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07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07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31)
—
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名剧<<哈姆雷特>>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确实,生和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倒是最容易做到的事,而生就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东西,这往往要看别人的脸色而定.三国中的许多人物,就面临着这样一种考验,最后,有的人如愿以偿;有的人大失所望. 1,皇帝们的选择.汉献帝可以称得上是三国中最坚忍的皇帝,从坐上皇帝宝座那一天起,他就一直处在受气的地步,可他竟然都能忍住.他最痛苦的事是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大小老婆和儿子,甚至包括还未出生的孩子,当着自己的面被拖出去咔嚓了.而他唯有以泪洗面.但他始终不敢勇于站出来向曹操承认,要杀你的事情都是我让她们去做的.和我的老婆们无关.在生与死的关口,他选择了生.三国中的汉献帝给读者的感觉,是他自始自终在为了生存而战,尽管屡战屡败,但从没有停止过.只是每到生死关头,他一定选择了生,把死留给了为他卖命的所有人.有点爱出卖他人的味道.最后他在死的威逼下被迫下台,从而赢得了生.相比之下,魏主曹髦就比他有骨气得多.由于不堪忍受权臣司马昭的欺凌,在生与死的选择上,髦毅然选择了死.他带领了一支由几百人拼凑成的乌合之众去讨伐司马昭.这种以卵击石的行动造成的后果就是,司马昭成全了他.而吴主孙亮在谋诛权臣孙峻之计被泄露后,一度也拿起手中的宝剑,要与孙峻拼个你死我活.最后思考再三,长叹一声,放下了手里的剑,选择了向仇人投降,他也获得一个可以苟活但被废了帝位的生.有意思的是,三国里所有的末代皇帝在生与死的这个问题上,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生,对他们来说,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有了答案. 2,人臣们的选择.汉大司徒王允在生与死的问题上,选择了死.而他本来是完全有机会生存下去的.但他放弃了.他选择死的理由是"临难苟免,吾不为也."拒绝了吕布一再恳请他一起出逃的建议.在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叛军那林立的刀枪,允毫无惧色,从宣平门楼上一跃而下,大呼"王允在此!"其实这时的他还是有选择生存的机会的.叛军首领李榷,郭汜曰:"太师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打着替董卓报仇的董太师部将,在王允义正词严的驳斥下,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旧主子是有罪的,只是对王司徒不肯赦免他们一事有些耿耿于怀罢了.此时此刻,只要王允稍稍服个软,说些软话,再把责任推给逃走的吕布等人,未必就不能活下去.但他选择了大骂对方,以此激怒李,郭二人痛下杀手.对于王允来说,死远重于生.而他的盟友吕布直到命运的最后一刻,还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以为曹操描绘了一幅"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的美丽画面,企图打动曹操留他一命.在被刘备出卖后,还大呼:"大耳儿,不记得辕门射戟耶?"希望能借此唤醒刘备的良心,保自己一命.可惜,他的所有努力最终都是徒劳的.他的生存问题早已不是问题了,而是根本就没有"生"这个问题.对三国二个最大枭雄来说,他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哪一种毁灭的方法,才是最适合吕布的.反而是吕布二名最忠心的部下陈宫,高顺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陪领导一起毁灭的道路.和他们的主子不同,对他们来说,被曹操毁灭比在他手下生存更为光荣.陈,高二人选择走毁灭这条路,完全是因为对曹操及刘备怀有深深的发自心底里那刻骨的蔑视.三国中与吕布相似的人物还有魏国的官二代曹爽.他也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一心想以投降来保全自己那"但得为富家翁"的美梦.只是他的对手是司马懿,一个异常狡诈冷酷的人.在得到曹爽双手奉上的兵权后,立即把自己庄严的誓言:"太傅指洛水为誓,必不相害."抛到九霄云外.曹爽不仅自己本人,连同兄弟,部下都被族诛.求生反致速死,这是曹爽万万没有想到的事.虽然那曹爽其实是个大家公认的窝囊废,但对于司马懿来说,曹爽的毁灭比让他生存更有价值.杀一可以儆百嘛!这就是残酷的政治!曹爽的毁灭在于他根本就不懂啥叫政治.魏臣王经在曹髦与司马昭之间,选择了曹髦,也给自己和全家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尽管他其实非常明白他选择的究竟是什么.为了做人的尊严,王经选择了毁灭.王经是个悲剧,但他最可悲之处是,魏国的其他臣子全体选择了生存,而不是毁灭.吴国最后一个丞相张悌选择了毁灭."吴之将亡,贤愚共知",他不是不明白大势已去这个道理,之所以仍选择了死,是因为:"今若君臣皆降,无一人死于国难,不亦辱乎?"他是为了荣誉而去选择毁灭.不过他的同僚诸葛靓,张象等人都选择了生存----投降.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确实,生与死永远是一个困扰人的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是那句老话:"路在自己脚下.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得由自己决定."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11 21:16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