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去了哪?红楼梦里有黛玉陵,宝玉是空门守墓人 [8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去了哪?红楼梦里有黛玉陵,宝玉是空门守墓人 [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8-16 10:45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的归处:给她守墓,还是遁入空门?伟大的情僧

林黛玉早死,是网友的意难平。

她燃烧了生命,护宝玉周全,黛玉死后,才真正考验贾宝玉的良心。

贾宝玉,到底是喜新厌旧,和宝钗成亲的渣男,还是为黛玉复仇,遁入空门的情种?

宝玉的结局,扑朔迷离,大量的草蛇灰线和谶语,至少暗示了他的3种结局:

1、遁入空门,当和尚;

2、黛玉死后,给她守墓;



3、回到大荒山青埂峰,回归他本来面目——补天弃石。

80回后内容的缺失,让宝玉的人品难评:渣男和情种,到底哪个是他的真面目?

刷新三观:贾宝玉是千古第一情种,宝黛爱情比梁祝,更加荡气回肠!

你一定要知道,宝玉是个渡劫的情僧!

庙宇是黛玉陵

80回后,红楼多次留下谶语,宝玉最后的结局,是遁入空门,做了和尚。

红楼梦中的和尚,成分复杂。且有男有女。

有像一僧一道这样的世外高人,像妙玉这样的六根不净的尼姑,有勇敢追爱的智能儿,也有比俗家更贪婪的小沙弥。

宝玉,到底是哪种和尚呢?



网友很难想到,宝玉在落发为僧后,竟然跑到黛玉墓旁,立庙安身,做了守墓人!

“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这日,偶至郭外,意欲鉴赏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

“智通寺”,它的位置非常奇怪。

1、林家死地。

贾雨村无意间发现的这座庙宇,是在他投奔贾家前,在林如海的任官地——扬州。

林如海一家,黛玉三岁的弟弟,贾敏,林如海,都是死在这个地方。

2、黛玉遗痕。

竹子是黛玉的标志。

潇湘馆的标志,就是一院子茂密的竹林。

你看这智通寺在什么地方?



【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

【山环水旋,茂林深竹】,其实就是绿水绕竹的设计。

这和潇湘馆多么雷同啊!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整个智通寺,高仿潇湘馆!为什么?

因为智通寺,就是黛玉陵!

智通寺里的老和尚,就是贾宝玉!

宝玉最终的结局,是当和尚,为黛玉守墓!

金玉良姻的劫

古今情种,梁山伯、王献之、明孝宗朱祐樘……都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专一,是情种的标配。

但宝玉,恰恰相反,他的爱情史,堪称史上最乱。莺莺燕燕一大堆。

在黛玉死后,迅速迎娶了宝钗。



这样一个滥情的宝玉,能称为情种吗?

哈哈,看清宝玉的原形,网友就会知道,这些女孩,都是宝玉要历的劫。

宝玉原形是什么?

它是娲皇锤炼的补天石,但是却被弃在青埂峰下。

娲皇是后天大神,她为何会造一块补天弃石?

其实,宝玉这块石头,并非弃石!

“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看娲皇炼五彩石的数字,12,照应一年有12个月;

24,照应一年有二十四节气。

三万六千五百块顽石,照应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脂批:“合周天之数。】

但是多出来的一块顽石,有什么用呢?



古代历法,也测出,一年有365天多一点,就是多的这一点,造成春夏秋冬,及二十四节气交节的不同。

这就是天地的“情”。

风清气正,就风调雨顺,风气不正,就会灾祸连天。

宝玉这块顽石,为啥成为弃石?因为红楼是末世,风不清气不正,顽石调节节气的功能,已经废了。【所以是大荒山】

宝玉在荒山下,早就忘了好风气是什么样的?

大观园里的每个女孩,都是一种风气,他只有历遍所有的劫,才能幡然醒悟——黛玉才是使天下风清气正,风调雨顺的人。

千古第一情种

在爱情这个赛道,有种痴情,叫矢志不渝。比如梁祝。

还有一个赛道,是历尽千帆,原来是你!



宝玉在黛玉死后,虽然伤感,几乎一死。

但是最后,他还是接受了宝钗,他必须历了宝钗这个劫,才知道和宝钗凑合的情,不能补天。

因为宝钗这一“情”,是贾“情”,假“情”只能祸国殃民!

宝玉最后遁入空门!当了一个情僧!

