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童年乡情 --]

武当休闲山庄 -> 山庄藏经阁 -> 童年乡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浩山 2009-08-01 23:20
    时间过得真快啊,离开养育自己的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年多来读了很多书,有写人的、写山写水的、写海洋平原的;也走过很多地方,看到的那些美丽风景、民族风情,真叫人陶醉。往往这个时候,便不自觉的想起美丽的家乡、忆起美好的童年。
 
    我的家乡,座落在巍峨苍茫而又古老的大山脚下,中间一个千顷良田的大田坝,四面环山,东南二壁是高六七丈的大石崖,石崖顶上绿树成阴、枝如华盖;西北两面土山延连,树木苍茫,郁郁葱葱、。田野北面青山脚下七八十户人家,炊烟袅袅。登高俯瞰,寨前七个林丘象百米见方的大圆桌,环村而设,四季常青。就象老天摆了七张大桌宴请住在此间的人们一样。


    盛夏时节整个田坝清水悠悠,绿波一遍、水稻飘飘。秋来谷黄,金光耀耀、七八个村寨在此收割,丰收欢笑,弥漫田间。
 
    在那偏辟的山村小寨,没有奔腾的大江、没有广阔的草原、没的高楼神塔、也没有苏州式的花园。但那无名的山花、婆娑的古树、小小的溪流、清清的泉眼,就象一坛香甜的陈
酒,灌醉了我美好我童年。
 
    乡村那一幢幢瓦房,就象一个个友好的兄弟,总是保持着亲近的距离;一家的院坝连着一家,整个村寨就是一个团结的整体。家家的房前屋后总有几棵茂盛的桃李和香梨,新春时节,桃花将谢李花开,李花未尽梨花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一树树繁花下穿行,春风过处,片片花瓣从头顶上悠悠然伴着花香飘下来,尤如人间仙境。
 
    村边那几棵撑天古树,有落叶的、四季常青的;小学校的篮球场边上那两棵古老的枫树,不知在此巍然肃立几百年了,笔直的树干足有六七丈高;成群的鸟儿在树上歇息,来去之时铺天盖地不知有几百还是几千只。深秋之时,一阵阵啾啾的鸟语伴着几片金黄的落叶悠悠然飘下来,婉如仙乐伴奏、天女散花。远处碧绿的一遍山林中,仲春时节开出几树映山红,看起来分外的显眼。山下石壁上的峡缝里抛出一股清泉来,落在路边的石板上砸得粉碎,就象一幅五彩珠帘;
 
    村中古老的一口水井,是一条清澈的溪水从古老箐林深处流淌出来;不知是哪一辈老祖宗又在石缝中开出一条小沟,不管是雨季还是旱季,涨水还是干水,从大森林底下出来的溪水都不多不少的清悠悠地流到水井里。村寨中各家各户到水井挑水都差不多都是五十到一百米远的路,平坦坦的直到水井脚下,上水井的台阶七八级,加起来整整比村子高了一层楼。村里人都说:
 
        水井比房高,干净又好挑。
        水井比房矮,牛马都乱踩。
        水井比人高一截,
        井水干净又清澈。
 
    水井下游一丈开外有个天然的大石盆,石盆是整个村寨最好看最好玩的地方,石盆边上一棵大柳树,盆底全是细细的柳树根,随水飘荡,悠如“红掌拨清波”,石盆上面有个大碗大的圆圆的石孔,水井下来的水就从石孔里面穿过流进石盆里,石孔上面一个石窝窝象一把龙椅;在石盆里面无论洗什么水都不会浑。每当阳光明媚的中午,总有一群年轻的村姑在石盆中洗衣,不时传来一阵阵朗朗的笑声。
 
        石盆前面一棵柳,柳下石头象龙头;
        头上石盆是龙口,口中出水是龙喉。
        喉中涌出清清泉,泉入石盆似宝珠;
        珠光宝气人人爱,爱山爱水爱石头。
 
