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打开教育的想象力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打开教育的想象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06-10 15:06
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我们把教育放在原来应试教育的逻辑中去讨论,会有什么结果?人工智能可能会加剧学习“内卷”,也可能会降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讨论和应用不仅没有意义,更会错失教育转型的重大机遇。我们需要打开想象力,构建全新的学习哲学和教育逻辑。

  首先,学习不再是个体构建大脑神经元网络的事情,而是人脑和智能工具协同进化。人类的进步,始终与工具的使用紧密相连。没有望远镜时,仅凭肉眼人类无法深入探索宇宙奥秘;有了望远镜后,我们可以看见深空更复杂的宇宙世界。因此,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都需要基于新工具去做调整和改变。而智能工具能够在协助个体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将别人的学习体验计入自己的认知领域,这是以往所有工具所不具有的能力,这更为我们的学习打开了想象力。孩子们通过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编程、设计和复杂计算,拥有以前无法想象的新能力,这就是人工智能新的学习哲学。

  其次,人工智能不是加法器,而是教育放大器。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有上千亿个,每个神经元可以与其他神经元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超级大的网络系统,让人们可以进行高级的思考和创造。但即使是最聪明的人,终其一生学习所得的知识仍然是有限的。人工智能则全然不同,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实现超大规模数据的学习,人脑里形成的有限知识和人工智能掌握的巨量知识之间不是加法关系,而是乘法关系。如果人脑知识是零,那么乘上人工智能还是零;如果人脑里的知识很多,那么人工智能产生的放大效应会让每个人的可能性边界更加宽广。这个情况告诉我们,教育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塑造人的大脑,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效益将更加可观。

  再次,任何智能都会出现差错,但人工智能犯的错误和人产生的错误性质完全不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曾经说过:“优秀的科学家90%的时间在犯错,顶尖科学家99%的时间在犯错。”人工智能的错误就是错误,而人类所犯的错误可以成为创新的源泉。人通过脑神经元的搭线错误,产生新的思想,这是人类不断拓展进化的基本方法。因此,教育的新逻辑是要珍惜与包容错误,而不是追求考试得满分。实际上得满分的人,往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者,但不一定是一个创新者。人类现存的工作,也许绝大部分都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未来人类的使命就是创造新体验、创造新发现、创造新世界,创新将成为教育的新逻辑,这也是我们教育最有想象力的方向。

  最后,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人类重复性的工作,唯有热情和热爱不可替代。人工智能与人类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拥有内驱力,而内驱力是教育成功的内核。机器的解题能力已经十分强大,让孩子们掌握通过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远比解对题要有意义得多。因此,无论是让孩子们用人工智能去创作海报、小视频,还是去编程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向着实践转向已经是教育的必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提升孩子们的内驱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现实需要。

  人工智能当然是一种能帮助解题的工具,也是教与学的新助手,它能够支撑起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但人工智能更是数字文明的一种新生态,它将让人类突破生理大脑的限制,去开拓更广袤的自然世界,去创生无限的数字世界,这也必将让我们的教育更有力量和想象力。

姜谷粉丝 2025-06-10 15:55
打开教育的想象力
在当今时代,打开教育的想象力至关重要,这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变革与创新,以下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构建全新的学习哲学和教育逻辑
人脑和智能工具协同进化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体构建大脑神经元网络,而是人脑与智能工具协同进化。智能工具能在协助个体学习过程中不断进化,将他人学习体验纳入自身认知领域,这是以往工具所不具备的能力。孩子们合理使用人工智能,能完成编程、设计和复杂计算等,拥有前所未有的新能力。因此,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都需基于新工具进行调整和改变。

人工智能是教育放大器
人类大脑虽复杂,但一生所学知识有限,而人工智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大规模数据学习。人脑知识与人工智能掌握的知识是乘法关系,教育塑造人的大脑在人工智能时代效益更可观,能让每个人的可能性边界更加宽广。

珍惜与包容错误
人工智能的错误就是错误,而人类所犯错误可成为创新源泉。人通过脑神经元的搭线错误产生新思想,是人类拓展进化的基本方法。所以教育的新逻辑是珍惜与包容错误,而非追求考试满分,因为得满分的人不一定是创新者。

县中模式下打开教育想象力
反思县中模式弊端
县中模式曾有辉煌时期,但如今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它在军事化管理和过度强调松弛与个性之间摇摆,题海战术扼杀学生想象力,军事化管理透支好奇心。同时,县中人才流向城市,成为教育公平之忧。因此,需要反思并寻求变革

关注学生多元可能性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呼吁家长和教育者适度从现有教育评价体系中脱嵌出来,在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之外,关注孩子更多可能性,发掘成绩之外的闪光点,为孩子未来生活带去更多平衡支点。

工程教育培养工程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
大学时期是工程想象力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工程想象力教育有助于学生将创新思维与多方面宏大背景相融合,培养跨学科思维,明确使命与担当。例如北京邮电大学提出的前瞻性概念MUSE和Ubiquitous + ,虽起初未受重视,但最终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高校工科教育体系往往忽视工程想象力的培养。

引领未来产业变革
当前教育体系在知识层面不断完善,但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对未来进行想象的机会较少,难以将个人发展、专业学习与未来愿景相结合。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将工程想象力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如北京邮电大学通过工程科幻创作等形式,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潜能,促进大工程观的形成。

成为社会变革关键要素
想象力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已获政策重视,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和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阶段的行动计划中尚未被提及。结合国家战略推动工程想象力教育发展,形成鼓励想象的创新氛围,对发展未来产业、繁荣工程文化以及培养创新人才大有裨益

jjybzxw 2025-06-10 17:45
在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我们仍然将教育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教育逻辑,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首先,这种教育模式可能会导致学习“内卷”现象的加剧,即学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而不断增加学习负担,这不仅会降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还可能导致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受到抑制。其次,过度依赖应试教育可能会错失教育转型的重大机遇,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改革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该超越传统的应试教育逻辑,构建全新的学习哲学和教育逻辑。具体来说:

1. 人脑与智能工具的协同进化: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人脑的延伸,帮助学生完成编程、设计和复杂计算等任务,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能力。

2. 教育放大器: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知识加法器,而是能够放大人脑知识潜力的教育放大器。通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学生可以突破个体认知的局限,实现更广阔的知识探索和创新。

3. 错误与创新: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错误的价值。人工智能的错误是技术性错误,而人类的错误可以成为创新的源泉。教育应该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 内驱力与热情:人工智能可能替代许多重复性工作,但人类的内驱力和热情是不可替代的。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多样化学习与因材施教:人工智能可以支持更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 数字文明的新生态:人工智能不仅是教与学的工具,也是数字文明的新生态。它可以帮助人类突破生理大脑的限制,开拓更广阔的自然世界和数字世界。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该超越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构建以创新、个性化和终身学习为核心的新教育哲学和逻辑。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


查看完整版本: [-- 打开教育的想象力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