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塑化剂”存在于食品当中不下30年了,如果没有爱心和责任,可能还会存在个30年。
据悉,揭开厚厚的历史盖子的是一名52岁杨姓女士,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检测员。今年3月,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她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这本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因为此次检测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
然而,这位有着两个孩子的细心母亲还是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将这个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进行了一一比对,她意外发现,这个异常讯号其实就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学名为“邻苯二甲酸酯”)。接下来的消息更令人吃惊:送检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剂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卫生署直接将消息通知了台湾检方,循着益生菌生产厂商提供的线索,最终查出,为了牟利,一家名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产的食物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DEHP。之后,台湾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问题企业增加到276家,相关产品增加到924种。名单显示,目前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产品共六类,分别是: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果酱、果浆或果冻;胶囊锭状粉状食品;添加剂。台湾当局采取的措施力度是空前绝后的:所有的这六类产品一律下架;要想再上架,必须提供“清白的证明”——厂家需自掏腰包,对自己的产品送到检测部门检测,拿到合格证明。
大陆的“三聚氰氨”尘埃未落,而台湾的“塑化剂”又风声再起,“米诺骨牌”的游戏又一次上演。据说,大陆市场上的饮料、食品也深受其影响,大面积滞销。人们买喝的,选来选去,选中的只有矿泉水(在这里,我也不敢保证矿泉水不出问题)。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是爱心和责任是检测监管人员的高尚品质;二是台湾当局不隐瞒,不纵容,处理严厉,措施到位。对此,尤其值得大陆这边学习和借鉴。现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日益突显其严重性;如果仅靠厂家商家自律恐怕是不行的,见利忘义是商人的本性和顽疾,必须要加强监管,执法要严,因为人命关天,食品安全是比天大的事,涉及民生,更关乎国计。怎能任其如风中的柳絮而随风而逝?
本文由武当休闲山庄和原作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