    距村子不到一公里就有一座小水库,水库里的水在插秧时节会被一台大大的抽水机“隆隆”地抽到高处的田里,再顺着梯田一台一台地流下去,田间便响起了耙田的号子和插秧的欢歌。秧插完了,水库里的水也就不多了,只见一群群密密麻麻的鱼在里边跳;年年此时,大人们都用撮箕把鱼撮到箩筐里,一小会就得满满的一箩筐,小孩们则用木棍打,只求打到大鱼,图的就只是一个好玩,整个水库里到处是一条条大鱼带给人们的欢笑,水声和笑声连成一片,不知什么时侯月亮已升得老高,露着一张明亮的圆圆的笑脸。回到家吃鱼时人人都说“吃鱼没有打鱼欢”。
 
    水库的水冬天里总是暖暖的,就象有多少人在下面用火烧一样蒸蒸的冒着热气,在岸边脱了衣服顿时就觉得寒风刺骨,赶紧下到水里边蹭下让水淹齐脖子,就象裹了一件无穷厚的棉大衣。小孩不会游泳,只好蹭在边上的浅水里,羡慕地看着别人象鱼一样在水里嬉戏;大伙子游到身边,实在忍不住心中想要学的愿望,就害羞羞地请求:“大表哥,你教我游泳嘛!”“好,好,来骑在我背上”。没想到大人如此爽快,小孩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立即跳到人家背上,象骑着一条大鱼一样就往深水处游去了;没想到到了深水的地方大人就反手抱住小孩的双脚就往水里钻,钻到水底一放,不一会小孩就浮到水面上来了,于是只好手脚乱蹬乱刨一气,没想到不一会就到了岸边,站在浅水处回头一看,原来自己游了好远呢,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已经会游泳了,真是太高兴了,紧接着就一个脒子载到水里去了。也许这就是大孩和小孩的游戏吧,只知道好玩不知道危险。
 
    清晨,一群牧童骑在牛背上,任由牛群顺着大路向森林深处走去,古老的森林边上春天有大朵大朵的映山红,映山红开过之后便是成遍成遍的杜鹃花,一个个牧童从牛背上跳下来,牛群就藏进了森林中,只听见一遍叮叮当当的牛铃在树林中响。牧童就在路边折起大把大把的杜鹃花堆在草地上,用一根根花枝将花一朵一朵地穿起来,变成一枝一枝的花柱一边走一边吃,酸酸甜甜的非常爽口。这就算是那个年代牧童丰厚的早餐了,吃了才去上学。
 
    炎热的夏天,原始森林边上的树林里有许多杨梅和各式各样的藤果,每棵杨梅成熟后的味道都各不一样,喜欢酸的还是甜的各取所需,吃饱吃够后采几棵鲜绿的蕨芨草编个小萝萝选一两树最甜的摘一萝提回家给爷爷奶奶、弟弟妹妹。
 
    采杨梅吃杨梅的时候,正是田坝插秧的季节,将采得的新鲜的红得发紫的酸酸甜甜的一兜杨梅送到田间给大人后,就爬到耙子上拉着牛尾巴任牛在田间到处走,耙子在田间的水面上打起高高的浪花,随着耙子一上一下的波动,人在上面一悠一闪的就说是坐船了。不一会,田垠上一阵笑声传来,原来是一行十几个大娘大婶们挑着一闪闪的扁担送来了秧苗,开始插秧了,小孩也要揍热闹,不多一会就被大人插好的秧苗围在了田中间。
 
        十岁小孩学插秧,好玩不知种田忙。
        等到伸腰抬头看,独自长在水中央。
 
    小孩一阵脸红,小心地从田间走出来,生怕碰倒了刚插好的幼小的秧苗,悄悄地钻进了不远处的丛林中,去揭取密林边上一丛一丛的甜甜的栽秧苞,不知不觉的就走进了大森林的深处。
 
    森林里的山沟就是小小的河,河里的石头奇形怪状,有大有小,河坎上尽是弯弯曲曲、奇形怪状的各种树根,有的象牛头马面、有的是龙爪蛇形,一个个小小的瀑布,溪水从石洞中穿过,就有了咚咚悦耳的声音。
 
