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8-22 12:36 |
抹那天傍晚,院子里坐着几个人乘凉,有人一额头,说了一句:“这汗出得,像洗了个头。”引得一阵附和,说最近一热就出汗,尤其是头上,一低头,汗就顺着头发根往下掉。

头汗多,不是简单出汗多。有的人坐着不动,头发就湿透了;有的人刚走几步,额头就像开了水龙头。年纪到了,别老想着是天气热,身体的信号,有时候藏得很细。 头上出汗,其实是脏腑虚了的表现。不是哪个器官坏了,而是五脏六腑之间的气机不顺,尤其是“湿热”夹杂着虚火,困在了身体里,排不出去,就往头上冒。 这个“湿热”,说它虚它不虚,说它实也不实。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明显,但一旦缠上你,人就会觉得整天黏黏的、闷闷的,汗也不清爽,反而像一层油水混着的东西。

很多人误把出汗当排毒。特别是年纪大了的,总觉得出汗是好事,能带走体内的毒素。但不是所有的汗都健康,尤其是头上的汗,浊、腻、热、黏,往往是身体在“强撑着”往外排。 有一种情况最常见:坐着也不怎么动,空调也开着,但头上、后背还是湿一片。尤其是头皮发热,头发根发粘,脱不脱衣服都不舒服。这不是阳气足,这是湿热卡在里头出不去。 五脏之中,最先受累的是脾。脾主运化,掌握着身体里水湿的去向。脾一虚,湿就聚着不动,再加上平时吃得偏油腻、喝水少、坐得多,湿气自然就堆在了上焦。

再往下看,肝也跟着受影响。肝主疏泄,调节气机。一旦肝郁,气血运转不畅,湿热就不容易排出去。人就会觉得脾气变差,头脑昏沉,甚至晚上容易烦躁睡不着。 心也受牵连。中医说“心主汗”,头汗异常,其实是心气不足、心火上扰的结果。年纪大了之后,心脏本就容易疲惫,如果再加上情绪波动,出汗就会更明显。 肾虚的人也容易头汗多。肾主藏精,调节水液代谢,年纪越大,肾气越弱,尤其是夜间盗汗、晨起头汗、动一下就满头汗,大多和肾虚脱不了关系。

肺这个“皮毛之主”,也在其中起着作用。肺主宣发肃降,控制着汗孔的开合。肺气弱了,汗孔就关不住,尤其是头部的毛孔,一有风一热就开始冒汗,还容易伴着感冒、咳嗽、易疲劳。 这些脏腑之间,谁也没法单独承担责任。但只要湿热这个底子不清,出汗的问题就反反复复。有时候一热就严重,有时候饭后也会冒汗,天气一变更是加重。 有的人觉得自己是“虚不受补”,吃点补品反而更出汗,这其实就是湿热没排干净。虚是有的,但虚的底子上有痰有湿,补进去的东西被堵着了,反而越补越燥。

三伏天,是湿热最容易“煮熟”身体的时候。这个时候不把湿热清一清,等到秋天,人的疲乏、头昏、出汗、睡不好、肠胃不适,就会一股脑地冒出来。 湿热不清,吃饭没胃口,睡觉不踏实,动一动就出汗,躺着也不舒服。很多人觉得是年纪大了,其实是“湿热困脾、虚火上扰”,不是岁月的错,是身体没清理干净。 饮食上改一改,就能帮大忙。不是叫你喝凉茶,而是把“助湿助火”的东西先停一停。比如说,炸鸡、肥肉、甜饮料、夜宵,尤其是宵夜里的啤酒和烧烤,伤的是脾胃,堵的是湿气。 凉拌菜、冰镇饮料、过凉的水果,也不是“清热”的良方。

脾胃一寒,运化更慢,湿气反而加重。看着爽,其实是“假清凉”,过不了几天,头汗只会更多。 有的人习惯每天来点酒,说是“活血通络”,但湿热体质的人喝酒,只会让火气更盛。尤其是晚上喝酒的人,第二天早上头上出汗特别明显,这不是巧合,是身体在抗议。 情绪也跟湿热有关系。脾主思,肝主怒,湿气困脾,肝气郁结,人就容易烦躁、健忘、没有耐心。汗一多,人更焦躁,焦躁又出汗,成了个循环。

很多人说自己最近记性差、睡不稳、早上醒了头昏沉,其实不是单纯的“年纪大了”,而是身体里这股湿热,堵着脑子,扰着心神,影响了气血的循环。 如果你发现自己早上醒来,枕巾常常湿的,或者半夜突然热醒,头上全是汗,一定要注意了。这不是你“火气大”,而是身体在“逼汗”排湿热,但已经力不从心。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身体出汗排湿,但别选太剧烈的。快步走、慢骑车、太极、八段锦,出点轻汗就好。如果每次运动后头发都湿透,回家又吹空调,那就反而加重了湿热。

有些人爱喝汤,觉得“补”。但湿热体质的人,越喝汤越虚胖,汗也越多。尤其是肉汤、骨汤、老火汤,不止不补,还让脾更难运化。换成清淡点的绿豆薏米水,反倒好些。 不是多喝就能排湿,湿气重的人,肾气弱、脾气虚,水喝多了反而排不出去。反复口渴、喝水多、出汗多、尿少,这种情况最该警惕,是湿热已深。 有的人早上嘴巴发苦,舌苔黄腻,还觉得恶心,这些也都是湿热在内的表现。不是简单肠胃不好,而是湿热困住了中焦,影响了整个消化系统的运作。

三伏天,是身体排湿热的黄金时候。不是靠吃药,也不是靠补,而是让身体自己动起来,食物清淡些,作息规律些,情绪平稳些,自然就会把这股“毒火”慢慢带走。 中老年人最怕的不是病,而是对身体的忽略。很多人直到出了大问题,才开始后悔。其实头上出汗这个小毛病,早早注意,就能省下不少麻烦。 不是说你得了什么病,而是你身体已经在提醒你:该清理湿热了。别把出汗当“正常”,也别把头发湿当“天热了”。三伏未过,身体还有机会喘口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