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7-02 10:49 |
林黛玉为啥非死不可?葬花吟第一句非同小可:黛玉将死无葬身之地 红楼十二位金钗中,很少有善终的。比如林黛玉,从入世开始,就注定是泪尽而亡。 都说先定死,后定生。 林黛玉的结局,为什么注定不能寿终正寝? 她的结局到底有多惨,答案就藏在《葬花吟》的第一句里:你绝对想不到,仙人之姿的林妹妹,死后的下场,让人不忍卒看…… 这期来分析黛玉葬花。 葬花即是葬人 红迷都知道,大观园里的每个女孩都是一朵花。 所谓葬花,实际是葬人。 在追求好彩头的中国人眼中,黛玉葬花,很另类,很丧。 不求甚解的网友,认为黛玉很扫兴,无病呻吟,一身公主病。 黛玉真是没事找事,为赋新词强说愁吗? 扫兴人? 第27回黛玉葬花时,大观园里并没有衰败的迹象。 相反,当时元春刚刚封妃,贾家就像焕发了第二春,全家欢欣鼓舞。 作为新贵元春的省亲别墅,大观园里,当然更是一番歌舞升平的蒸腾景象。 恰逢花神节,女孩们都花枝招展,像鲜花吐蕊,绿草刷漆,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 原文形容女孩们的风采十分传神——“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然而就在这样的氛围下,黛玉却在花冢葬花,边哭边吟唱自己的诗作——《葬花吟》。 “红消香断有谁怜”,“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整首《葬花吟》,笼罩着死亡和颓丧的气息。 明明好好的,繁花似锦,黛玉为啥却发出最暮气的悲歌。 网友简直不知道黛玉在哭什么?这就是为啥网友总爱给黛玉贴上无病呻吟的标签。 然而只是表面,只有高智慧的人,才能洞察到危机。 比如秦可卿早就警告:“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拿‘盛筵不散’的俗语。” 当你真的了解黛玉的使命,才能懂得,黛玉此刻面临的危机,是她整个人生中最凶险的时刻! 葬花之后,黛玉的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黛玉此后的人生,都是苟且! 触目惊心的“花儿” 黛玉到底触摸到什么样的危机,让她想到死葬?想到坟冢? 你看《葬花吟》第一句写的是什么?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葬花吟》第一句,乍一看,不是花,就是香,谁能想到,这句最温柔的诗,隐藏着黛玉的死亡讯息?甚至隐含着四大家族倾覆的秘密? 邪恶的花儿 “花”,是美好,是生命,生机,明媚。 所以花谢花飞有什么不好?花瓣翻滚环绕,难道不是很浪漫吗? 但注意,不是所有的花儿,都是美好的。 比如食人花,曼陀罗,罂粟花,也是花儿啊,它们美吗? 不仅不美,反而很邪恶,甚至有毒啊! 宝钗就是一个美女蛇!老鼠精!薛家就是一窝耗子精啊! 自从薛家来到荣府,就把宝玉勾去了魂魄。让宝玉变成个糊涂蛋。不分好花,恶花,来者不拒! 梨香院:很脏。 黛玉写葬花吟时,实际是她内心全面崩溃了。 那么为啥宝钗和黛玉几次交手,黛玉都愈挫愈勇,绝不后退。 为啥在27回,突然黛玉就全面崩溃了呢? 全都是因为宝玉啊! 梨香院 宝钗还住在梨香院时期,黛玉对薛家,一直占据着上风。 为啥? 因为贾家人知道薛家女子不是良家女子。宝玉其实也知道! 薛家打入宝玉身边,其实并非一帆风顺。 薛家初来时,贾政是非常防备薛家的,他安排薛家住梨香院,根本不是欢迎薛家。 而是为了把薛家隔离在荣府内宅之外! 梨香院,其实就是贾公养戏子的地方。 古代戏子,和青楼女子是划等号的。 这样的地方,是绝不能和内宅连成一片,互通有无的。 所以你会发现,薛家在梨香院住时,通常是宝玉频繁到薛家打卡。很少见宝钗在荣府宅内活动。 不是宝钗不想进内宅,而是她根本进不去。 “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别事缠绕,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宁可绕远路罢了……仍出二门去了……谁知到了穿堂,便往东、向北,绕厅后而去……” 这是宝玉想尽办法,去梨香院的路径。