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今日五月二十,老话说得好:“五月二十顺遂多”,3件事不能忘 [8P] --]

武当休闲山庄 -> 美食指南 -> 今日五月二十,老话说得好:“五月二十顺遂多”,3件事不能忘 [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5-06-15 14:59

又到了农历五月二十。在老人们的话里,这一天是“分龙节”,也是梅雨初歇、狗日将临的交界口。

《岁时杂记》里写:“分龙日,雨安润,翌日好收成。”在新麦出土、桃子初熟的背景下,咱们就跟着老规矩,把这一天过得顺坦点,心就能踏实些。🥚🍚

“五月二十分龙节,雷雨分东西。”老规矩提起这天,讲究“雨分南北、龙分东西”。想象一下,农耕时代的天地间,雷声低回,田埂上走着担心庄稼的老人。天干望雨,湿黏防旱,这一切全靠寻常老百姓望天吃饭。又细又密的分龙雨,就是他们挂在嘴边的福气。

据说,每年到农历五月二十这天,龙王爷要分派小龙,各司其职。小龙惜别,泪洒人间,便下起绵密长雨。宋朝诗人舒岳祥有句诗:“五月二十分龙雨,今日霏微如下土”,就是描写分龙节时节的雷雨如丝。值得一提的是,“分龙”其实是古人观察节气与气候规律总结出来的,一方面祈盼雨水,一方面也提醒大家为降温防暑做准备。

除了观天象、算时节,分龙这天的民俗特多。如老家有规矩,分龙日不动土、不挑粪、不晾晒衣被,不扰龙王行雨路。老人还会让孩子在屋檐下、墙根旁安静待一会儿,说是“静养身心,分龙纳福”。还有的地方,天一亮家家户户清扫庭院、门前洒净净,意头就是洗去晦气,让龙王看见你家踏实利落,愿意惠赐雨露。谁家刚生了娃,奶奶会早早用新草编一只小龙,挂在窗前,图个吉祥平安。

再远一点,还有“分龙锣鼓”,孩子们敲着锅盖、木盆,一路唱歌游村,调皮地喊着“请龙王,五谷丰登”。如今这景象少了,可节日那份热望和淳朴依旧留在每个人的心头。

人在节气轮回里过生活,连饭桌都有讲究

在我老家,五月二十的餐桌,一定不会太油腻。都说“重味伤气”,要吃点性子缓和的东西,让肚皮和脾气同步缓顿下来。这一天,常见三样顺遂食物,既顺天时,也顺人心。

一、咸鸭蛋:平安且圆满的夏日代表

“五月二十咸蛋香。”这话有根有底。夏天正是鸭子下蛋最勤快的时节,新腌好的蛋头一裂,蛋黄流油,蛋白入味。老人说咸蛋“养心气、镇浮燥”,其实是怕天气一热身体闹别扭。吃咸蛋代表日子咸淡有味、日子顺当。最家常的吃法:咸鸭蛋佐新粥,干饭人都懂的美好。买只生鸭蛋,裹上一身粗盐、白酒腌制,二十天后就是乡愁的味道。

二、新麦饭/新麦粥:新收麦粒尝个鲜,日子步步高

分龙节总爱遇上新麦下场,家家户户都抢头口粮,争个“新”字。麦子淘净,新米掺两把,锅里慢火熬成粥,味道清香,滑爽止渴。也有用新麦做成窝窝头、麦饭,拌点青菜或蒸点豆子,又健康又饱腹。老人会专门留一点给孩子,说是“尝新尝十成,岁岁平安年年盈”。方法极简,水开后下麦仁,多煮一会儿就好。

三、丝瓜豆腐汤:鲜美清爽,夏天的“顺气汤”

初夏丝瓜正水嫩,豆腐滑白无渣,两样合用,象征清白顺气。烧一锅汤,半根丝瓜切片,豆腐切块,盐水下锅,略煮一会,浮一勺葱花。既能清火,也添甜润气息。就像老一辈慢性子的生活:不求轰烈,只盼无病无灾。

民俗宜忌清单:三件事要做,三件事莫碰

人情大于天理,民俗背后藏着活日子的智慧。农人顺应天地,也提醒后辈,凡事该有分寸。

三件必做之事

一、“净屋扫心”早晨必行

分龙节必扫院。清晨起床,拿扫帚把门前、屋后打扫干净,再泼点清水或撒米盐。这个习惯除了敬天,也是提醒自己家里无杂气,心头无杂念。一天清清爽爽,福自会找到门上来。

二、“静养半日”不可少

天气闷热、湿气重,这天从来不适合干重活。老人爱说,“天热心躁不如养”。分龙节这天,哪怕农事再急,也要歇一小会儿,喝口茶坐坐,顺便和家人唠唠嗑。如今生活节奏快,更该留给自己一段清净的时间。

三、“请龙王,念顺遂”记得说

无论是孩童敲盆锣的热闹,还是大人静坐的自省,这一天都该有个“顺遂心愿”。可以合家分一颗咸蛋,说点吉利话,也可以简简单单记一笔:“望今年顺风顺水、灶头人安”。生活不易,念头美一点,总没错。

三件不宜之事

一、不动土不挑粪

老规矩定下来:分龙节不动土,不挑粪,不乱翻田地。也是担心破坏龙气,搅扰风雨。其实也是怕梅雨季节泥泞滑倒,细心养身。

二、不晾晒衣衫

据说这天晒衣会挡龙王驾云,误了好雨。虽然现代人未必太当真,可田头雨下个不停,衣服也确实不易干。顺天时、顺天气,收收衣服多几分安心。

三、不淋雨冒湿

分龙日的雨,老人说“头场败霉气”。这天家长都会拦着小孩别淋雨,说是让孩子避晦气。其实是怕贪凉感冒,也是顺便教孩子尊重自然。今天,我们在梅雨季节,也要顺势而为,收敛好心气,别和天公较劲。

