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摆脱焦虑最好的方式[1P]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摆脱焦虑最好的方式[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jjybzxw 2025-11-04 09:36

热播剧《许我耀眼》里,许妍强大的内核可谓是圈了一大波粉丝。

她从小被父母嫌弃,在姥姥身边长大,好不容易回到心心念念的父母身边,也是一场空。

到了两姐妹上大学的重要时刻,父亲更是以家庭条件不好为由,要求她放弃学业。

她坚定地拒绝了父亲,得到的是父亲的大巴掌。

为此,她流干了泪,脆弱得钻进姥姥的怀抱。

冷静下来后,她明白了内耗是最不划算的事,稳定好自己的核心向前走才是大事。

毕业后,她进入电视台凭借自身努力把策划的节目《家宴》做得红红火火。

申请主持人职位时虽没成功,但她不再焦虑爆棚,而是马上转战到下一件事上。

学昆曲、改节目、将目光从邀请明星转到企业家的圈子里,还为企业家的太太们攒亮丽的局。

最终的结果是,她既令自己的主持事业达到了新高度,又得到了未来婆婆的欣赏。

著名的焦虑问题专家埃德蒙.伯恩在《应对焦虑》中讲道:

与承认自己的责任相比,把个人感受归咎于他人或其他事要容易得多,但只有愿意承认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焦虑的感受来源无穷无尽。

生活的强者,从来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绝不困于自设的思维陷阱中。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公司里,如果领导吩咐的一件事没做好,就想到被裁怎么办?

在婚姻里,如果伴侣未及时接听你的电话,就想到他辜负了你怎么办?

在育儿时,如果孩子一次考试没考理想,就想到高考考不过怎么办?

在健康上,如果因上火流了点鼻血,就想到得了癌症怎么办?

而事实上,你所预设的一些后果基本不会发生,但它却让你给自己内心筑起了高墙,长久地见不到阳光。

埃德蒙说:最容易导致自己焦虑的思维方式就是这种灾难化思维。

所谓灾难化,就是想象某种灾难即将来临,发生了一些稀松平常的事,就想到灾难化的后果。

灾难化思维可以定义为“不合理地高估某种风险以及低估应对这种风险的能力“,通常包括“如果......怎么办”这样的字眼。

这些思维形形色色,如同恶魔的魔爪死死抓住人的神经不放,让人痛苦至极。

世卫组织统计,2023年,全球焦虑障碍患病率为21.3%,平均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患有焦虑症。

适度焦虑能成为驱动力,过度焦虑却能摧毁一个人。

人生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关。

如果你感到很焦虑,也只是思维进入了死胡同,不是人生进入了死胡同。

当你能看清这些是不真实的想法,便是找到了重生之机,焦虑烦恼亦是成长信号。

书中讲到一个醍醐灌顶的案例。

交通高峰期,有两人坐在一走一停的汽车里。

其中一个人很快觉得自己很倒霉,就在那自言自语:“我受不了了”,“选这么远的路真是自找罪受”……

这个人全程被焦虑、愤怒、沮丧的感受折磨得痛苦不堪。

另一个人却觉得这是一个好时机,觉得可以趁此机会好好休息一下了。

做做腹式呼吸,听听喜欢的音乐,简直太美好。

平静和接纳让这个人感到开心快乐。

案例中的两人所处的环境相同,但感受截然相反。

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决定我们感受的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对所经历之事的理解和看法。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第十二届智纲智库大会上也举了一个智慧的例子。

他说:“朋友借了你的钱,他真的还不起,你天天计较他干什么呢?

