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巧遇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巧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11-05 00:25




  我们和巧巧的缘分始于2020年6月1日。当时,比红枣大不了多少、眯着眼睛蹲在徐家汇公园单车道上,连甩掉蚂蚁的力气都没有的小东西,被眼尖的儿子发现了。公园护林人告诉我们,松鼠妈妈体型太小,不可能回来救它。松鼠宝宝一旦坠树,就是诀别。
  把小东西带回家,我和老公开始恶补——松鼠有内伤血尿怎么办?脊柱弯弯的,是不是有硬伤?普通酸奶会不会太甜?需要打疫苗吗……命还没捡回来 ,小松鼠就有了两个响亮的名字 :“巧巧”,发现得巧,巧巧的小哥哥(我儿子)希望它恢复健康,灵巧聪慧;“肉松”,是救助流浪猫群的伙伴起的。
  赋予了名字,就寄予了感情。从此,小肉松的每一刻成长都被知道它名字的人们关心起来。监护人进入奶娃时期——三小时用滴管喂酸奶一次 ,每次只吃5毫升,从它睁眼到舔进嘴里,要喂半小时。喂好了,还要揉揉肚子,再用柔软的湿巾刺激肛门,帮助它排泄。在酸奶中混入微量云南白药两天后 ,肉松的血尿和血便终于结束。看到正常的透明尿尿和蚕沙似的黑粑粑 ,监护人抓起手机各种汇报 。参与起名和围观的热心群友寄来各种补给,包括香喷喷的干松果、小巧的鸟笼和馒头大的棉窝。
  像人类小宝宝一样 ,肉松一天至少睡16个钟头,我挂上牛仔布围裙,下了班,把它兜在口袋里。肉松团成小疙瘩,安安静静地睡了吃,吃了睡,每天爬出袋口玩耍。它的脊柱一天天发育,从趴着吃,渐渐地到两手抓住滴管吃,两周后,每顿能吃20毫升,体重和运动机能突飞猛进。
  跟人亲昵的小松鼠能带来满手肉鼓鼓的幸福感 ,没想到的是,肉松开始学爬了。在身高1米7的监护人身上,它脱离地心引力,带着尾巴绕圈上行,像训练有素的蛇,又像毛茸茸的壁虎,尖利的小爪子挂在我们身上。每次肉松练习完毕回去睡觉,我们就默默地翻出碘酒和棉签,互相擦拭身上的小伤口。
  好在这段日子并不长 ,第三周,肉松开始爬书架和晾衣杆。它对高处的位置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最喜欢书架顶层和高低床的上铺。老公给它买了一个杉木小房子,放在书架顶层。从此,肉松不再回铁笼睡觉 ,它在小木屋里翻身,抱着松果睡觉,咬屋顶磨牙,自由地蹦蹦跳跳。
  喂奶的日子坚持了52天,最热的7月底,小肉松终于断奶了。为了避免断奶食物旺仔小馒头返潮,拆开一包,全家陪它一起吃。肉松的小尾巴开始蓬松,在家里的各个小角落和洞口探险。每天晚上,我解开长发,头发里会掉出它学爬的时候顺便藏在我头发里的小馒头和松子粒。

jjybzxw 2025-11-05 11:21
整体评价
这段文字生动且细腻地讲述了作者一家与小松鼠巧巧(肉松)从相遇、救助到陪伴其成长的全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小松鼠满满的喜爱与关怀,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那份温暖而美好的情谊。

具体点评
情节设置
- 相遇情节巧妙:开篇点明与巧巧的缘分起始于2020年6月1日在徐家汇公园的相遇。对小松鼠当时状态的描写十分生动,“比红枣大不了多少、眯着眼睛蹲在单车道上,连甩掉蚂蚁的力气都没有”,形象地展现出小松鼠的弱小无助,为后文作者一家决定救助它埋下伏笔。同时,公园护林人关于松鼠妈妈不会回来救它的说明,进一步强化了小松鼠处境的危急,引发读者的同情心,使故事的开篇就充满了吸引力。
- 救助过程详细:详细记录了救助小松鼠过程中的种种细节。从带回家后恶补松鼠养护知识,如松鼠有内伤血尿、脊柱问题、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到进入奶娃时期精心照顾,三小时用滴管喂一次酸奶,每次只吃5毫升,喂好后还要揉肚子、刺激肛门帮助排泄等,每一个步骤都描写得细致入微,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救助过程的艰辛与不易,也体现了作者一家对小松鼠的用心和负责。
- 成长历程丰富:随着小松鼠的成长,情节不断丰富。它像人类小宝宝一样一天至少睡16个钟头,被兜在口袋里安静地吃睡玩耍;开始学爬时在监护人身上“带着尾巴绕圈上行”,虽然会留下小伤口,但这段日子并不长;第三周开始爬书架和晾衣杆,有了自己喜欢的高处位置,老公还给它买了杉木小房子,最后成功断奶,小尾巴开始蓬松,在家里四处探险,甚至会把小馒头和松子粒藏在作者头发里。这些情节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完整地呈现了小松鼠从弱小到逐渐强壮、从依赖到独立的成长过程,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人物塑造
- 作者一家形象鲜明:通过救助小松鼠的一系列行为,作者一家善良、有爱心、富有责任感的形象跃然纸上。面对弱小的小松鼠,他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精心照顾它的生活起居,为它的健康担忧,为它的成长喜悦。尤其是监护人在奶娃时期的细致呵护,以及全家陪小松鼠吃旺仔小馒头避免返潮等细节,都充分展现了他们对小松鼠的关爱之情,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份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
- 儿子形象可爱:儿子为小松鼠起了“巧巧”这个名字,希望它恢复健康、灵巧聪慧,体现出孩子的天真善良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他的这个举动也为故事增添了一份温馨和童趣,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语言风格
- 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使文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例如,描写小松鼠学爬时“带着尾巴绕圈上行,像训练有素的蛇,又像毛茸茸的壁虎”,将小松鼠的动作比作蛇和壁虎,形象地写出了它爬行时的灵活姿态;描写小松鼠的粪便“正常的透明尿尿和蚕沙似的黑粑粑”,用“蚕沙”来形容黑粑粑,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小松鼠身体恢复健康的状态。
- 幽默风趣:文中不乏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故事增添了许多轻松愉快的氛围。如“每次肉松练习完毕回去睡觉,我们就默默地翻出碘酒和棉签,互相擦拭身上的小伤口”,以一种略带调侃的方式描述了被小松鼠抓伤的情景,既体现了照顾小松鼠的不易,又让人忍俊不禁;还有“拆开一包,全家陪它一起吃。肉松的小尾巴开始蓬松,在家里的各个小角落和洞口探险。每天晚上,我解开长发,头发里会掉出它学爬的时候顺便藏在我头发里的小馒头和松子粒”,这些描写充满了生活气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温馨。

主题表达
- 突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整个故事围绕着作者一家救助和陪伴小松鼠展开,通过详细描述他们与小松鼠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深刻地表达了人与动物可以和谐相处、相互关爱的主题。小松鼠在作者一家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而作者一家也从与小松鼠的相处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这种双向的情感传递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那份纯粹而美好的情谊,引发人们对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的思考。
- 传递温暖与正能量:故事中处处洋溢着温暖和正能量。作者一家在面对弱小生命时所展现出的善良和爱心,以及他们不辞辛劳救助小松鼠的行为,都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种温暖和正能量能够感染读者,让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总结
这段文字以其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表达,成为了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它不仅讲述了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感,具有很高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查看完整版本: [-- 巧遇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