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座城市的“智变”进行时——广东深圳加速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3P]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一座城市的“智变”进行时——广东深圳加速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3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06-12 12:20


位于深圳龙岗大运片区的天安云谷,已纳入全市人工智能园区规划,正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全链条产业生态。

在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调试人形机器人“夸父”。新华社发

在第26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深圳南山展区,观展儿童与“灵巧手”互动。
  

  近日,在深圳某国际头部晶圆厂的无尘车间内,机器人“兵团”正以毫米级精度搬运晶圆盒——只见机械臂精准地抓取、搬运薄如蝉翼的材料,移动对接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与此同时,深圳福田区政务大厅里,70名“AI数智员工”悄然上岗,在240个政务场景中掀起“效率风暴”。
  这座城市的“AI脉搏”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跳动。2024年,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600亿元,汇聚企业超2800家,从水下机器人征服复杂海域,到全球首个区域级气象大模型“智霁”精准捕捉3公里内风雨变化——在深圳,技术突破的浪潮正转化为实景应用的惊雷。
  在这座以创新而立的城市,求新的步伐清晰而坚定:以政策红利牵引,协同技术创新所需的要素,政策、技术、应用、生态协同推进,培育最适合AI生长的土壤,让人工智能落地生根。
“一小时配套圈”
聚齐产业链上下游要素
  “以我们公司为起点,一小时车程覆盖的地域内,聚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要素,这对迭代速度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关健说。
  28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背后,是深圳夯实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助力产业发展走深走实的政策组合拳。今年3月,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四项重磅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到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的目标。
  作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重点布局的区域之一,深圳龙岗区从人工智能企业和投资者最关心的营商环境、产业生态、综合成本等关键环节入手,围绕算力、数据、模型、场景等多维度支撑产业发展,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安家落户。
  关健介绍,从创业之初拿到政府主导的天使母基金解决资金难题,到如今区里的人才政策降低了企业招才引智的综合成本,再到“我为企业搭场景”等活动贴心地打通了人工智能产品落地应用的渠道,“良好的产业政策体系折射出的是深圳务实高效的创新生态”。
  如今,在龙岗区“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正上演着人工智能的“未来进行时”——华为昇腾A1芯片在数据中心吞吐海量算力,支撑着2000P智能算力池的运转;云天励飞的“云天天书”大模型解析着1000亿条文本图像数据,为街角安防摄像头赋予“火眼金睛”;精锋医疗的手术机器人刚完成一例远程手术,机械腕关节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
  应用不断推广的背后,是政策和机制创新撬动下形成的全要素生态裂变——在路径设计上,成立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出台创建“AI龙岗”和具身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并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全面融入正在编制的“十五五”规划;在科技创新上,围绕AI推出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系列举措,发布青年人才支持政策20条;在场景生态上,成立创新场景科技应用公司,发布应用场景创新“一联盟、一平台、一政策、AI赋能”举措。
  从机器人研发生产所需的高校实验室、零部件供应商、模具厂到产品应用的下游客户……一家家人工智能企业的“一小时配套圈”里,正激发着强有力的产业集群效应。深圳这座城市正将全域打造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和孵化器。
“光有论文可不行”
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
  在深圳南山区,“机器人谷”和“机器人湾”一南一北,遥相呼应。2024年区内汇聚了200余家优质机器人企业,全区机器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0亿元,机器人产业增加值约占深圳全市总量的三成。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南山区以“产学研协同”为核心竞争力,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系统性实践。