厉害的人就说这件事过去了。

过了30年,你把这钱还给我也行,不还也行。

主要是我不能因为你借我钱这事,让我的心情、情绪和面向未来的脚步受了影响。”

做情绪的主人,别让情绪控制了你;做感受的主人,生命才能如花绽放。

或许原生家庭给我们留下了创伤,但我们不能让那份创伤夺走了接下来的人生精彩;

或许婚姻里的另一半有缺点,但我们不能让这个缺点夺走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快乐;

或许一早出门遇到了他人对你爆粗口,但我们不能因他人的一句话毁了自己一天的生活。

埃德蒙也强调:

人是决定自己感受的主因,一旦完全接受这种认知,便可以获得极大的力量和信心。

有了这种认知,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容易实现预期目标,远离焦虑的困扰。

张德芬老师在《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一书中分享,在自己的庆生会上,主办方为她请来了一位老师表演助兴。

这位老师在表演完自己的项目后,突然打破计划带领大家进行冥想。

悲情的音乐,煽情的声音,令热烈非凡的现场很快变成了愁云惨雾。

这位老师冥想后,还要现场同学分享心得,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占去了。

张德芬老师想起了下一个环节就是要给她切蛋糕庆生,还有她八十七岁的老爸特地从台湾飞过来参加她的庆生会,老爸又是讨厌哭哭啼啼的人,还有一些事情等着她。

心中对接下来的未知不由自主地让她焦虑不堪,不悦、愤怒随之而来,可张德芬老师下定决心要面对这些的愤怒。

她逐个认清这些能勾起她怒气的原因:有时间损失,有不被那位老师尊重地对待,有对老爸的愧疚。

她又立刻告诫自己已经不太计较别人浪费自己时间了,他人不尊重也不必于之见识,也学会了和愧疚待在一起。

渐渐地,她感受到怒气停止了张牙舞爪,内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在主办方的安排下,她又开心地和那些泪痕未干的同学一起唱了生日快乐歌,切了蛋糕。

不做情绪的奴隶,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1.有愿心

在这个压力大的时代,想做一个内心稳定的人,就需要在自己的思想层面做出改变。

要想负面思维不迭代,那我们自己就一定要有改变自己的愿心,对自己做出承诺——我不想焦虑了,我不想生气了。

当一个人有改变自己的愿心,任何障碍都不能阻挡他成长的步伐。

2.有觉知

大多数人都知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成长是,育儿是,情绪管理是......,诸多方面都需要修行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因此,有人为了修行,抛家弃子、入住寺庙、吃斋念佛,可一遇到点不如意还是怨天尤人、暴躁易怒,对自己的念头好坏毫无觉知。

《思辨与立场》一书中说过:

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烦恼,就一定是你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当我们感受到痛苦时,先反思自己是不是想得太多了,是否想复杂了?

学会扭转思维,注重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自己负责。

不去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真正的强者,面对任何风吹草动,内心都会一片风平浪静。

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点个

,愿你我遇事都能往好处想,过有觉知的生活,享快乐充实的人生。

作者 | 伏蓉来源: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

主播 | 楚翘,治愈系主播。喜马FM:楚翘_诗歌之王。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jjybzxw 2025-11-04 09:37
《许我耀眼》中的许妍与焦虑应对:从角色成长看现代人的心理突围

许妍的“强大内核”:在创伤中锻造的抗焦虑能力

许妍的人生起点充满创伤:被父母嫌弃、寄养姥姥家、高考资格被剥夺、父亲暴力相向。这些经历本足以让人陷入长期的焦虑与自我怀疑,但她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正如文中所述,“冷静下来后,她明白了内耗是最不划算的事,稳定好自己的核心向前走才是大事”。这种认知正是她强大内核的核心体现。

关键成长事件与抗焦虑实践
1. 拒绝放弃学业:面对父亲“家庭条件不好”的借口和暴力阻止,许妍没有屈服。她的坚定拒绝不仅是对教育的渴望,更是对命运掌控权的争夺。这一行为直接打破了“受害者思维”,为后续的人生奠定了主动基调。
2. 职场突破与转型:在电视台策划《家宴》节目大获成功后,申请主持人职位失败并未让她沉溺焦虑。她迅速调整方向,“学昆曲、改节目、将目光从邀请明星转到企业家的圈子”,这种“马上转战下一件事”的行动力,是对抗灾难化思维的最佳实践。她没有停留在“如果失败怎么办”的恐惧中,而是聚焦于“如何做下一件事”。