        小小沟沟一条河,
        河里的石头会唱歌。
        石头下面摸一摸,
        螃蟹石蚌有好多。

    六七月间,七八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儿商量好了从家里面有的拿来铁锅、有的偷来米粮,有的带来油盐,骑牛到了半路就把牛放在了半山坡,背着背篓一路小跑来到河边开始了一天实实在在的野炊,火烧燃以后就到河里抓来石蚌和螃蟹边烤边吃,河里的螃蟹烤熟以后不用放盐自然就是咸的,于是小孩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肯定是哪一代老祖宗和我们一样从家里拿盐来河边煮饭吃,要么是不小心把盐掉到河里了、要么是吃不完的盐用叶子包起来压在河边的石板底下,想留到下一次来时再拿出来用,没想到时间久了不来拿,盐巴就变成河里面的螃蟹了,所以螃蟹不用放盐就是咸的。于是纷纷拿树叶将盐巴包好压到石头底下,希望自己的盐巴也能变成螃蟹。
 
    一群小孩吃饱玩够以后看看已是日头偏西,一个个就都急急忙忙地采折河边的野菜背回家去交差。
 
    田地里的庄稼一收完,乡村的孩子就好象嗅到了春节的气息,村子里总是把春节叫过年,也许过年与春节就是不一样吧,春节就是那么几天,而过年好象是从旧历腊月杀年猪、办年货就开始了一样,怎个村庄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气。而小孩子对过年的兴头儿好象还要提前一个月,从十月间就开始了。

    十月后的乡村,好象秋天已过而冬天尚未到来,总是天高云淡,晚上看天上的星星都好象比平时要大了许多。田坝的水田已经翻耕,一眼望去象是一行行的银色波浪。早晨起来,东南方远处的悬崖边上总是有一环薄薄的白雾,象一条轻轻的丝带长长的在山腰围绕。
 
        吴刚酿得桂花酒,献与嫦娥醉不眠。
        飘逸袖带迎风舞,吹落一片在此间。
 
    冬天,村边的几棵枫树和梧桐已经落尽了叶,高高树顶上露出几个喜鹊窝。伴着暖暖日头,学校就放了寒假。
 
    田间是一层薄薄的小霜,就象是谁在田间撒了一层厚厚的盐,小路上的霜芽子踩上去嚓嚓的脆响。
 
        十月风高天意凉,昨夜神仙来海上。
        失手打翻存盐罐,天亮才见马牙霜。
 
    小孩们就是看着这样的美景,踏着这样的音节出门上山了。上山砍柴这个季节与平时可不一样,平时找的是干柴,虽然多费些时间,但扛起来省力,而此时砍的可不是一般煮饭的柴,有杀猪柴、芭芭柴、炒米柴等等门类之分,所以要砍生的。杀猪柴要青岗树、芭芭柴要麻栗树、炒米花烧的柴树名就叫炒米树。这几样木柴每年都要齐全,缺一不可。锄把大的麻栗柴总是那样的整齐,都在一头多高的地方发个丫,从丫叉处砍一刀,双手一搬就能轻松地将一根柴平均地分成两半,在山坡上的向阳处铺开来晒,远远望去就象山坡上的一两朵白云。砍得柴在山坡上晒上两三天才扛回家,虽说没有干透也要比刚砍就扛轻一半多,趁此机会三五个小伙就会约在一起烧一窑炭。
 
    烧炭有两种,钢炭和明炭都用祖辈遗留下来的窑和坑,钢炭比明炭要精贵得多。要用一般大的麻栗柴按照窑子的高矮砍得一样长直竖着装满炭窑,上头要砍成刀花,下头要砍成尖头,炭窑的烟囱要从后面正中往下拉气,窑洞的顶端是个半圆,一定要装满细小的干柴用来点火,一般白天砍柴装窑,晚上点火到天亮就可烧成。当窑内的柴燃到还剩一卡左右就必须封窑,早了柴多炭少,晚了炭少灰多,窑门和烟囱一定要要用稀泥封得严严实实不透气,否则到开窑时窑里就是一窑子的灰。封窑一个星期就可以出炭了,乌黑发亮的钢炭有时背到半路还会起火呢,所以要带一葫水跟着以防万一。
 
    相对来说烧明炭就简单得多了,也是用深山里祖辈烧炭遗留下的坑,稍做清理就可以架柴烧炭。刚好与烧钢炭相反的是引火的干柴要放在下面,点火以后才放烧炭的生柴,烧明炭一般都不用麻栗青岗等既铁实又燃得慢的柴,因为燃得太慢,等后面的柴燃成炭,前面的炭可能都已经变成灰了。当炭烧成的时候就是烧炭的人最高兴最热闹的时候,四五个人七手八脚用准备好的叶子密密的树枝一下子将燃得旺旺的火炭盖住,再在上面盖上一层新土,几个人就在高上跳舞,将泥土压实不要漏气就可以了。
 
