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
407米!昆明第一高楼“封顶”了?命运太曲折 [14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407米!昆明第一高楼“封顶”了?命运太曲折 [14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10-11 12:04
昆明有一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思想不集中,想着文化宫。”这句话生动描绘了当年东风广场边上的工人文化宫的热闹与新奇,让人心驰神往。
图源:昆明文旅
该文化宫曾经是昆明第一栋属于工人的楼、是昆明留念合影人数最多的地方,高70米,共18层,拥有当时很多个第一:昆明第一高建筑、第一栋有电梯的建筑……直到2013年9月7日,一声爆 破,它走完了近三十年的岁月。当时昆明本地大小媒体争相报道,不少人特意赶来,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事件。
图源:昆明文旅
与大楼爆 破拆除同时宣布的,是本地巨头俊发地产拿下该块地,要给昆明打造地标级“超级工程”,取名“春之眼”。
最初,“春之眼”高度传言达555米,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集商务、购物、居住、观光为一体。这是云南省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城市综合体之一。
2013年11月,春之眼举行了开工仪式,但此后,项目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2015年11月,俊发地产召开了春之眼项目推进会,会议就项目的主塔、副塔和裙楼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当时主塔高度规划落实为456米,副塔高300米。2016年3月,春之眼规划又一次调整,主塔高度最终定格为407米。
项目设计阵容堪称“天团”:主塔请来设计迪拜哈利法塔的SOM团队,采用“生态烟囱”式超高层的空气动力学造型;副塔由设计台北101大厦的李祖原操刀,形如四叶幸运草,暗合春城的花语;商业裙楼则由深圳湃昂国际(PHA)负责,立面概念提炼自“春风浮动、花瓣涟漪”,通过层层退台与玻璃穹顶将城市公共流线引入室内。
针对昆明8度抗震设防、软土与岩溶并存的地质难题,项目团队历时三年完成12轮超高层抗震专项论证,最终采用了巨柱和交叉斜撑来抵抗水平荷载,巨柱之间布置了钢梁、沾滞阻尼器用来增强耗能能力。
然而这座被寄予厚望的超高层项目,命运并不顺遂。2018年全面开工,3年后商业裙楼封顶,主塔却只建了十几层。到2021年底,俊发资金断裂,塔吊撤走,工地静了下来。如今,未完工的楼体挂上了幕墙,顶上围了一圈挡板,写着“I❤️KM”。
图源:黎同学
图源:夕沫
相较于407米的高度,现在的它连“幼儿期”都还算不上,不过好在裙楼部分已具备商业条件,像一颗提前萌发的芽。
春之眼项目见证了昆明从“翠湖时代”走向“摩天时代”的雄心,也折射出超高层项目背后的资金、市场与政策的复杂棋局。如何盘活已投入的优质结构、在风险与形象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接下来数年的持续课题。
你期待春之眼建成吗?
姜谷粉丝
2025-10-11 12:06
近期网传“昆明第一高楼封顶”的说法存在偏差。实际是2021年商业裙楼(低层商业部分)完成封顶,而主塔仅建至十几层(约总高度的1/10)便停工,并非主塔封顶。
2025年10月最新照片显示:主塔仍未完工,顶部围挡装有“I️KM”标识,外立面部分幕墙已安装,但整体处于停滞状态。
📉 2. 项目曲折历程
规划阶段(2013-2016年)
最初规划高度555米,后因地质条件、限高政策等多次调整,最终定为407米。
设计团队阵容豪华:主塔由迪拜哈利法塔团队SOM操刀,副塔由台北101设计师李祖原设计,商业裙楼由深圳湃昂国际负责。
建设阶段(2018-2021年)
2018年全面开工,2021年商业裙楼封顶,但主塔因资金问题仅建至十几层。
为应对昆明8度抗震设防及软土岩溶地质,项目耗时3年完成12轮抗震论证,采用巨型柱+斜撑系统加固。
停工阶段(2021年至今)
2021年底,开发商俊发集团资金链断裂,塔吊撤离,工地全面停滞。
总投资额达96亿元,目前沦为“烂尾”状态,复工时间未知。
🏙️ 3. 昆明摩天大楼背景
“春之眼”的地位:规划时为云南第一高楼,业态涵盖写字楼、酒店、商业及观光。若建成将超越恒隆广场(349米)、泛亚金融大厦(316米)。
同类项目对比:
绿地中心曾规划428米,但未落地;
南亚之门(260米)烂尾7年后于2023年启动重整。
🏗️ 4. 行业困境与政策限制
政策收紧:国家严格限制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500米以上已禁止新建。
