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明朝开国元勋,年逾古稀仍亲自下田耕作,这本该是忠臣良将的典范,却因朱元璋的一道圣旨而满门抄斩,落得个凄惨结局。这位悲剧人物就是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令人唏嘘不已。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开国君主,其铁血手段众所周知,死在他屠刀下的功臣不计其数。然而在这些遇害的功臣中,李善长的遭遇尤为令人扼腕。他的功绩堪比西汉开国名相萧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却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这其中的恩怨纠葛,折射出封建王朝君臣关系的残酷本质。

李善长是最早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谋士之一。在朱元璋称帝后,他被封为左丞相、宣国公,成为朝中重臣。朱元璋对他极为倚重,视其为最重要的智囊,甚至尊称他为军师。洪武三年,朱元璋更是赐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的崇高称号,足见其在朱元璋心中的特殊地位。当时的李善长可谓权倾朝野,风光无限。 作为朱元璋最重要的谋士,李善长凭借过人的才智,为朱元璋招揽了大量能人异士。这些人才后来都成为明朝开国的重要支柱,可以说李善长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值得一提的是,在朱元璋追随郭子兴期间,郭子兴曾试图挖走李善长,但李善长感念朱元璋的知遇之恩,毅然拒绝了这一诱惑,展现出了难得的忠诚品质。

在治国理政方面,李善长也颇有建树。朱元璋曾就律法中的酷刑问题征询他的意见,李善长认为连坐之刑过于严苛,应当仅限于谋反等大逆不道之罪。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委派他主持律法修订工作。然而,这位看似仁慈的丞相却也有其不为人知的一面。他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但凡有人得罪于他,必定上奏弹劾,且往往夸大其词,有时甚至导致对方被罢官免职。 明朝另一位著名谋士刘伯温的归隐,某种程度上也与李善长的排挤有关。随着权势日盛,李善长逐渐变得骄横自大,连朱元璋有时也看他不顺眼。但考虑到他功勋卓著,位高权重,朱元璋一直隐忍不发,没有对他采取行动。

公元1371年,李善长因病致仕。即便如此,朱元璋仍对他恩宠有加,不仅让他的族人入朝为官,还将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两家结为姻亲。然而李善长却不知收敛,时常托病不上朝,其子也多次无故缺席朝会。在被御史弹劾后,朱元璋不得不削减了他的俸禄以示惩戒。

时光荏苒,十多年后爆发的胡惟庸案终于让朱元璋找到了处置李善长的机会。有人举报李善长曾包庇胡惟庸,甚至涉嫌谋反。此时的朱元璋早已杀红了眼,加之对李善长积怨已久,终于狠下心来,下令将李善长满门抄斩。一代开国功臣,就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