作,在师资培训、引进技术、专家指导等方面开展合作,邀请专家指导学生足球教学训练。
记者:放眼未来,领导小组的成立会给中国足球带来哪些深刻的改变?
王登峰: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锻炼价值高、团队意识强、参与面广、关注度高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同时,校园足球也是我国足球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中国足球梦的基础。所以,普及校园足球是扩大足球人口,形成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没有长期习练某一项运动的技能,不会运动、不爱运动。而发展校园足球,正是要让学生形成运动技能为主,养成运动习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本报记者 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