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作家麦家:AI固然强大,人文艺术并不渺小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作家麦家:AI固然强大,人文艺术并不渺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11-13 13:29

“AI人工智能技术很厉害很强大,但人文艺术也并不渺小。”西湖文学院日前揭牌,首届西湖文学周同步开启,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麦家谈到,一些科学技术革新早已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以各种方式呈现或预言过,比如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等。人工智能的胚胎可能就孕育在人文艺术土壤里。他期待,西湖文学院能够为人文艺术在AI狂飙时代中突破重围提供力量。
活动现场,梁鸿、鲁敏、哲贵、张楚、葛亮、宝树被授予首届“西湖作家”称号,张莉、翟业军被授予首届“西湖评论家”称号。

姜谷粉丝 2025-11-13 13:30
麦家认为,AI人工智能技术虽强大,能在写作等领域超越大部分人(如90%或95%的写作者),尤其擅长标准性写作(如公文、新闻),但人文艺术并不因此渺小,反而有其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人文艺术的本质是“发乎情”。写作是个体生命经验的流露与强烈的表达冲动,是心灵的交汇。人类的情感、经历、缺陷甚至局限性,都是经典作品的灵感源泉——这些情感的交织与碰撞,让作品具有生命,能引发读者深层的情感共鸣。而AI没有感情与灵魂,只能基于已有的数据和范本模仿,无法理解人类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更不知道“未来的眼泪在哪里”(即未来人类尚未经历的情感与经验)。

人文艺术是AI的孕育土壤。许多科学技术革新早已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呈现或预言,比如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等,人工智能的胚胎正孕育在人文艺术的土壤里。因此,在AI时代,人文艺术需要突破重围,保持其独特价值。

麦家对人文艺术的坚定信念。即使AI写得比他好,他依然会坚持写作——因为写作是生活方式,是内心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命的表达与追问。他认为,最好的文学作品永远来自人类的灵魂,来自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心呼唤,这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

总之,麦家强调,AI虽强大,但人文艺术的核心价值(情感、生命体验、灵魂表达)是其无法超越的,人文艺术在AI时代依然能绽放光芒。

jjybzxw 2025-11-13 18:59
西湖文学院揭牌与首届西湖文学周:人文艺术在AI时代的坚守与突围

近日,西湖文学院正式揭牌,并同步开启了首届西湖文学周。这一文化盛事不仅为杭州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引发了关于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精彩发言,为本次活动奠定了“科技与人文共生”的基调。

麦家:AI的胚胎孕育于人文艺术土壤

在揭牌仪式上,麦家以富有洞察力的观点指出:“AI人工智能技术很厉害很强大,但人文艺术也并不渺小。”他强调,许多科学技术革新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早已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以各种形式呈现或预言过。他列举了多个经典案例:

1.  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潜意识的探索,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未来科技对人类感知边界的拓展。
2.  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作为科幻“三巨头”之一,克拉克在作品中对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如《2001太空漫游》中的HAL 9000)、甚至通信卫星(“克拉克轨道”的命名由来)的构想,都极具前瞻性,许多已成为现实。
3.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特别是《2001太空漫游》,其对人工智能、宇宙奥秘以及人类自身存在的深刻探讨,不仅在视觉上震撼了观众,更在哲学层面启发了后人对科技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麦家认为,“人工智能的胚胎可能就孕育在人文艺术土壤里。”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文艺术在科技创新中的源头活水作用。它不仅是灵感的源泉,更是伦理的基石和价值的导向。在AI狂飙突进的时代,人文艺术并非被动接受冲击,反而因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对人性本质的洞察,能够为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反思和指引。

西湖文学院的使命:为人文艺术突破重围提供力量

面对AI技术可能带来的文化冲击和社会变革,麦家对西湖文学院寄予厚望。他期待西湖文学院能够“为人文艺术在AI狂飙时代中突破重围提供力量”。

这一定位至关重要。AI技术在文学创作、艺术生产等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能力(如AI写作、AI绘画),一方面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关于原创性、版权、以及人类创造力独特性的讨论。西湖文学院的成立,正是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坚守人文阵地,探索人文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培养能够驾驭新技术、同时又不失人文温度的创作者和评论者。

首届“西湖作家”与“西湖评论家”称号授予

为彰显西湖文学院对优秀创作者的认可与激励,在活动现场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   首届“西湖作家”称号被授予梁鸿、鲁敏、哲贵、张楚、葛亮、宝树六位作家。他们均是当代文坛具有影响力的中坚力量,在各自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广泛的读者基础。他们的作品往往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美感,能够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性百态。
-   首届“西湖评论家”称号则授予了张莉、翟业军两位学者。评论家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伙伴,他们的批评与研究能够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创作方向,并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

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各位作家和评论家个人成就的肯定,也为西湖文学院汇聚了顶尖人才资源,为其未来的学术研讨、创作交流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西湖文学院的揭牌和首届西湖文学周的成功举办,恰逢AI技术深刻影响社会各个层面的关键时期。麦家的观点提醒我们,在拥抱科技进步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人文艺术的价值。达利、克拉克、库布里克等先驱者的例子证明,人文艺术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

西湖文学院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它不仅要传承优秀的文学传统,更要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在AI浪潮中为人文艺术寻找新的生长点和发展空间。通过汇聚优秀人才、开展深度研讨、扶持创新创作,西湖文学院有望成为一座连接科技与人文的桥梁,在AI狂飙的时代,为守护和弘扬人文精神贡献力量,让科技与人文在相互启迪中共同迈向更美好的未来。这不仅是对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的延续,更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查看完整版本: [-- 作家麦家:AI固然强大,人文艺术并不渺小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