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狗狗也有方言,当AI开始翻译动物语言 [3P]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狗狗也有方言,当AI开始翻译动物语言 [3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05-31 11:38
你想了解猫咪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小狗一直舔人是什么含义吗?数字技术正在帮助人类实现跨物种交流的可能。
根据本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一份专利文件,百度拟定开发一种能破译动物交流方式的系统,利用收集到的声音、动作数据,经人工智能识别出情绪状态结果后,再映射到语义含义中,翻译成人类语言。
而在国外类似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今年世界海豚日(4月14日)前后,谷歌也发布了一款即将在夏天开源的“DolphinGemma”AI大模型,称其能与海豚实现水下实时交流,并对它们的后续声音序列进行预测。这种高智商的社会化物种会在从鼻腔喷出空气时发出尾音音节(coda)声来彼此交流,就像人类使用摩斯密码一样。
和海豚同属鲸类的鲸鱼们的语言同样在被研究,近期在《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梳理了鲸鱼近9000个尾音,发现了其内含的新特征——“弹性伸缩(rubato)”和“装饰音(ornamentation)”,鲸鱼会根据对话语境,采用在弹性伸缩、装饰音与稳定节拍间组合变换的方式,创造出独特尾音。研究人员更因此提出了一种类似于我们国际音标的“抹香鲸音标”。
几十年来,鲸类动物的语言一直是自然声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这既源自对于其他物种的探索冲动,还有更加切实的诉求。1970年,美国生物学家罗杰·佩恩录制了一张全程只有海浪背景下鲸鸣声的音乐专辑《座头鲸之歌》,销量超过10万张,并激发“拯救鲸鱼”国际运动的发生,最终阻止了多种海洋哺乳动物的灭绝。

图源:unsplash
而在当下,“鲸类翻译计划(CETI)”和纽约大学法学院超人类生命项目(MOTH)也试图借鲸类动物声音研究来促进动物新权利的诞生,影响法律裁决。他们发表在《生态法季刊》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了解鲸类交流的复杂性和具体内容,能揭示其在船舶交通、石油勘探和深海采矿等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下噪音中受到的痛苦与折磨。
在反对赋予动物权利的论点中,语言被认作是人类独有的特征。世界各地的土著社群早已意识到动物有自己的交流方式,而西方科学界则习惯完全否定动物交流的概念,他们更倾向于注重视觉而非听觉,觉得人类无法观察到的事物就不存在。而这门科学利于打破这种固定思维,也能更好地与土著群体对于鲸类动物的知识传统相融合。在他们眼中,鲸鱼承载一种古老的神圣精神,把万物凝聚起来,2024年,新西兰、塔希提岛和库克群岛就曾签署一项“海洋宣言”,承认鲸鱼具有法人地位。
与动物交流的创想在国外也落实到了宠物领域,全球首个人宠翻译器Traini在2024年底于iOS程序推出,这款主要用来理解“狗狗语”的软件由一个华人团队进行开发,依靠其自主研发的PEBI(宠物情绪与行为智能)模型,收集主要来自北美和欧洲区域应用平台上的用户社区信息,目前覆盖了120个不同的狗狗品种,能够检测12种情绪,包括快乐、恐惧等基本情绪和其之外的细微感受。用户只要上传相关的声音、图片和视频,就能实现翻译,且官方数据显示准确率高达至81.5%。反过来,Traini也能把用户的话语例如“看我”“一起走”转换成犬吠,传递给狗狗。
Traini的CEO孙邻家近期接受一条采访时表示,狗狗拥有的语言表达功能受到其心智程度、社会化进程、品种和生活地区的影响而呈现差别。比如“边牧学得更快,词汇量就会更大”;而由于“狗狗也有方言”,这个主要面向英文用户的AI原生应用,听不懂中国狗的情况也会出现。“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狗狗听懂了,但是不想做。就像一个小孩子在打游戏,你跟他说去做作业,小孩听懂了,但他就是不想。”

社交媒体截图
就如几百年前显微镜的发明拓展了人类视觉所能触达的极限那样,人们也在依靠AI开启一个全新的声音世界。用科技记者艾德·永(Ed Yong)的话来说,当意识到动物声音也享有一套历史性的、社会性的互动代码,那些人类独有的权利也将有可能扩展到非人类动物上,同时丰富所谓“语言”的包容性定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听不见的大自然:博物学家的自然聆听笔记》一书的作者、牛津大学环境地理学博士凯伦·巴克还提醒我们注意,物种间的交流声也能间接反映气候变化的问题,例如非洲大草原上鸟类和其他物种经常在黎明或黄昏时刻进行合唱,是由于这些时刻空气湿度较高,声音也能传播得更远、更快。但随着大气温度和湿度受到影响,它们在更干燥和炎热的环境中更难正常交流。失去相互警告威胁和找到配偶的机会,动物的安全性也会降低,最终影响到它们的繁衍和生存。

[加] 凯伦·巴克 著 邓婧文 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3
人工智能实现的跨物种交流,“既能用来引发更深层次的亲密感,也可能用来培养一种支配感和操控能力,从而驯化人类以前从未控制过的野生物种。”巴克称,德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将蜜蜂信号编码到一个机器人当中,把它送到蜂巢里,机器人能利用蜜蜂的摇摆舞交流,指示蜜蜂停止移动,并飞往特定的花蜜源。研究的下一阶段会将机器人植入蜂巢,让蜜蜂从一开始就接纳这些机器人,把它们视作群体的一员。“这样一来,我们将对蜂巢拥有前所未有的控制,而且动物在军事上的使用由来已久,我觉得这会是一条值得警惕的路径。”