  “让大模型‘跑’在手机上,光有论文可不行!”深圳市迈特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余浩指着实验室里自主巡检的机器狗说。这家攻克大模型本地化难题,走在大语言、大视觉模型前列的芯片企业,最初来源于南科大微电子学院申报的团队项目,依托高校资源和平台孵化实现创业。随着高校注资支持、开放芯片设计平台,本科生、博士生直接参与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科研团队产出优秀文章与成果,产业端将其转变为原型产出的实用价值。这种“人才共育”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得到了来自高校、合作方、公司等多方认可,形成商业价值并能够反哺高校。
  从工厂难题直击实验室痛点,企业与高校双向奔赴。“人工智能有技术门槛,在传统产业做应用必须有精准度,我们要在高校科研成果基础上,结合产业实际应用场景去做迭代创新。”深圳市乐谱兰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谭程明认为,高校的技术参与对加速企业商业化、市场化具有重要作用,而推动产品实际应用与产业化落地的过程,也让科研成果真正具有使用价值。
  在问及产学研融合的必要性时,谭程明说,“如果连工厂都没去过,图纸上的算法再好,还是很难真正理解生产线‘卡脖子’的问题!”
  这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教授和学生直接带到一线,瞄准制造业前端,研发了AI专有模型,融入工业零部件制造的多个环节;面向全球零部件定制需求,推动了传统制造向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由粗放型制造向柔性生产转变。
  如今在深圳,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正在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高校教授带着学生走进工厂车间,亲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产学研紧密相融,科研不再止步于论文,实验室的技术快速转化为工业级解决方案。“对整个产业而言,只有企业与院校双方力量联动,才能更快推动产品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新变革。”谭程明感慨。
  从专项基金“金融破冰”到平台打通“转化断点”,南山区打造“一南一北”成果转化格局。北部以科教城为核心,打造成果转化高地。组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设立基金,完成企业的“金融破冰”,支持早期科技项目跨越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湾区首个大模型领域垂直孵化器“模力营”AI生态社区也落地科教城,提供两年免租等鼓励政策。西丽湖科教城的玻璃幕墙折射出湾区“AI成果转化高地”的雄心,实验室与车间边界消融,更多优秀企业的涌现与崛起,恰是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场景策划师”
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智改数转”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繁忙的货物分拣区,空气中弥漫着效率与速度的气息。在标准化的货物处理平台上,一台集成在自动化设备上的“灵巧手”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它的任务是与工作人员协同,将传送带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航空货物箱,快速、安全地搬运到指定的货架或拖车上,其分拣效率较人工提升了42%——这是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仿人“灵巧手”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测试。
  “开放关键场景进行实测,对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迭代至关重要。”该公司总裁办主任齐聪说,“只有在真实环境里不断测试,才能让技术被需求牵引着前进。”这只核心零部件全自研自制、集成了电子皮肤触觉感知的“手”,正从精密部件装配的工厂测试线,走向更广阔的工业现场,替代人工进行激光刻印、齿轮装配等精密、繁复的工作。
  应用场景是新技术落地的“试验场”和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在宝安区,政府为兆威机电这样的人工智能创新企业提供了丰沃的试验田。
  作为“全国首个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宝安区主动开放应用场景,通过“政府开放清单、政府采购清单、企业需求清单、企业能力清单”这“四张清单”精准匹配供需,并推出“百万空间零租起”“双种子基金赋能创新创业”等政策,为企业保驾护航。
  齐聪坦言:“区政府是‘场景策划师’和‘场景撮合官’,不仅牵线搭桥开放场景,还通过市区联动重点产业研发项目、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和‘智改数转’,引导资源向人工智能机器人板块倾斜。”
  人工智能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场景转化能力。通过“揭榜挂帅”“场景竞赛”等机制,宝安区已撬动超千亿元应用市场。从机场货运的“灵巧手”到家庭服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深圳正以“政策+生态+市场”的全链条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领先迈向产业领先。