焦虑的本质:灾难化思维与责任归属

埃德蒙·伯恩在《应对焦虑》中指出,灾难化思维是过度焦虑的主要根源。“不合理地高估某种风险以及低估应对这种风险的能力”,这种思维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 工作中“领导吩咐的事没做好就想到被裁”;
- 婚姻中“伴侣未及时接电话就想到他辜负了你”;
- 育儿时“孩子一次考试失利就想到高考考不过”;
- 健康上“流鼻血就想到得了癌症”。

这些例子与许妍早期可能面临的焦虑(如“父母不支持我读书,我这辈子就完了”)形成呼应。但许妍的选择恰恰是对抗这种思维的典范——她没有将“父母不支持”灾难化为“人生终结”,而是将其转化为“必须靠自己”的动力。

决定感受的关键:认知而非事件本身

文中引用的经典案例深刻揭示了这一点:同一辆堵车的车,一人焦虑愤怒,一人平静享受。这印证了“决定我们感受的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对所经历之事的理解和看法”。许妍对父亲暴力的态度转变——从最初的崩溃哭泣到后来的“稳定核心向前走”,正是认知升级的体现。她不再将父亲的行为视为对自身价值的否定,而是将其视为原生家庭创伤的一部分,并选择不被其定义。

俞敏洪的例子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观点:“朋友借钱不还,厉害的人就说这件事过去了”。这种“放过他人,更是放过自己”的认知,与许妍离婚后选择净身出户、重新开始的心态一致。她没有将沈皓明的背叛视为毁灭性的打击,而是视为“觉醒和成长的开始”,这种认知让她得以摆脱情感泥潭,专注于自我重建。

应对焦虑的两大核心原则:愿心与觉知

1. 有愿心:改变的前提是强烈的意愿。“在这个压力大的时代,想做一个内心稳定的人,就需要在自己的思想层面做出改变。”许妍的整个成长轨迹都体现了这种愿心——她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渴望掌控自己的人生,并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
2. 有觉知:对自身情绪和思维的觉察是关键。张德芬在庆生会上的经历展示了觉知的力量:她识别出愤怒的来源(时间损失、不被尊重、对父亲的愧疚),并通过理性分析平息情绪。许妍在面对沈皓明的控制和母亲于岚的刁难时,同样展现了高度的觉知——她清楚地认识到双方关系中的“假面具”和“虚假自我”,最终选择离婚以打破这种不健康的互动模式。

许妍的成长启示:焦虑是成长的信号

许妍的故事告诉我们,适度焦虑是驱动力,过度焦虑则需警惕。但更重要的是,焦虑本身可以成为成长的契机。当她意识到“内耗不划算”时,便开启了自我提升的道路;当她经历婚姻破裂后,反而获得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更强大的内心。

正如文中所说:“如果你感到很焦虑,也只是思维进入了死胡同,不是人生进入了死胡同。”许妍的人生轨迹正是从一个个“死胡同”中开辟新道路的过程:从被父母抛弃到成为优秀主持人,从豪门婚姻失败到事业与情感的新高度。她的经历印证了埃德蒙的观点:“只有愿意承认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

结语:向许妍学习,在焦虑中寻找重生之机

在2025年的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让焦虑无处不在。但许妍的故事提醒我们:
- 拒绝灾难化思维:用具体行动替代空想担忧;
- 承担个人责任:不将感受归咎于他人,做情绪的主人;
- 保持觉知与愿心:持续反思自我认知,在实践中调整心态。

正如许妍最终实现了事业与情感的双重成长,《许我耀眼》不仅是一部都市剧,更是一本生动的情绪管理教科书。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只要拥有稳定的内心核心和积极的认知调整能力,就能像许妍一样,在人生的舞台上“许我耀眼”。


查看完整版本: [-- 摆脱焦虑最好的方式[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