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这个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与史思明联手的反叛行动,对唐朝的国力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使得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安禄山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信任下,升任为节度使,成为了地方上的“土皇帝”,手握重权。然而,安禄山的出身并不辉煌,曾因盗羊被抓而投身军旅,对权谋的研究使他最终赢得了李隆基的宠信,令其对其产生了深深的迷恋。然而,在安禄山的生活中,有一个人始终令他感到畏惧,这个人就是李林甫。李林甫不仅是唐朝的著名宰相,其恶名更是让人们闻风丧胆,诸多的口耳相传,令其在政治斗争中游刃有余,成为了安禄山的一大对手。

在公元747年的天宝六年,安禄山被提升为大夫,这是李林甫权力巅峰的时期,他的影响力如日中天。当时的安禄山也得到了宠信,以致于在言行上开始显得有些放肆和张扬。李林甫为了提醒安禄山,特意让另一个大夫王鉷向他恭敬行礼,以示尊重与威严。安禄山在此时迅速领悟了其中的深意,因此开始学会了谦恭,低下了自己的身段。
李林甫让安禄山感到最大压力的原因,就是他那高超的心术和政治洞察力。每当安禄山与李林甫交谈,李林甫总能迅速看透他的真实想法,甚至提前说出安禄山的意图,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安禄山在李林甫面前几乎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简直就像一位透明人。每次见到李林甫时,安禄山都会紧张得绷紧全身,即使是寒冷的冬季,他也常常会因紧张而出汗,这充分表明了李林甫对他的心理影响有多大。

安禄山对于李林甫的忌惮更是彻底,无处不在。他回到范阳后,甚至频频与周围的人讨论李林甫对他的评价。若是李林甫说他好话,安禄山便会高兴得蹦蹦跳跳;但一旦听到李林甫的警告:“安大夫需谨慎自省!”他便愁眉苦脸,甚至在床上感叹:“哦,我这下死定了。”而当时的一名名伶李龟年则模仿了安禄山的这种反应,成为了李隆基的一个笑料。

与李林甫相比,尽管他的继任者杨国忠在表现上并不如李林甫出色,但李国忠同样缺乏必要的政治手腕。面对安禄山可能造反的警告,杨国忠完全没有能力去警觉并化解危机。最终,安禄山起兵的理由之一便是声称要讨伐杨国忠,这一切也充分显现出杨国忠在政坛上的无能与李林甫之间的巨大差距。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旧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