市场风险:超高层项目成本高、周期长,易受房企资金链影响。类似案例如深圳世茂深港中心(规划700米)因资金问题被政府收储。
💎 结论
网传“封顶”实为误读,春之眼主塔仍处停工状态。该项目因资金断裂、地质复杂及政策变化多重阻力陷入停滞,成为昆明地标建设中“高开低走”的典型案例。未来能否重启,取决于开发商资金纾困或政府介入程度
jjybzxw
2025-10-11 16:26
昆明“春之眼”:从文化宫到城市新地标
昆明有一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思想不集中,想着文化宫。”这句话生动描绘了当年东风广场边上的工人文化宫的热闹与新奇,让人心驰神往。文化宫曾经是昆明第一栋属于工人的楼,是昆明留念合影人数最多的地方,高70米,共18层,拥有当时很多个第一:昆明第一高建筑、第一栋有电梯的建筑……直到2013年9月7日,一声爆 破,它走完了近三十年的岁月。当时昆明本地大小媒体争相报道,不少人特意赶来,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事件。
与大楼爆 破拆除同时宣布的,是本地巨头俊发地产拿下该块地,要给昆明打造地标级“超级工程”,取名“春之眼”。
春之眼的雄心与挑战
1. 项目规划与设计:
- 高度与规模:最初,“春之眼”高度传言达555米,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集商务、购物、居住、观光为一体。这是云南省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城市综合体之一。
- 设计团队:项目设计阵容堪称“天团”:主塔请来设计迪拜哈利法塔的SOM团队,采用“生态烟囱”式超高层的空气动力学造型;副塔由设计台北101大厦的李祖原操刀,形如四叶幸运草,暗合春城的花语;商业裙楼则由深圳湃昂国际(PHA)负责,立面概念提炼自“春风浮动、花瓣涟漪”,通过层层退台与玻璃穹顶将城市公共流线引入室内。
2. 技术挑战:
- 抗震设防:针对昆明8度抗震设防、软土与岩溶并存的地质难题,项目团队历时三年完成12轮超高层抗震专项论证,最终采用了巨柱和交叉斜撑来抵抗水平荷载,巨柱之间布置了钢梁、沾滞阻尼器用来增强耗能能力。
项目的曲折历程
1. 进展缓慢:
- 开工与调整:2013年11月,春之眼举行了开工仪式,但此后,项目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2015年11月,俊发地产召开了春之眼项目推进会,会议就项目的主塔、副塔和裙楼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当时主塔高度规划落实为456米,副塔高300米。2016年3月,春之眼规划又一次调整,主塔高度最终定格为407米。
- 资金问题:然而这座被寄予厚望的超高层项目,命运并不顺遂。2018年全面开工,3年后商业裙楼封顶,主塔却只建了十几层。到2021年底,俊发资金断裂,塔吊撤走,工地静了下来。
2. 现状与未来:
- 未完工的楼体:如今,未完工的楼体挂上了幕墙,顶上围了一圈挡板,写着“I❤️KM”。相较于407米的高度,现在的它连“幼儿期”都还算不上。
- 商业裙楼:不过好在裙楼部分已具备商业条件,像一颗提前萌发的芽。
春之眼的意义与期待
1. 城市发展的象征:
- 从“翠湖时代”到“摩天时代”:春之眼项目见证了昆明从“翠湖时代”走向“摩天时代”的雄心,也折射出超高层项目背后的资金、市场与政策的复杂棋局。
- 城市新地标:如果能够顺利建成,“春之眼”将成为昆明新的城市地标,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
2.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 盘活已投入的优质结构:如何盘活已投入的优质结构、在风险与形象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接下来数年的持续课题。
- 市民的期待:对于昆明市民来说,“春之眼”的建成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象征,更是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你期待春之眼建成吗?这座承载着昆明人希望与梦想的超级工程,能否顺利完成,成为昆明新的城市名片?让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完整版本: [--
407米!昆明第一高楼“封顶”了?命运太曲折 [14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
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