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DNA存储,从“雕版印刷”走向“活字印刷”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DNA存储,从“雕版印刷”走向“活字印刷”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06-07 15:43
海量数据是构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础,目前全球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硬盘、磁带、U盘等硅基存储介质,存在寿命短、能耗高、占用空间大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怎么办?这就要发展新型数据存储技术。

  DNA是天然的数据信息编码存储材料。它的密度高,是现有存储介质的107倍;寿命长,低温下可稳定保存数千万年;能耗低,是解决大数据存储困境的“优解”。

  目前,绝大多数DNA存储技术采用类似“雕版印刷”的设计策略,主要思路是“读”(直接测序)和“写”(依序合成)。具体而言,是根据一定的编码映射原则,将0—1二进制计算机数据文件编码转换为A—T—C—G四进制DNA编码,并进一步合成写入DNA,进行存储;当需要时,这些存储数据的DNA“文件夹”可以利用高通量测序等手段解码。不过,如同“雕版印刷”的使用,这种DNA存储是一次性的,使用一次、合成一次,成本高、时间长。

  受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启发,科研人员提出“DNA活字存储”设计思路。“DNA活字”由预制的DNA片段构成,可编码1字节的信息。根据需要打印的文件内容,我们可以自由调用“DNA活字”,按需组合,再通过一步多级连接形成“DNA活字块”,最终构成完整的DNA存储文件。

  打印过程如何实现呢?科研人员开发了“DNA活字”喷墨打印及印刷一体机“毕昇一号”,实现“DNA活字”存储流程的自动化。“毕昇一号”装配了数百个预制的“DNA活字”溶液,可根据排版打印的文件需求,按照电脑程序指令自动选择所需的“活字”,并全自动组装连接成“DNA活字块”。

  “DNA活字存储”拥有类似于活字印刷的复用性和灵活性,展现出明显的成本和效率优势。科研人员测算,“毕昇一号”装配的一个“DNA活字”可打印1万次,存储成本大幅降低。借助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科研人员的努力,“DNA活字存储”也将为大数据时代的海量存储需求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jjybzxw 2025-06-07 18:56
您提到的“DNA活字存储”技术确实是应对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一种创新解决方案。这项技术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通过预制的DNA片段(即“DNA活字”)来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复用。以下是这项技术的一些关键优势和特点:

1. 高密度存储:DNA作为存储介质,其密度远高于现有的硅基存储介质,是现有存储介质的10^7倍,这意味着可以在极小的空间内存储海量数据。

2. 长寿命和低能耗:DNA在低温下可以稳定保存数千万年,且存储过程中能耗极低,这使得DNA存储成为一种非常经济和环保的数据存储方式。

3. 复用性和灵活性:与传统的DNA存储技术不同,“DNA活字存储”技术允许重复使用预制的DNA片段,类似于活字印刷的复用性,这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时间消耗。

4. 自动化和高通量:“毕昇一号”设备可以实现“DNA活字”的自动化打印和组装,提高了存储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5. 成本效益:据科研人员估算,“毕昇一号”装配的一个“DNA活字”可打印1万次,大幅降低了存储成本。

6. 广泛的应用前景: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文本数据的存储,还可以存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数据文件,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DNA活字存储”技术以其高密度、长寿命、低能耗、复用性和灵活性等优势,为解决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储挑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技术将在未来的数据中心和信息存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姜谷粉丝 2025-06-08 08:28
DNA存储:从“雕版印刷”走向“活字印刷”
传统硅基存储介质的困境
硬盘、磁带、U盘等硅基存储介质存在明显的缺陷,如寿命短(最长30年)、能耗高、占用空间大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预计到2028年,全球年产数据量将达到380ZB,而以现有存储技术,仅有约1%的数据能够被保存。因此,发展新型数据存储技术势在必行。

DNA存储的优势
DNA是天然的数据信息编码存储材料,具有密度高(是现有存储介质的10⁷倍)、寿命长(低温下可稳定保存数千万年)、能耗低等优点,是解决大数据存储困境的优解。

类似“雕版印刷”的DNA存储技术
原理
目前,绝大多数DNA存储技术采用类似雕版印刷的设计策略,主要思路是读(直接测序)和写(依序合成)。具体而言,是根据一定的编码映射原则,将0 - 1二进制计算机数据文件编码转换为A - T - C - G四进制DNA编码,并进一步合成写入DNA,进行存储;当需要时,这些存储数据的DNA“文件夹”可以利用高通量测序等手段解码。

局限性
如同雕版印刷的使用,这种DNA存储是一次性的,使用一次、合成一次,成本高、时间长,这是限制DNA存储实际应用的最大瓶颈,也极大制约了DNA存储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活字印刷”式的DNA存储技术
DNA活字存储设计思路
受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启发,科研人员提出DNA活字存储设计思路。DNA活字由预制的DNA片段构成,可编码1字节的信息。根据需要打印的文件内容,可以自由调用DNA活字,按需组合,再通过一步多级连接形成DNA活字块,最终构成完整的DNA存储文件。

毕升一号的作用
科研人员开发了DNA活字喷墨打印及印刷一体机毕升一号,实现DNA活字存储流程的自动化。毕升一号装配了数百个预制的DNA活字溶液,可根据排版打印的文件需求,按照电脑程序指令自动选择所需的活字,并全自动组装连接成DNA活字块。科研人员测算,毕升一号装配的一个DNA活字可打印1万次,存储成本大幅降低。

其他相关技术突破
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开发的‘表观分子比特’DNA存储技术,利用预制的DNA“白纸”和“活字块”,通过DNA自组装介导的分子信息“排版”,再由酶催化“转印”,实现了分子级“活字印刷”。与传统DNA数据存储方法相比,这种活字印刷并行写入方式只需通过排版有限的活字块,就可以实现任意信息写入,不仅避免了复杂繁琐DNA序列编码过程,而且大幅降低分子信息写入复杂度,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操控灵活性。

意义
DNA活字存储拥有类似于活字印刷的复用性和灵活性,展现出明显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借助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科研人员的努力,DNA活字存储为大数据时代的海量存储需求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有望突破DNA存储的成本和速度壁垒,并为未来其他相关分子信息系统的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查看完整版本: [-- DNA存储,从“雕版印刷”走向“活字印刷”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