什么是情僧?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

这几句话,就是贾宝玉一生的历劫。

【空空道人】:他先是空空道人,是顽石,心里没有任何好坏的判断。此谓“实空”。



【因空见色】:因为内里空空,最初他不知道什么是情,袭人来和他云雨。他以为这就是情。(袭人、麝月等)。

此谓“因空见色”。

【由色生情】:宝玉最初对黛玉,只是以兄妹,视她和自己一样,正是因为和袭人云雨后,他开了窍,开始倾慕女子的情。

这一时期,是女孩她都喜欢——滥情、

黛玉和宝钗、史湘云……所有女孩,他都奉若至宝。

这一时期,宝玉最苦恼,他分不清哪个女孩好,照单全收,但善恶女孩们对他的争夺,让他不堪其扰。

【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当他历劫黛玉之死,宝钗之亡家灭族后,他才看清宝钗、黛玉,谁才是真情,是可以让一年风调雨顺的女神,谁是祸国殃民的灾星!

但是,宝玉经历了九死一生,才开了慧眼,天下人都可以照样历一遍劫吗?

不可能!



贾宝玉最终会变成一个无喜无悲,无情的石头,把他的经历,都写在石头上面。

因为石头至空,所以至“客观”。

他在自己空空的石头上,写下黛玉的精神,守护黛玉的精神,直到海枯山烂。

以后的每代人,都可以在石头上,看到真娲皇之风姿!(宝玉化作老龟驮黛玉)

这是多大的功德?这是普度天下人的不世之功!

宝黛的爱情,是历过万千劫难后的,死生相守!不惧阴阳生死。

宝黛之爱,比梁祝之共生共死,更加凄美,荡气回肠……

没脸见人 2025-08-16 11:06
留个空白,让大家猜测,这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姜谷粉丝 2025-08-17 14:26
关于林黛玉死后贾宝玉的最终去向,综合《红楼梦》相关研究及搜索结果,其结局存在多重解读,但“遁入空门为黛玉守墓”是较具说服力的说法之一。关键信息梳理如下:

一、核心结局:贾宝玉出家成为黛玉的守墓人
智通寺即黛玉陵,宝玉化身守墓僧
贾雨村在扬州郊外偶遇一座破败庙宇“智通寺”,其环境描写与林黛玉生前居所潇湘馆高度吻合(“山环水旋,茂林深竹”对应潇湘馆的竹林绕水)。此处正是林如海一家病逝之地,暗示寺庙实为黛玉陵墓。庙中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实为晚年贾宝玉——他落发为僧后隐居于此,终生守护黛玉亡灵。

守墓行为的情感根源
宝玉并非薄情之人。黛玉死后,他曾魂魄离体直追黄泉,欲随她而去。但因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魂归太虚幻境”,凡人无法触及,他只能以守墓方式践行“生死相随”的誓言。

二、宝玉出家的深层动机与过程
历劫悟道:从纨绔子弟到情僧

情劫本质:宝玉原是女娲补天弃石,需历尽人间情劫(如与袭人云雨、金玉姻缘)方悟真情真性。黛玉之死让他看透“假情”(如宝钗代表的世俗婚姻)无法补天救世,唯有遁入空门。
政治避祸:贾家败落后,宝玉因与北静王过从甚密,遭政敌忠顺王府忌惮。出家既可保全自身,亦为贾家保留复兴火种(其子贾桂日后中兴家族)。
延迟出家的现实考量
宝玉未在黛玉死后立刻出家,是因需完成两事:

延续血脉:与宝钗生育子嗣(贾桂),确保家族香火;
科举避祸:借赶考之名暂时远离政治漩涡,最终在拜别父亲贾政后悄然出家。
三、守墓生活的悲凉晚景
物质困顿:智通寺“门巷倾颓,墙垣朽败”,宝玉晚年“又聋又昏”,靠熬粥度日,与昔日贵公子生活形成惨烈对比。
精神寂灭:作为“情僧”,他勘破红尘却难消执念,守墓行为实为对黛玉的永恒祭奠,也是自我救赎的修行。
四、其他结局说的补充
回归青埂峰说:作为补天石本源,劫满后或重返大荒山。但守墓结局更符合作者“以情悟道”的设定。
传统出家说:高鹗续书写宝玉中举后出家,但未提守墓细节,削弱了宝黛的情感联结。
结论:贾宝玉的终局是以僧人身份隐居黛玉墓旁(智通寺),既是对爱情的坚守,也是历劫悟道的必然。此说融合了地理象征(扬州竹林)、情感逻辑(黄泉追寻)与宗教隐喻(情僧),成为红学中极具感染力的解读。


查看完整版本: [--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去了哪?红楼梦里有黛玉陵,宝玉是空门守墓人 [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