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8-15 14:01 |
“他才49岁啊,年纪不大,身子骨也不差,怎么说没就没了?”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家属的哭声在急诊室回荡。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位看起来还算硬朗的中年男人,竟是因为肾衰竭终末期——尿毒症走的。最让人心痛的是,这病不是突如其来的天灾,而是一步步“吃”出来的。 很多人以为,只有高血压、糖尿病才会伤肾,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无害的饮食习惯,正在静悄悄“掏空”我们的肾。 你是不是也常年把这三样当饭吃?

那位49岁的病人,我印象极深。他姓李,是个装修工人,做事爽快,话不多。送来医院时,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尿毒症症状:头昏、恶心、全身浮肿、呼吸困难。查体时,肌酐已经飙到987μmol/L,血钾高到危及生命。 家属说他常年三餐不规律,工作忙时就靠腌菜、方便面、啤酒果腹,觉得“凑合凑合就得了”。这三样,也正是他肾脏的“掘墓人”。 肾脏是个沉默器官,哪怕功能只剩下一半,也可能毫无症状。一旦发现,大多已经是晚期,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很多人喜欢吃腌菜、榨菜,觉得咸香开胃。可你知道吗?咸菜里的钠含量高得惊人,每天吃一小碟,钠摄入量可能就超标。 高钠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持续高血压是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下降的主要元凶。 2017年《中华肾脏病杂志》一项研究指出,高钠饮食显著增加慢性肾病的进展风险,尤其对本身已有高血压者影响更大。

我曾经有一位病友,退休后天天喝粥配咸菜,自觉“清淡”,结果肾功能一路下滑。 方便面真的是肾脏的“敌人”。不仅钠含量爆表,里面还有大量磷酸盐添加剂,属于“隐形磷”。 过多的磷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长期摄入可引起继发性高磷血症,进而导致肾小管损伤。 2022年《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刊文指出,长期高磷饮食与慢性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尤其在青壮年人群中更为明显。

更别说方便面里的反式脂肪酸、调味包里的一堆添加剂,都是肾脏的隐形“杀手”。 很多中年男人工作一天,喜欢来杯啤酒“放松”。可酒精对肾脏的伤害远比我们想得严重。 酒精代谢会产生大量乳酸、乙醛等代谢物,这些会增加肾小球的滤过负担。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诱发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引起痛风性肾病。 2020年《中华内科杂志》一项回顾性研究就指出,高尿酸血症是中国成年男性慢性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而饮酒是导致高尿酸的高危因素。

我们常听说的“尿毒症”,其实是慢性肾病的终末期阶段。简单来说,肾基本罢工了,身体里的毒素、代谢废物排不出去,就会累积在体内,影响全身器官。 医学上称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一旦到了这一步,患者通常要依赖透析维持生命,重则需要肾移植。 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来得慢,但一旦到终点,代价极其沉重。

别等症状出现才想起来保护肾,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肾脏病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定期体检尤其重要。最基础的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肾功能、血压、血糖、血脂。 我建议你记住这三点: 第一,喝水别太多也别太少。成年人大概每天1500-2000ml为宜,不要盲目灌水。过多饮水可能导致水中毒,尤其对已有肾病的人更危险。

第二,控制“隐形盐”和“隐形磷”的摄入。别只看盐罐子里的盐,调味包、零食、香肠、卤味里的“钠”和“磷”才是大头。 第三,远离乱用药,尤其是止痛药和保健品。很多人腰酸背痛就吃布洛芬,一吃就是一周,殊不知非甾体类抗炎药是“肾毒性药物”的代表,长期滥用会导致肾小管坏死。 很多人觉得,吃点重口味、喝点酒、偶尔熬夜、嗑几粒止痛药,没啥大不了的。可是肾脏就是这么个“吃亏不吭声”的器官。

它不像心脏,一不舒服就跳得你慌;也不像肝脏,一查肝功能就出了问题。肾脏坏起来,悄无声息,等你知道的时候,它已经撑不住了。 我有一个发小,厨师出身,做菜重口味不说,一天三顿离不开卤味、咸肉和酒。三年前查出尿蛋白,医生让他控制饮食、戒酒、低盐,他嘴上答应,背地里还是照吃照喝。 去年过年,突然住院,查出肾功能只剩不到25%。医生建议他准备透析,他才开始后悔,可已经晚了。

很多人问我,肾病是不是“富贵病”?是不是“遗传”?是不是只有老年人才得? 其实不然。慢性肾病已成为中国第四大慢性病,据《柳叶刀》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病患病率接近10.8%,每10个人就有1个肾脏出问题,而其中超过70%的人根本不知道。 肾病不挑人,吃得咸、喝得多、药乱吃、长期熬夜,都可能让你走上这条不归路。 现在是信息时代,不是缺知识,而是缺“怕心”。别等肾脏亮红灯,再来后悔“早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