姜谷粉丝 2025-05-31 11:39
狗狗也有方言,当AI开始翻译动物语言
AI翻译动物语言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正助力人类实现跨物种交流。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都在积极开展。本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文件显示,百度拟定开发能破译动物交流方式的系统,通过收集声音、动作数据,经人工智能识别情绪状态后映射到语义含义,翻译成人类语言。

在国外,谷歌在今年世界海豚日(4月14日)前后发布了即将在夏天开源的 “DolphinGemma” AI大模型,可与海豚实现水下实时交流并预测后续声音序列。鲸鱼的语言也在被研究,《Nature》发表的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梳理了鲸鱼近9000个尾音,发现新特征,研究人员还提出了 “抹香鲸音标”。

AI在宠物狗语言翻译上的应用——Traini
软件概况
全球首个人宠翻译器Traini于2024年底在iOS程序推出,由华人团队开发。它基于与动物行为学家的合作,依靠自主研发的PEBI(宠物情绪与行为智能)模型,通过照片、视频和声音,帮助主人分析宠物狗想表达的意思,实现人宠交流。

核心技术与功能
PEBI是Traini人狗语言翻译器的大脑,基于语义空间理论,从全球超过100万种犬类行为的庞大数据库中获取数据,能识别宠物狗的12种不同情绪状态,包括快乐、恐惧等基本情绪以及更细微的情感变化。用户上传相关声音、图片和视频,App就能将其 “翻译” 成人类语言,也能把主人的指令转化为犬吠声,实现双向交流。

准确率与局限性
官方数据显示,Traini将宠物犬行为和叫声翻译成人类语言的准确率已达81.5%,但目前还无法验证将人类语言翻译成犬吠声之后的准确率。此外,由于 “狗狗也有方言”,这个主要面向英文用户的AI原生应用,可能听不懂中国狗的表达。

研究动物语言的意义
促进动物权利发展
“鲸类翻译计划(CETI)” 和纽约大学法学院超人类生命项目(MOTH)试图借鲸类动物声音研究来促进动物新权利的诞生,影响法律裁决。了解鲸类交流能揭示其在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下噪音中受到的痛苦与折磨,反对赋予动物权利的论点中,语言曾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特征,而对动物语言的研究有利于打破这种固定思维。

推动动物保护
1970年,美国生物学家罗杰·佩恩录制的《座头鲸之歌》激发了 “拯救鲸鱼” 国际运动,阻止了多种海洋哺乳动物的灭绝。当下,利用AI技术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如康奈尔鸟类实验室的BirdNet可识别约3000种常见鸟类物种,今年年初还帮助在澳大利亚发现了消失近30年的领鹑,助力动物保护。

丰富对自然和语言的认知
意识到动物声音有互动代码,能扩展人类对 “语言” 的包容性定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物种间的交流声还能间接反映气候变化问题,例如非洲大草原上鸟类在特定时刻合唱与空气湿度和声音传播有关

jjybzxw 2025-05-31 15:49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问题,猫咪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和小狗一直舔人的含义,以及数字技术帮助人类实现跨物种交流的可能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1. 猫咪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的含义:
   - 根据[1]中提到的信息,猫咪发出咕噜声通常表示它们处于没有敌意的情绪中,声音越响代表戒备心越小。
   - 咕噜声是表达友善的社交情绪,表示“我不会伤害你”的意思。
   - 咕噜声也代表顺从、令人心安,以及满足和惬意。例如,猫咪在享受主人爱抚时会发出咕噜声,表达对主人的感激。
   - 成猫之间发出咕噜声是在表达相互的友谊。
   - 受伤的猫咪对兽医发出咕噜声可能是在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
   - 总的来说,咕噜声是一种基本的友善信号,表明猫咪心情轻松,毫无敌意。

2. 小狗一直舔人的含义:
   - 小狗舔人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表达爱意、寻求关注、缓解焦虑或压力等。
   - 舔舐也可能是小狗探索环境和表达社交意愿的一种方式。
   - 在某些情况下,舔舐可能是小狗试图安慰或保护主人的表现。

3. 数字技术帮助人类实现跨物种交流的可能性:
   - 如您提到的,百度正在开发一种能破译动物交流方式的系统,通过收集声音、动作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情绪状态后翻译成人类语言。
   - 谷歌的“DolphinGemma”AI大模型旨在与海豚实现水下实时交流,并预测它们的声音序列。
   - 在鲸鱼语言研究方面,《Nature》发表的研究利用AI分析了鲸鱼的尾音,发现了其内含的新特征,如“弹性伸缩”和“装饰音”。
   - 这些研究和技术开发表明,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正在帮助人类更深入地理解和破译动物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实现跨物种交流的可能性。

4. 跨物种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 跨物种交流不仅能增进人类对动物行为和情感的理解,还能促进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感。
   - 了解动物交流的复杂性有助于揭示它们在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下噪音中受到的痛苦与折磨,从而推动动物权益保护。
   - 同时,跨物种交流技术也可能被用于驯化和控制动物,这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并审慎对待。

总之,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去理解和破译动物的语言和情感。这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还能推动动物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然而,我们也需要谨慎使用这些技术,确保它们被用于积极和负责任的目的。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查看完整版本: [-- 狗狗也有方言,当AI开始翻译动物语言 [3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