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今日五月二十,老话“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夏季多吃豆  [9P]- --]

武当休闲山庄 -> 美食指南 -> 今日五月二十,老话“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夏季多吃豆  [9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5-06-15 14:56

一转眼,农历已是五月二十。

五月二十正值分龙之后,乡下人还把这天叫“豆子节”。有人说,这时节的豆子最为鲜嫩、豆香最浓,大到锅灶前一锅炒豆角,小到巷口豆花摊的一碗鲜豆腐,都透着新夏的柔软和丰饶。

都说“豆”多福——它朴素耐饿,却又百变入味,是夏日人间最有烟火气的主角。今天,咱就顺着这句老话,好好唠唠豆子的故事和五月的家常。

翻开中华饮食的老黄历,豆子俨然是咱日子里的大主角。无论是黄豆、黑豆,还是青豆、豇豆、蚕豆,哪个不是一粒粒从黄土地里养出来的“金珍珠”?据说,早在大禹治水那个遥远的时代,咱中国人就已经在田里种豆子了。周礼里有“八谷为本,五豆为粮”,豆与谷齐名,可见豆子的分量。

一颗豆,承了多少代人的心愿。从节气上的“豆腐节”(江南有“磨豆腐祭土地”一说),到豆腐、豆皮、豆浆成为宴席上的常见菜,都是细水长流的时光馈赠。还有那句有趣的老话——“五月不食豆,暑气难解头”,看似简单,却深藏着几代人对顺时应节的理解。

在老家,豆子是最不挑剔的那一碗“主食兼配菜”。豆角炒肉是一碗大菜,清炒四季豆搭清粥又是寻常夜宵。豆腐家常变法最多,无论是豆腐圆还是豆腐脑,几根大葱、一把汤,嘴里便是满满的乡愁。小时候还能在早市上遇见卖豆花的小老太太,一挑担子,豆香顺着炊烟,氤氲了整条街。

其实,不管世道怎么变,菜市场摆豆的摊却从没缺过。春天吃豌豆,初夏蚕豆、豇豆最嫩,炎炎夏夜则是毛豆清鲜、凉豆腐滑爽。北方人馋黄豆焖猪蹄、东北人讲韭菜炒豆腐皮,江南则爱用豆腐搭一碗咸肉蒸。豆子的故事,就这样在不同的地方烹出五味。每到家里饭菜寡淡的时候,只要有豆子,菜也新鲜,人也安稳。

其实“豆”在古人的心里,不只是填肚子的粮,更是福气和勤俭的象征。晋代有一则趣闻,说有位叫陶侃的大家,曾用一盘豆子磨练自己的儿子,会不时让他们数豆、分豆,寓意“细水长流、踏实过日”。老辈子还流传一句:“豆米搭配,日子不穷。”意思是说,有了豆和米的组合,再拮据也能吃得踏实。

有趣的还有豆腐的“诗意”。清代刘鹗写《老残游记》时提到,“豆腐之味,犹如君子谦谦,不以味腴自居。”豆腐平实无华,却能百变生花。怪不得餐桌上从不嫌多。

五月豆鲜:三道家常豆菜,守住清爽烟火

豇豆炒肉丝:“豆中绿玉,一锅好下饭”

豇豆正当时,最适合快手炒肉。豇豆是夏天家里饭桌上最靓的“绿玉”,细长、脆爽,炒肉炒蛋都掐头好吃。

简单做法:豇豆摘去两头切段,锅中热油爆香蒜末,豇豆下锅翻炒,撒点盐,加少许水焖两分钟,最后下肉丝炒匀,出锅前点几滴酱油。豇豆清香、肉丝丝滑,是夏天不得不吃的一道“大快朵颐”。

毛豆米炒鲜玉米:“一口清甜,暑气全消”

毛豆和甜玉米,素有“金银配”,夏天的傍晚最适合炒上一锅。毛豆去壳洗净,玉米粒剥下。锅中热油,先下毛豆粒小火煸炒,再加玉米炒匀,撒点盐,调味即可。翠绿的豆子夹杂着金黄玉米,色香味俱全。细密的咬劲和清甜,暑气都跟着烟消云散。

豆腐番茄汤:“一口柔软,顺气养胃”

豆腐和番茄,天生的夏日良配。奶奶常说,“热天喝豆腐汤,晚上睡得香”。做法非常家常,嫩豆腐切块、番茄切厚片,一起入锅,添些水慢煮,放盐、葱花、胡椒粉即可。豆腐入口柔软,番茄带微酸,汤清味美,最适合做一家子的夜宵。

一粒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它从田间到灶头,要经过多少人的弯腰播种、欢喜收割,才落在咱们的碗里。想想那句老话:“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其实,未必全说的是肚子,也许说的,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对朴素生活的坚持和智慧。