jjybzxw 2025-06-12 17:29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全链条生态助力创新落地

引言

近年来,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之都,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深圳不仅汇聚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企业,还在政策、技术、应用和生态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为人工智能的落地生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文将深入探讨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扶持、产学研协同以及应用场景开放等方面的内容。

一、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3600亿元,汇聚企业超2800家。这些企业涵盖了从水下机器人到气象大模型等多个领域,技术突破的浪潮正不断转化为实景应用的惊雷。深圳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一极。

二、政策红利牵引,打造全链条产业生态

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包括四项重磅行动计划,旨在全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这些政策不仅提供了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直接支持,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产业生态等方式,为人工智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龙岗区作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重点布局的区域之一,围绕算力、数据、模型、场景等多维度支撑产业发展,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安家落户。龙岗区还通过成立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出台相关行动计划等方式,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全面融入正在编制的“十五五”规划,为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一小时配套圈”激发产业集群效应

深圳的人工智能企业普遍享受着“一小时配套圈”的便利。以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周边一小时内即可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要素,这对于迭代速度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种产业集群效应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

四、产学研协同,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深圳南山区以“产学研协同”为核心竞争力,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例如,深圳市迈特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高校资源和平台孵化实现创业,攻克了大模型本地化难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乐谱兰斯科技有限公司,将教授和学生直接带到一线,研发了AI专有模型,推动了传统制造向智能化转变。

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和人才支持,还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五、开放应用场景,推动“智改数转”

深圳宝安区作为“全国首个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主动开放应用场景,通过“四张清单”精准匹配供需,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和“智改数转”。这种开放场景的做法,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测试机会和市场空间,还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以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研发的仿人“灵巧手”在宝安国际机场的货物分拣区得到了成功应用,分拣效率较人工提升了42%。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胜利,也是应用场景开放的成果。

六、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得益于政策的扶持、产学研的协同、应用场景的开放以及企业自身的努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深圳应继续深化政策创新,优化产业生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落地。同时,还应积极应对技术挑战和伦理问题,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深圳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中心和创新高地。

姜谷粉丝 2025-06-12 20:43
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综合政策布局、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三大维度呈现这座城市的“智变”进程:
一、产业规模与生态布局
经济能级跨越式增长
2024年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600亿元,汇聚企业超2800家,形成从芯片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1。龙岗区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集成华为升腾芯片(支撑2000P算力池)、云天励飞百亿级数据解析模型、精锋医疗手术机器人(精度0.1毫米)等核心技术。
全域协同的产业生态
政策牵引:深圳出台“创建AI龙岗”等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将AI发展纳入“十五五”规划。
空间布局:南山区建成大湾区首个大模型垂直孵化器“模力营AI生态社区”,规划十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目标撬动万亿经济增量;龙岗天安云谷纳入全市AI园区规划,聚焦全链条生态培育。
二、技术创新突破与产学研融合
核心领域全球竞争力
大模型前沿:南山区8家企业完成9项国家级大模型备案,占全市超50%,其中新旦智能发布千亿参数模型(全球排名前四)及多模态操作系统MindSpace2。
硬件突破:元象科技推动AI+3D融合技术,实现高清VR内容生成;优艾智合机器人实现毫米级工业搬运精度。
产学研双向赋能机制
南山区联动鹏城实验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等机构,推动“论文→原型→产品”转化。例如:迈特芯科技依托南科大微电子学院孵化,解决大模型本地化难题;乐谱兰斯科技通过高校技术迭代破解产线“卡脖子”问题。
三、全域场景应用深化
政务与公共服务智能化
福田区政务大厅部署70名AI数智员工,覆盖240个政务场景,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
赋能千行百业
文旅创新:元象科技VR大空间落地33个城市,与安徽博物院等20余处文化地标合作,重塑文旅体验。
气象与医疗:全球首个区域级气象大模型“智霁”实现3公里内风雨精准预测;精锋医疗机器人完成远程高精度手术。
城市级战略支撑
深圳2024年推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争创“全栈创新、数据跨境、智能驾驶”等五大先锋,以“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产业AI化。
四、未来方向:先锋城市蓝图
深圳目标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1万亿元1,通过“政策-技术-场景”三螺旋体系:
✅ 算力基建:南山区算力承载能力超6万PFIops
✅ 数据跨境试点:探索国际数据流通机制
✅ 场景开放:以“揭榜挂帅”机制激励企业攻克应用难题

这座以创新为基因的城市,正将“智变”渗透至晶圆厂的机械臂、政务大厅的虚拟员工、手术台上的精密仪器——在这里,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重塑城市灵魂的进行时。


查看完整版本: [-- 一座城市的“智变”进行时——广东深圳加速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3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