这些老理,看似“迷信”,实则是农人摸爬滚打出来的生活经验。既有对天命的敬畏,也有时时自省的智慧。每年这一天,都是提醒我们:要肯顺、会等,日子才能顺下来。

生活不是每一天都轰轰烈烈的精彩,有时候,就是像分龙节这样,给自己和家人一点闲下来、静下来的空间。哪怕没有大雨,也别急着埋怨天不帮忙。顺节气,守规矩,是农家人对自然最大的尊重,更是自我调适的办法。

几年奔忙过来才懂,那些看似朴素的老习俗早已化成了一种力量。它们教会人惜食安身,也教会人踏实过活。雨来时不忘感恩,无雨处更要自强。


姜谷粉丝 2025-06-15 15:24
五月二十需谨记的三件事
饮食方面:吃“顺遂食物”
五月二十的餐桌不宜油腻,应吃些性子缓和的食物。常见的“顺遂食物”有猪头、鱼和面条。

猪头:猪头是祭祀中的“三牲”之一,在“分龙节”(农历五月二十)这一天吃猪头肉也叫吃“龙脸”,寓意有头有脸、风调雨顺,祈求雨水降落。猪头肉可放入卤料包卤制后切片食用,也能和青椒爆炒。
鱼:鱼的谐音“余”代表盈余,也象征降妖除鬼。如豆腐鲫鱼汤,既能补充营养,还可明目益智。
面条:面条寓意健康长寿、风调雨顺,在“分龙节”吃一碗面条,可祈求风调雨顺好年景,有的地方习俗是在这天吃手擀面,寓意夏收顺利、夏种雨顺。
民俗传统:祈雨
在民间传统中,农历五月二十是“分龙节”,传说是龙分开到各地去行雨的日子。风调雨顺是老百姓的愿望,当干旱时各地就有“祈雨”的风俗习惯。

居住习惯:不独宿
老话说“二十不独宿,合家安宁”。每年五月二十,人们会遵循不独宿的习俗,这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平凡日子的温情守望

五月二十的传统习俗
按照民间传统说法,农历五月二十是“分龙节”,这一天的传统习俗主要有“吃三样,做一事”:

吃三样
吃猪头
猪头是祭祀中的“三牲”之一,在“分龙节”吃猪头肉也叫做吃“龙脸”,寓意着有头有脸、风调雨顺,还可祈求雨水降落。猪头肉的做法多样,比如放入卤料包进行卤制后切片食用,也可以和青椒一起爆炒。所需食材有猪头肉、麻汁、生抽、老抽、花椒水、盐、蒜泥等。

吃鱼
鱼的谐音“余”,代表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在古代的汉朝,画在门叩上的鱼在降魔中被赋予重要作用;唐朝时,鱼的图案会出现在门把、大门、柜子门、箱子门上,用于驱走鬼怪。像豆腐鲫鱼汤就是一道家常的营养滋补美食,既能补充营养,还能明目益智。

吃面
面条在传统习俗中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它不仅寓意着健康长寿,还寓意着风调雨顺。在“分龙节”吃一碗面条,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好年景的愿望。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在农历五月二十这一天吃一碗手擀面,寓意着夏收顺利、夏种雨顺。

做一事:祈雨
在人们的生活中,风调雨顺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当遇到干旱时,各地就会有“祈雨”的风俗习惯


jjybzxw 2025-06-15 16:16
农历五月二十的“分龙节”,确实是一个充满传统色彩和生活智慧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是梅雨季节的结束和炎热夏季的开始,也是民间信仰和农耕文化交汇的重要时刻。

分龙节的由来与意义:
“分龙节”源自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据《岁时杂记》所述,“分龙日,雨安润,翌日好收成”,意味着这一天的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古人认为,这一天龙王会派遣小龙分管各地的雨水,因此会有“雨分南北、龙分东西”的现象。宋朝诗人舒岳祥的诗句“五月二十分龙雨,今日霏微如下土”描绘了这一时节的雷雨景象。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习俗和仪式来祈求雨水和丰收。

民俗活动与宜忌:
在这一天,民间有许多特别的习俗和禁忌。比如不动土、不挑粪、不晾晒衣被等,这些习俗旨在不干扰龙王行雨,同时也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有的地方会在清晨清扫庭院、门前洒水,以洗去晦气,迎接好运。对于新生儿家庭,会用新草编小龙挂于窗前,寓意吉祥平安。

节气美食:
在饮食方面,五月二十也有特别的讲究。咸鸭蛋、新麦饭或新麦粥、丝瓜豆腐汤是这一天常见的食物。咸鸭蛋代表着平安和圆满,新麦饭或粥象征着日子步步高升,丝瓜豆腐汤则是夏天的“顺气汤”,寓意清白顺气。

民俗宜忌清单:
- 三宜:净屋扫心、静养半日、请龙王念顺遂。
- 三忌:不动土挑粪、不晾晒衣衫、不淋雨冒湿。

这些宜忌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它们教会我们顺应自然、珍惜资源、感恩生活,并在忙碌中找到平衡和宁静。

总结:
分龙节是一个让我们回归传统、感受自然、珍惜生活的日子。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始终不变。通过这些习俗和仪式,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也能够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种平和与宁静。所以,不妨在这一天,放慢脚步,与家人共享一顿简单的晚餐,感受那份来自传统的力量和温暖。


查看完整版本: [-- 今日五月二十,老话说得好:“五月二十顺遂多”,3件事不能忘 [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