夏日里一家围桌而坐,雨夜豆汤飘香,院子里嗡嗡虫鸣、南风入户,幸福不过如此。一锅豆饭、一碗豆腐汤,连着时节与乡愁。咱老祖宗留下的时令餐桌,既是对自然的体谅,也是对家滋味的眷恋。守得住豆腐素菜的清淡,才能享得了人生中的甘甜。

今日五月二十,愿你家餐桌有豆,有笑,有人陪。时节在变,人情不变。哪怕偶尔无肉,只要有豆在,“日子就一定有滋有味”。


姜谷粉丝 2025-06-15 15:27
毛豆米炒鲜玉米
食材准备
毛豆100克
玉米100克
胡萝卜适量
葱1根
姜1小块
蒜适量
盐适量
鸡精/味精适量(可选)
做法步骤
食材处理:毛豆和玉米洗净,胡萝卜切丁,葱、姜、蒜切末备用。
食材焯水:锅中加水烧开,放入毛豆和玉米焯水2分钟,捞出沥干水分。焯水可以去除豆腥味,让食材更加鲜美。
炒制准备:锅中加油,放入葱姜蒜末炒香。
翻炒食材:加入焯好水的毛豆、玉米和胡萝卜丁,快速翻炒均匀。
调味出锅: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味精(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添加)调味,翻炒均匀。出锅前撒上葱花增香,即可装盘上桌。
小贴士
炒制过程中火候要大,快速翻炒,以保持食材的口感。
调味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增减。
其他搭配做法
除了毛豆米炒鲜玉米的基础做法外,还可以搭配其他食材,做出不同口味的菜肴:

毛豆玉米炒肉末
所需食材:毛豆150 - 200克、玉米粒1根(约半个)、猪肉末适量、葱姜蒜末适量、生抽2勺、老抽1勺、蚝油1勺、盐适量、白糖1勺、料酒1勺、淀粉1勺、食用油适量。
制作步骤:
猪肉末用盐、生抽、料酒、淀粉抓匀腌制10 - 15分钟;毛豆洗净后焯水至8成熟(约3分钟),捞出后过凉备用;玉米粒剥皮后焯水1分钟,捞出沥干水分。
热锅凉油,先煸炒肉末至变色出油,盛出备用;锅中留底油,爆香葱姜蒜末。
加入焯水后的毛豆和玉米粒,大火翻炒2 - 3分钟。
倒入炒过的肉末,加入生抽、老抽、蚝油调味,翻炒均匀;最后加盐调味,翻炒至汤汁浓稠即可出锅。
玉米毛豆煎饼
所需食材:熟玉米半个、笨鸡蛋3个、面粉40g、水50g、熟毛豆几十粒、糖或盐适量、油少许。
制作步骤:
玉米取粒,毛豆取粒备用。水里加面粉先搅拌均匀。
挨个加入鸡蛋拌匀,加入毛豆和玉米粒,加适量糖或盐拌匀。
锅里加少许油,倒入蛋液,一面凝固后翻面继续煎至凝固即可。卷起或切块食用

jjybzxw 2025-06-15 16:13
  五月二十,这个特别的日子,不仅是乡下人口中俗称的“豆子节”,更是一个充满传统意义和乡土情怀的时刻。在这一天,豆子以其鲜嫩和浓郁的豆香,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象征着新夏的柔软和丰饶。

  豆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大禹治水时期开始,豆子就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礼》中提到“八谷为本,五豆为粮”,显示了豆子与谷物同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黄豆、黑豆,还是青豆、豇豆、蚕豆,它们都是从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金珍珠”,承载着历代人对食物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感激。

  在不同的地方,豆子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江南地区有“磨豆腐祭土地”的传统,豆腐、豆皮、豆浆等豆制品成为宴席上的常见菜。而“五月不食豆,暑气难解头”的老话,则体现了人们对顺时应节饮食的理解。

  豆子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福气和勤俭的象征。晋代陶侃用豆子教育儿子,寓意“细水长流、踏实过日”。老辈子流传的“豆米搭配,日子不穷”,则强调了豆子与米的搭配,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也能吃得踏实。

  在五月这个时节,豆子的鲜嫩和美味尤为突出。豇豆炒肉丝、毛豆米炒鲜玉米、豆腐番茄汤等家常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这些菜肴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更能唤起人们对家乡和传统的回忆。

  一粒豆子虽小,却承载着中国人千百年来对朴素生活的坚持和智慧。在夏日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由豆子制作的美食,感受着时节的变化和家的温馨。这种对自然的体谅和对家滋味的眷恋,正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时令餐桌文化。

  今日五月二十,愿你家的餐桌上有豆子、有笑声、有陪伴。时节在变,但人情不变。即使偶尔无肉,只要有豆子在,生活就充满了滋味。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共同庆祝豆子带来的丰收和喜悦。



查看完整版本: [-- 今日五月二十,老话“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夏季多吃豆  [9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