    烧同样多炭,明炭与钢炭相比要少费一半的工,但到用炭烤火时,要两倍的明炭才比得钢炭烤火的时间,火力的热度明炭也没有钢炭的大,背到街上卖明炭也只是钢炭一半的价钱,一分钱一分贷,一分力气一分钱,烧炭的孩童从此明白了这个道理。
 
    为了在过年的时候能有一串鞭炮,是乐于上山烧炭的主要动机,为了能够背一背炭到街上去卖,就要到山上烧十背炭背到家中,一家人就会其乐融融。渴望那过年爆竹的声声响,一群孩童不惜汗流浃背地爬到高高的山顶上,顺着石崖滚几砣石头下去听几声大自然的响亮。旺旺的炭火便烧出了个旺旺的童年。
 
    家乡虽然叫做高寒山区,但要想看到一场大雪那是十年左右的事。反而冬天里的阳光是最让人舒服的,无论你因为什么事去到山上,只要是时当中午,暖阳当空,总是忍不住按倒一遍干干的齐肩高蕨芨草,软棉棉地在上面躺下小憩一会,顺手折来两片大大的树叶盖住眼睛,却不知不地就睡着了。一觉醒来暖烘烘的太阳已去了老远,才忙着翻山越岭去找牛或找柴。
 
    乡村的小孩就这样无忧无虑地慢慢长大了,如果从离开家门口的村小学到镇上的中学住校读书就算离开了家乡的话,当年的小孩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几年了,一群小孩离开家乡几年,有的在省城、有的在县城、有的在广东、有的在海南。也知道了河里的螃蟹不是盐巴变的,家乡的山也只是全县最高的而已,同世界上最高的山珠穆琅玛峰相比,简直就只能算一个小土丘,看到了大海才知道家乡的水库还算不上沧海一粟。虽然天各一方,生活不同;但思念家乡美好、怀念幸福快乐的童年总是那样的相似。往往从百里千里之外赶回家乡过一次春节,到家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喝一瓢家里的凉水,无论在外面走得多么远,过了多少年,总是认为家乡的水是最甜的。
 
          时常想到家乡好,就是童心尚未老。
          走到天崖和海角,乡音还在耳边绕。
          梦回乡山条条路,山色未变棵棵树。
          轻盈漫步翠山顶,飞入田间似踏云。
          阵阵轻风老林中,巍峨还是那棵松。
          万朵山花山色美,回味清甜山涧水。
          树上高挂神仙果,色彩晶莹谗口嘴。
          河中一蹲大石头,梦里却是老水牛。
          村中袅袅漫炊烟,梦想常常飞上天。
          时光易过生华发,更是童心老发芽。
          既使活到一千岁,还在他处思报答。





本文为武当休闲山庄和原作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浩山 2009-08-01 23:34
帖了此《童年乡情》,继前面所帖《杀年猪》《舂饵快》《放电影》《记忆中的打谷场》《赛驼螺》《乡村孩子过大年》几篇,乡村童年系列就算结束了。

水平有限,不有文彩。望方家多多指正!浩山一定好好学习争取有所提高。在此谢过山庄全体道友!!

xxmmccnn 2009-08-02 10:34
这帖刚发,就被迎客堂那边转载过去了,真是比我们自己都手快啊!

没办法,只好加上一句:"本文为武当休闲山庄和原作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以保留我们的权利。

当然,说这个的意思是:本文实在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宝贝谁不喜欢啊?呵呵,所以嘛,浩山兄弟辛苦了!

hj001 2009-08-02 12:31
浩山是才子

人人争着要

谁若要不到

气的呱呱叫

hj001 2009-08-02 13:16
知道吗!为了来顶你的帖子,我特地向工头请了一天假,还预支了40元工资。 早上5点起床,走了12里的山路,来到一个小镇。花了7元钱坐了一个小时的车,来到了城里。 已经中午了,于是就吃了一碗3元的面,就近找了一家不用身份证、不用网卡、一小时2元的黑吧。叫老板开了台机子,开进你帖子后顶帖子啊...

