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当AI走进南沙校园,“10后”教育正在“智”变[5P]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当AI走进南沙校园,“10后”教育正在“智”变[5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06-01 19:40

如今在南沙,这星光也落入了方寸屏幕。在这个AI决胜未来的时代,人工智能教育已如涓涓细流,汇入南沙的校园内外。当AI与童真碰撞,指尖轻触未来,稚嫩的智慧,开始编织着属于自己星河的“小魔法师”。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者工作日”。恰逢“六一”儿童节,当科技与童真激情碰撞,会产生怎样的教育火花?事实上,在教育数字化浪潮下,广州市南沙区校园正掀起一场“AI革命”,让“00后”“10后”学生在“黑科技”辅助下解锁学习新方式。
南沙区一直相当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前,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华为联合港澳及国际知名机构共同发起的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在南沙正式成立。而联盟的成立,也为南沙教育带来了更多可能。

AI重构课堂生态
数据驱动精准教学
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的智能录播教室里,AI教研分析系统如同一位“隐形助教”,正默默记录着课堂的每个细节:通过采集师生教学行为数据,不仅能精准分析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还能根据学生应答时长诊断思维训练层次,助力教师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智慧体育系统则让体育课告别了“老三样”。在广州外国语附属学校的实时心率监测屏前,体育教师可以精准调整运动强度;课后生成的“运动画像”,则成为定制个性化训练计划的依据。

用AI帮忙学数学,几何题理解起来似乎更容易了。在金隆小学,小学生们通过AI帮忙,探究三角形在桥梁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设计、建造、测试模型桥,培养空间想象力、科学探究能力与工程思维,感悟“科学与艺术的共生之美”。据了解,该课例还荣获基础教育组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创新作品。

特殊教育的“数智温度”
让每个生命都有光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难以实地到各个社会生活场景中去学习,于是老师们基于VR技术构建场景,让学生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例如,在数学课中,老师把运算教学与生活充分联系起来,通过VR技术模拟超市购物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货币计算和购物流程。

据了解,学校积极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数字机器人、VR、AR的跨学科课堂、社会交往的沟通系统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活问题解决、语言表达、信息处理、实践探究等方面的关键能力。
深度学习的“创客空间”
把AI变成探索世界的工具
AI的本质可以被视为一种“超级工具”,而如何掌握这种工具,则能让生活更加精彩。在广州市南沙区莲塘小学,AI不仅是前沿技术符号,更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实践工具。

据了解,学校构建了“信息科技+人工智能”双轨必修AI课程体系,每周固定开设两节专项课程。在信息科技课堂上,孩子们借助Deep Seek智能平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腾讯元宝AI绘图工具的辅助下,学生们将文学想象转化为数字艺术作品;通过海绵音乐,他们能自主编创个性化音乐作品。这种“工具实操+场景应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AI技术底层逻辑,培育智能时代的核心技能。
而在AI创客实验室,莲塘小学的“‘10后’工程师”们还将课堂所学的编程知识与AI传感器技术相结合,运用激光切割设备制作智能装置原型。在2025年南沙区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大赛中,何煜轩、谢培鋆同学创作的《城市智慧路灯》项目,凭借其创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获得专家评委高度评价。
当AI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南沙教育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从普教到特教,从教师到学生,AI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也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

姜谷粉丝 2025-06-01 22:00
当AI走进南沙校园,“10后”教育正在“智”变
AI在南沙校园的应用现状
在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AI等先进技术已走进课堂。这所十五年制的公办特殊学校,仅接收具有中重度智力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严重情绪行为障碍等特殊学生,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环境,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学校教师针对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培智类课程的教学需求,积极引入AI、AR和VR等先进技术,为特殊学生创设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3。

AI给“10后”教育带来的变革
教学场景更加真实
在南沙区启慧学校的人工智能课例《机器听我说》中,教师以小爱同学为例,教授特殊儿童学会向人工智能机器提问,使用人工智能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同时,在数学课中,老师把运算教学与生活充分联系起来,通过VR技术模拟超市购物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货币计算和购物流程。老师先去超市进行实地取景,用VR设备、720度云软件对真实场景进行拍摄、编辑,最终形成720度全景生活化的情境资源,让部分想象和感知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堂戴上VR眼镜,更好地理解和投入老师的教学中3。

跨越数字鸿沟,培养信息素养
成长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下的“10后”特殊学生,在引入新技术的课堂中,能够跨越数字鸿沟,培养未来必备的信息素养。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3。

AI推动教育变革的底层逻辑
突破传统教室边界
人工智能正在从“能整合、会生成”跃升到“能思考、会创造”,这要求突破传统教室边界,构建泛在智能的学习空间。在南沙校园,AI的应用使得教学场景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通过VR等技术创设的虚拟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拓宽了学习的空间1。

个性化精准教学
AI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支持,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路径。在南沙区启慧学校,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引入AI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精准教学1。

未来展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南沙校园的“10后”教育可能会迎来更多的变革。例如,可能会构建更加完善的个性化学习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支持;学校管理模式可能会更加智能化,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治理等。同时,AI技术也可能会与更多学科进行融合,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jjybzxw 2025-06-01 23:40
南沙区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将AI技术融入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机会。以下是南沙区在AI教育方面的几个亮点:

1. AI重构课堂生态: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AI教研分析系统作为“隐形助教”,记录课堂细节,帮助教师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 智慧体育系统:该系统让体育课告别了传统的“老三样”,通过实时心率监测和课后生成的“运动画像”,教师可以精准调整运动强度,并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训练计划。

3. AI辅助数学学习:在金隆小学,小学生通过AI探究三角形在桥梁中的作用,培养空间想象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工程思维。这种跨学科的AI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4. 特殊教育的“数智温度”:通过VR技术,特殊教育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帮助他们理解货币计算和购物流程。

5. 深度学习的“创客空间”:在莲塘小学,学生通过“信息科技+人工智能”双轨必修AI课程体系,学习编程知识和AI传感器技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如制作智能装置原型。

6. AI作为探索世界的工具:南沙区的学生通过AI技术,如Deep Seek智能平台、腾讯元宝AI绘图工具和海绵音乐等,解决实际问题,将文学想象转化为数字艺术作品,并自主编创个性化音乐作品。

南沙区的AI教育实践表明,AI技术不仅是前沿技术的象征,更是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将AI与教育深度融合,南沙区正在培养具有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开放的姿态和前瞻性的教育模式,无疑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查看完整版本: [-- 当AI走进南沙校园,“10后”教育正在“智”变[5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