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7801728 |
2025-11-01 13:14 |
垄断昔日,国产今朝 核磁共振这种医疗设备,以前那可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基本被国外几家大公司牢牢把控着。进口一台机器,动不动就得三千多万人民币,医院买回来还得额外掏钱搞维修保养啥的,成本高得吓人。
 不少医院,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的,根本就负担不起,只能眼巴巴看着大医院用。患者做个检查,也得花上千块钱,有时候还得排长队等设备空出来。 技术上呢,核心的超导磁体和射频系统啥的,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专利壁垒筑得老高,中国这边想沾边都难。结果呢,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地方的病人诊断起来就费劲,耽误事。
 但中国医疗设备行业从上世纪末就开始琢磨国产化的事。尤其是2011年联影医疗成立后,这事儿就提上日程了。公司集结了一批专家,埋头钻研,从低场强设备起步,一步步往高端爬。研发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得克服材料、工艺、算法等一堆难题。
 超导磁体本来是国外的看家本领,中国团队通过优化设计和本土供应链,慢慢把成本降下来。到了2021年,联影推出全球首款全身5.0T核磁共振仪,这玩意场强高,成像清晰度牛,关键是价格亲民多了。
 比起进口的同类产品,售价直接砍到293万左右,才进口价的十分之一。东软医疗也在这领域发力,早些年就搞出1.5T和3.0T的设备,积累经验,为高端突破铺路。 这种转变不是凭空来的,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自主创新。医疗器械国产化被列为重点,资金投入加大,鼓励企业攻关核心技术。联影和东软这些公司,抓住机会,建起自己的生产线,零部件逐步实现本土采购。
 以前依赖进口的超导线材、梯度放大器啥的,现在都能自己搞定。结果呢,设备性能不输国外,还更适合中国医院的使用环境。 拿5.0T来说,它在脑部成像、心脏扫描上表现突出,能捕捉更多细节,帮助医生更准地诊断。医院采购门槛低了,以前那些望而却步的机构,现在也能配上高端设备。患者受益最大,检查费用降下来,普通人看病负担轻了点。
 价格崩盘,市场重塑 核磁共振价格的暴跌,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从3200万直线掉到260万甚至更低,这变化来得太快,让人有点措手不及。进口设备贵,主要因为垄断加技术壁垒,供应商定价权大,医院没啥议价空间。维修费用还是一笔糊涂账,一年下来得几十万。
 患者检查一次,头颈部得800块,脊柱1000多,穷人根本不敢想。中国突破后,情况大不一样。联影的5.0T一出世,就把价格拉到白菜级别,医院采购成本降90%以上。这不是瞎降,得靠技术创新和规模生产撑着。
 比如,超导磁体的制造,本来需要进口高纯材料,现在本土企业掌握低温工艺,成本砍一半。射频链路和图像重建算法,也通过AI优化,提升效率的同时省钱。东软医疗的3.0T设备,售价在几百万,性能稳定,医院反馈好。
 2022年,这些国产机开始批量进医院,订单一下子就起来了。数据显示,联影医疗2023年营收增长超30%,MRI业务贡献大头。 市场重塑体现在竞争加剧上,国外品牌像GE、西门子、飞利浦,以前躺着赚钱,现在得卷起来。有的推出中低端产品,有的加强本地化服务,但中国设备的优势太明显,本土售后响应快,配件便宜。
 患者端感受最直接。检查费用从上千降到几百,基层医院普及后,不用跑大城市了。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MRI安装量超1万台,国产占比七成以上。价格崩盘还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零部件供应商增多,就业机会也跟着来。
 国家集采政策功不可没,把进口和国产放一起竞价,逼着大家降本增效。结果呢,医疗服务更普惠,诊断效率高了,误诊率降下来。东软和联影的成功,激励其他企业跟进,CT、超声啥的也加速国产化。
 市场重塑不限于国内,出口业务火热。联影设备卖到欧美、东南亚,价格低性能好,抢了不少份额。国外媒体报道,中国MRI“破坏市场”,其实就是酸葡萄心理。 中国没恶意倾销,而是靠实力说话。技术转让和合作增多,全球医疗设备生态更平衡。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超千亿,MRI贡献不小。价格战让患者受益,医院运营成本低,整体医疗体系更健康。以前天价设备谁用?现在谁都用得起。
 订单激增,前景广阔 订单暴涨100%,这事儿在行业里传得沸沸扬扬。联影医疗2023年MRI订单翻倍,东软也差不多。原因简单,性价比高,医院抢着要。 2022年设备上市后,需求爆发,基层医院补短板,大医院更新换代。政策推动下,公立医院优先国产,订单源源不断。联影的5.0T在北大深圳医院等地方落地,临床效果好,口碑传开。东软的设备出口订单也涨,覆盖“一带一路”国家。
 前景广阔得益于持续创新。联影继续推7.0T等更高场强设备,应用在科研和临床。东软加强数字化整合,设备连上云平台,远程诊断方便。行业整体,国产率目标到2025年超80%。 出口市场潜力大,发展中国家需求旺盛,中国设备填补空白。技术上,AI成像加速,扫描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供应链稳定,本土材料占比高,抗风险强。
 订单激增还拉动经济。企业营收Up,税收增加,产业链就业多。医疗服务下沉,农村地区诊断水平升。全球看,中国成医疗设备大国,影响力大。未来,更多突破在路上,核磁共振只是起点。患者受益,行业繁荣,前景一片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