有两条路。我分别用绿色和红色标出来了。 请注意:这两条路,也是宝钗要进入荣府内宅,必经之路! 绿色标出的路,路近,但是得经过贾政的视线! 这说明,贾政是不同意宝玉亲近薛家,亲近宝钗的。所以宝玉才宁肯走远路,也要避开贾政。 红色的路,也有障碍。不仅远,还得出二门。 古代二门,是内宅和外宅的分界线,二门内是女性、内眷的活动区域。 二门外,就是男性活动区域了! 所以宝玉出了二门,就碰见了詹光、单聘仁等一帮清客。 而宝钗作为一个女子,是不能行走到二门外的。 也就是说,宝钗这两条路,根本都不便走,所以堵塞了她进入荣府内宅的路! 这就是为啥薛姨妈费尽心机,要往荣府女眷中送花的原因:我进不来,宝玉可以去啊,这实际是一种勾引哦。 贾政,其实就是宝钗不便进入内宅的障碍,这说明,贾政不喜欢薛家,也不喜欢宝钗! 因为薛家女子,名声很差,等同戏子!很脏。 宝玉:梨香院是玩物。 薛家是什么人家,宝玉一开始是门清的。 宝玉有次教训贾环,把薛家比成可以把玩的玩物,其实在他心里,是知道宝钗是什么身份的。 正因为贾政和宝玉,包括詹光、单聘人这些清客,包括下人婆子,都知道薛家的身份,知道宝钗是低贱的女子,所以黛玉犯不上崩溃。 防线崩了 但是到第27回就不同了。形式急转直下。 27回,刚刚发生了黛玉被拒怡红院,和滴翠亭宝钗扑蝶两个事件。 对黛玉都很不利。 这两个事件,看似都是小事,但代入黛玉的使命,就完全不同。 黛玉被拒之门外,起因是宝钗天天打卡怡红院,让晴雯等人十分不满。 以至于黛玉来敲门,晴雯听见装听不见,黛玉吃了闭门羹。 这件小事,背后却是宝钗这朵恶花的到来,连累了大观园里所有女子。 黛玉这位花神,被人认为和宝钗这朵恶花一样,不分彼此,一同脏臭了。 再说滴翠亭扑蝶,宝钗偷听红玉私传信物,转身把偷听这种低贱的行为,转嫁给黛玉。 把黛玉这位花神,和宝钗这朵恶花放在一起,外人早已分不清哪朵是好花,哪朵是恶花了。 这就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的真实含义,就是黛玉和宝钗这种低贱的女子在一起,一同飞上天,不分彼此,一同变得低贱。 所以黛玉在葬花吟整首诗中,一再出现表明清白的诗句: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如污掉陷沟渠”,“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眼风流!” 《葬花吟》,实际是黛玉不愿和宝钗这样的女子同流合污,不要和恶花一同飞满天,宁愿死,也要死的干净的决心! 黛玉的葬花吟,表明的是以死明志的决心。 如果不是宝玉恰好出现,恐怕葬花吟后,黛玉早早就死了。 但是黛玉终究没死,因为宝玉偷听了黛玉的葬花吟,向她表露真心。
“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
所谓真心,其实就是宝玉长出了一双慧眼,能够识别恶花的慧眼,能辨真假的慧眼! 黛玉的使命,就是来让宝玉开明辨真假的慧眼的啊! 所以,黛玉听了宝玉吐露心声,瞬间把愁绪抛在九霄云外了。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 葬花吟事件虽然结束了,但此事的后遗症非常大。 宝玉最大的毛病,就是糊涂,不分什么花儿,不分什么人,是花就想嗅,是女孩就喜爱。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宝玉会继续沉沦真假,好女和恶女间。 末世的红楼,更加不会分辨黛玉和宝钗,谁真谁假,把黛玉和宝钗一并归入浪荡女子中。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黛玉最终的结局,还是被宝钗的恶名所连累,她死后,照应了葬花吟的这句诗,最终的归宿是死无葬身之地,这是《葬花吟》对黛玉最后的谶语,凄惨之极。 黛玉为宝玉,可谓粉身碎骨,再造之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