醒石 2009-08-02 13:31
句句朴实,段段精彩。如一缕清岚从远方飘至,沁人心脾!我敢断言,十年之后再无追忆童年的大作了。80后的童年,都掉到蜜罐里了,除了甜味,也回忆不出什么了!

御手丹青无纸墨
触情生景自心成
追忆童年美画卷
落笔从此无他人

雾又袭 2009-08-02 13:36
二十年离乡别井 独自闯天下 这种不但是记忆中的童趣 更多的恐怕还是文士的幽思之怀和清雅之趣吧。

丹林天羽 2009-08-02 20:24
我的天啊,好文采啊。看导此文章,不由的也让我回到了我的童年乡村的生活了啊。回想起童年的趣事。。。。

          时常想到家乡好,就是童心尚未老。
          走到天崖和海角,乡音还在耳边绕。
          梦回乡山条条路,山色未变棵棵树。
          轻盈漫步翠山顶,飞入田间似踏云。
          阵阵轻风老林中,巍峨还是那棵松。
          万朵山花山色美,回味清甜山涧水。
          树上高挂神仙果,色彩晶莹谗口嘴。
          河中一蹲大石头,梦里却是老水牛。
          村中袅袅漫炊烟,梦想常常飞上天。
          时光易过生华发,更是童心老发芽。
          既使活到一千岁,还在他处思报答。
复制楼主最后一段诗,写的太好了

无疑 2009-08-03 07:59
“桃花将谢李花开,李花未尽梨花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一树树繁花下穿行,春风过处,片片花瓣从头顶上悠悠然伴着花香飘下来,尤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叫人流连忘返!

eva002 2009-08-04 20:27
我所在的地区只有平原,既无山川秀丽,也无溪流轻淌,有的只是连绵不绝的人烟,淳朴的乡间气息。
而楼主的江南水乡图令人陶醉,回忆令人嫉妒而又神往其中。

浩山 2009-08-04 23:24
引用第9楼eva002于2009-08-04 20:27发表的  :
我所在的地区只有平原,既无山川秀丽,也无溪流轻淌,有的只是连绵不绝的人烟,淳朴的乡间气息。
而楼主的江南水乡图令人陶醉,回忆令人嫉妒而又神往其中。


哈哈~~~还是第一次听说平原的羡慕山区的!其实不管生于何地!故乡总是美丽的!美就美在我们心中永远忘不了的童年记忆!!

烟花゛つ三月 2009-08-05 09:59
浩山的追忆文让人读完很舒服清爽

没有感情的如何纠结
没有事业的如此艰辛
没有所谓的落寞伤怀
没有无谓的风花雪月

但这些回忆是如此的纯净美好!
童年那些鲜活的场景又怎能让人忘记?
年少的记忆碎片竟然愈发清晰又如此温暖人心!

浩山 2009-08-05 16:44
引用第4楼hj001于2009-08-02 13:16发表的  :
知道吗!为了来顶你的帖子,我特地向工头请了一天假,还预支了40元工资。 早上5点起床,走了12里的山路,来到一个小镇。花了7元钱坐了一个小时的车,来到了城里。 已经中午了,于是就吃了一碗3元的面,就近找了一家不用身份证、不用网卡、一小时2元的黑吧。叫老板开了台机子,开进你帖子后顶帖子啊...


如果这是真的!我会惭愧的钻下地!如果这是假的!那么!恭喜你!文章就是这样想出来的!哈哈~~~您的这个回复哟!我可能到死都不会忘记!!

fsd999999 2009-08-08 17:0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表现的田园景致,仿佛与浩山兄的乡情意境相像呢,当年的乡情只能化作美好的回忆了

hua0you 2009-08-10 22:25
每见浩山美文,
情不自禁。
依然浮花溪水,
岸柳杨堤。
少时不知少,
过时再续少,
思怀孩时谣,
在会纯真淘。

tsz138 2009-08-12 01:05
十岁小孩学插秧,好玩不知种田忙。
        等到伸腰抬头看,独自长在水中央。


查看完整版本: [-- 童年乡情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