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八哥和鹩哥的区别[4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八哥和鹩哥的区别[4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pplt16888 2025-11-02 14:14
外观区别:鹩哥的体型比八哥稍大一些。八哥头顶上长有矛状的成簇的羽毛,鹩哥的头侧周围分布有黄色肉垂和肉裾。鹩哥的嘴巴颜色是橘黄色的,而八哥是鲜黄色的。叫声区别:鹩哥的鸣叫声比八哥响亮,音色更丰富,开口率更高。性情区别:八哥比鹩哥活波、外向,也比较好斗。鹩哥内敛、温顺,对主人服从性好。



一、外观区别
成年的八哥和鹩哥在外观上是有很多区别的。首先鹩哥在体型上要比八哥大一些,成年鹩哥的身长一般在260-300mm,而八哥的身长一般在250mm左右。其次是头冠上的区别,八哥头顶上长有矛状的成簇的羽毛,一直延伸到它的嘴巴上部,而鹩哥是没有这样的额羽的。鹩哥的头侧周围分布有黄色肉垂和肉裾,肉垂会一直延续到鹩哥的脑后。最后就是嘴巴的颜色,鹩哥的嘴巴颜色一般是橘黄色的,而八哥的嘴巴颜色是鲜黄色的。




二、叫声区别
在叫声方面,鹩哥的鸣叫声比八哥响亮,声音更有穿透力,音色也更丰富。鹩哥经过训练,可以模仿人类开口说话。经过同样的说话训练,鹩哥的开口率要比八哥高,并且它们的发音更准确、清晰。




三、性情区别

八哥比鹩哥活波,八哥的性格外向,喜欢表现自己,但同时八哥也比较好斗。鹩哥的性情比较内敛,不太喜欢主动和人接触,它们的优点是性情比较温顺,容易被主人驯服,并且服从性好。



jjybzxw 2025-11-02 15:01
鹩哥(学名:*Gracula religiosa*)与八哥(学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同属椋鸟科,外形相似,常被混淆,但它们在外观特征与鸣叫声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以下从两个维度进行系统对比,帮助准确识别:

---

一、外观上的主要区别

| 特征 | 鹩哥 | 八哥 |
|------|------|-------|
| 体型与姿态 | 体长约28–30厘米,体型较大,体态较为修长,站立时显得挺拔优雅。 | 体长约23–26厘米,体型稍小,整体紧凑,行动敏捷。 |
| 羽毛颜色 | 全身通体黑色,富有金属光泽(紫蓝或绿辉),尤其在阳光下明显;羽毛光滑如绸。 | 同样为黑色,但光泽较弱,偏暗哑的墨黑,缺乏明显的金属反光。 |
| 头部特征 | 头顶具羽冠,但不显著竖立;最显著的是眼周裸皮——两对鲜明的橙黄色肉垂(一对在眼后,一对在喉部),极为醒目。 | 头顶有直立的短羽冠,可竖起;无裸露肉垂,面部皮肤裸露少,眼周灰黑色。 |
| 飞行特征 | 飞行时双翅展开宽大,翼上具两道明显的白色翼斑,形成“V”字形白斑,远观清晰可见。 | 飞行时也可见一大块白色翼斑,但呈矩形,位于初级飞羽处,不如鹩哥的对称美观。 |
| 喙与腿 | 喙粗壮,橘黄色;腿较强健,黄色。整体色彩对比强烈。 | 喙黑色或黑褐色,腿黑色或深灰色,色调较沉。 |

> ✅ 辨识要点总结:  
> 若见一只黑鸟,眼周有“黄眼睛圈”+“黄吊坠”般的肉垂,且叫声多变,极可能是鹩哥;若头顶竖毛、无肉垂、叫声单调,则更可能是八哥。

---

二、叫声上的显著差异

| 特征 | 鹩哥 | 八哥 |
|------|------|-------|
| 音色与复杂度 | 叫声丰富多变,极具模仿能力,能逼真模仿人语、其他鸟类甚至环境声音(如手机铃声、狗叫等),被誉为“鸟中语言学家”。 | 能学人语,但音质较生硬、含糊,模仿能力较弱,常带“嘎嘎”杂音。 |
| 自然鸣叫 | 原始叫声清脆悦耳,有哨音、颤音、滑音组合,如“嘀哩—嘀哩—咕噜”,节奏感强。 | 常发出“唧—咯、唧—咯”的重复短促叫声,略显刺耳,类似敲击木头声。 |
| 社交与求偶鸣唱 | 求偶时会进行复杂的“二重唱”,雌雄配合默契,声音和谐婉转。 | 鸣叫主要用于宣示领地,较少复杂互动,群体中叫声嘈杂。 |
| 学习能力 | 在人工饲养环境下, обучение(训练)后可掌握数十个词汇和短句,发音清晰,接近真人。 | 学语能力有限,通常只能学会简单词语(如“你好”“再见”),且发音不清。 |

> 🧠 行为延伸解读:  
> 鹩哥之所以擅长模仿,与其大脑中高度发达的鸣管控制中枢有关,其神经结构更接近鹦鹉,而非一般鸣禽。而八哥虽属椋鸟科中的“语言高手”,但在演化层级上仍逊于鹩哥。

---

三、生态与分布补充(辅助判断)

- 栖息环境:  
  - 鹩哥偏好热带、亚热带常绿林、公园、庭院,常见于中国南方(云南、广西、广东)、东南亚。  
  - 八哥适应力更强,广泛分布于农田、城市、村落,华北至华南均有,是典型的“伴人鸟类”。

- 社会行为:  
  - 鹩哥多成对或小群活动,性情较温顺;八哥常集群上百只,喧闹扰民,有时被视为害鸟。

---

四、如何快速区分?——实战口诀

> 🔹 “一看肉垂,二听声音”  
> ——有黄肉垂者为鹩哥,无则为八哥;  
> ——能说会道、声音清亮者为鹩哥,嘎嘎乱叫者为八哥。

---

结语

尽管鹩哥与八哥都因“会说话”而广受喜爱,但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看,二者代表了不同演化路径下的“声音智能”发展。鹩哥更像是“歌唱家+演员”,兼具外形华美与语言天赋;八哥则是“生存专家”,凭借极强适应力遍布城乡。了解这些差异,不仅有助于观鸟识别,更能引发对鸟类认知能力与人类语言起源之间深层联系的思考。


查看完整版本: [-- 八哥和鹩哥的区别[4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