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浦东老宅 一缕乡愁 [2P]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浦东老宅 一缕乡愁 [2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08-15 00:20



 

  虎年春节,因疫情影响,只能宅家过年,颇感无聊。恰好友人提议去“浦东老宅”看看,遂欣然前往。
  “浦东老宅”曾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命名为“用拆迁老建筑建造的最大建筑群”,它坐落在浦东新区康桥镇沿北村地段 500米绿化带内(康桥镇沿北村901号),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型园林式民居。举目远眺,只见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碧波荡漾。这里长廊蜿蜒,白墙黛瓦,驳岸长长,庭院深深,确是休闲好去处。
  接待我们的是友人的老上级——“浦东老宅”的创始人王炎根。他七十出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一口浦东乡音,留着一个小平头,着长衫,有点绅士派头。
  王炎根出生在康桥镇怡园村,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2003年起,将浦东的拆迁建筑材料收集拼接复原,经14年,最终建成了这个以清末民初为背景 、有浦东特色的建筑群落。
  我们在老王的带领下 ,参观了整个“浦东老宅”。它的布局由南北向的宅河分为三部分 。西宅河以西为入口处,有大门、围墙、休息长廊和停车场。东、西宅河之间建成厅堂展示区 。由南向北依次为象门间、客房、前客堂、大厅和七间堂四幢建筑,总占地24300平方米,房204间。
  客房地面由百年老地砖铺成。两边的立柱已有200多年历史。小花园后面为大厅,是“浦东老宅”中面积最大的房间。大厅用料是由周浦镇红桥村四组的“账房宅”原拆原建而成。据上海豫园历史博物馆专家鉴定,此厅与上海豫园点春堂为同一师派作品。
  东宅河的南端,有一座长约两米的三堍平板石桥 ,这是一座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三年的古石桥。桥脚上雕刻着一副对联 ,南侧为“一虹高跨骑骡客,半月遥迎盪奬人”。北侧脚上也有一对联,我们一行仔细辨认,可惜由于字迹模糊,无法识别。
  东宅河以东为住宅展示区。由南向北依次为“富裕人家”、“知青人家”和“小康人家”,里面收集了民间各式农耕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2487件,被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定为“浦东民居建筑文化”,是一处浦东民俗文化的展示点。
  “浦东老宅”是浦东历史的沉淀,是浦东文化的见证,也是浦东情愫的寄托。可惜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尚未对外开放,只是选择性地接受内部参观考察。期待这块留住乡愁的文化瑰宝,早日展现于世人面前。

jjybzxw 2025-08-15 07:23
浦东老宅:留住乡愁的文化瑰宝

虎年春节,因疫情影响,只能宅家过年,颇感无聊。恰好友人提议去“浦东老宅”看看,遂欣然前往。

“浦东老宅”曾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命名为“用拆迁老建筑建造的最大建筑群”,它坐落在浦东新区康桥镇沿北村地段500米绿化带内(康桥镇沿北村901号),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型园林式民居。举目远眺,只见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碧波荡漾。这里长廊蜿蜒,白墙黛瓦,驳岸长长,庭院深深,确是休闲好去处。

接待我们的是友人的老上级——“浦东老宅”的创始人王炎根。他七十出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一口浦东乡音,留着一个小平头,着长衫,有点绅士派头。

王炎根出生在康桥镇怡园村,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2003年起,将浦东的拆迁建筑材料收集拼接复原,经14年,最终建成了这个以清末民初为背景、有浦东特色的建筑群落。

我们在老王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浦东老宅”。它的布局由南北向的宅河分为三部分。西宅河以西为入口处,有大门、围墙、休息长廊和停车场。东、西宅河之间建成厅堂展示区。由南向北依次为象门间、客房、前客堂、大厅和七间堂四幢建筑,总占地24300平方米,房204间。

客房地面由百年老地砖铺成。两边的立柱已有200多年历史。小花园后面为大厅,是“浦东老宅”中面积最大的房间。大厅用料是由周浦镇红桥村四组的“账房宅”原拆原建而成。据上海豫园历史博物馆专家鉴定,此厅与上海豫园点春堂为同一师派作品。

东宅河的南端,有一座长约两米的三堍平板石桥,这是一座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三年的古石桥。桥脚上雕刻着一副对联,南侧为“一虹高跨骑骡客,半月遥迎盪奬人”。北侧脚上也有一对联,我们一行仔细辨认,可惜由于字迹模糊,无法识别。

东宅河以东为住宅展示区。由南向北依次为“富裕人家”、“知青人家”和“小康人家”,里面收集了民间各式农耕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2487件,被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定为“浦东民居建筑文化”,是一处浦东民俗文化的展示点。

“浦东老宅”是浦东历史的沉淀,是浦东文化的见证,也是浦东情愫的寄托。可惜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尚未对外开放,只是选择性地接受内部参观考察。期待这块留住乡愁的文化瑰宝,早日展现于世人面前。

浦东老宅的文化价值

1. 历史沉淀:浦东老宅通过收集和复原拆迁建筑材料,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历史风貌。这不仅是一次建筑上的复原,更是对历史记忆的传承。
2. 文化见证:老宅内的各种建筑和装饰元素,如百年老地砖、200多年的立柱、古石桥等,都是浦东文化的重要见证。
3. 民俗展示:住宅展示区内的“富裕人家”、“知青人家”和“小康人家”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浦东民俗文化,是了解浦东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

未来展望

尽管目前浦东老宅尚未对外开放,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使其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未来如果能够对外开放,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还能进一步推动浦东文化的传播和保护。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浦东老宅”能够成为展示浦东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场所,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查看完整版本: [-- 浦东老宅 一缕乡愁 [2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