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是人总是要做梦的,但也有例外,以前有位同事说他是不做梦的,碰到枕头就睡,一觉到天亮,这样的睡眠质量真令人羡慕,笔者是万万做不到的。能够睡得好不做梦,这需要何等的定力,基本上达到了心如止水的境界,接近于灵魂出窍的地步。如此超然物外的达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并不多见,属于凤毛麟角。
既然有人不做梦,那么在人的前面要加个定义,是红尘中的人总要做梦大体不会错的。活在大千世界中,难免会碰到各种烦恼纠结的事情,剪不断理还乱,纠缠在脑海中就成为晚上睡觉的梦因,正所谓“日有所想夜有所梦”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很多梦都是奇怪的,也是匪夷所思的,好端端的有时会梦到鬼魅缠身,压住身上,掐着脖子,让人声嘶力竭,气喘吁吁,拼命挣扎后才能摆脱梦魇缠身。医生说那是睡觉姿势不正确,无意中手臂压住胸口,造成呼吸困难所致。就算这是个正确的答案,那么毫无预兆的时而梦到或毒蛇缠人,或狂犬逐人,或荒郊奔命,或琐事争吵等,又该作何解释?而且有些梦境醒来时历历在目,就像触手可及;有时就啥也记不起了,像突然失忆一般,弄不清楚亦真亦幻,直教人“梦里依稀身是客”。
对梦的好奇和探究,可以追溯到西周,甚至更远的年代。周朝有个周公旦,治国很有一套,他写了一篇《周公解梦》,一直影响到后人,书中把梦到的镜像都一一做了吉凶对照,类似占卦卜筮,需要的是心诚则灵。春秋时期的庄子在《齐物论》中有“庄周梦蝶”名篇,说的是自己梦中变成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十分惬意,醒来时不知道庄周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庄周,留给了后人一个扑朔迷离的诡异命题。与庄子那个美丽神秘的梦比较,唐人传奇《枕中记》的“黄粱美梦”中穷困潦倒的卢生就郁闷的多,他在邯郸旅店遇到一名道士给了个枕头,睡在枕头上随心所欲心想事成,梦见自己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店主人的小米饭还没有煮熟,只是空欢喜了一场。近似的还有“南柯一梦”,讽刺的都是不切实际的幻觉,看来古人对梦是有独特见解的,人生如梦、醉生梦死都有一种超脱。
不管梦中的境遇是好是坏是吉是凶,做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梦醒时分就是对现实的回归,蓦然回首“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一切没有改变,一切等待改变。于是,就有了对梦景的回味,有了对现实的希冀,也有了丰富多彩千奇百怪的梦想。如果梦境中美好的际遇能够变为活生生的现实,那就是梦想成真,反之,化为子虚乌有的就是痴心妄想。一般说来梦想比理想的实现困难得多,理想是基于现实的遐想,是对未来的憧憬;梦想是高于现实的幻想,大多对未来的胡思乱想,镜中花水中月的东东,想了也是空想。
但是,尽管梦想与现实不能同日而言,如果梦想的东西不是乌托邦,它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生追求,是精神意志和目标动力,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诚然,活在当下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快乐梦想未必是一种消极取向。人不能没有梦,有梦就有梦想,让梦想插上翅膀自由翱翔,享受放飞梦想远比梦醒时分来得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