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看完《封神》,没想到真敢拍,我想说:这尺度,好莱坞拍不出那味 [89P] --]

武当休闲山庄 -> 娱乐影评 -> 看完《封神》,没想到真敢拍,我想说:这尺度,好莱坞拍不出那味 [89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5-05-28 11:20

我觉得现在下定论过早,要等三部曲全部看完后才能见分晓。“十年磨一剑”

“东方《指环王》”

“中国史诗神话大片”

还未上映,《封神第一部》的期待值直接拉满。


电影上映后,开画评分达到7.7,口碑也跟着爆了。

但是,票房实在一言难尽。


反观其他电影,表现一个比一个强势。

《消失的她》上映,票房直接飙到了34亿,成为暑期档第一爆款。

2

《八角笼中》紧随其后,票房毫无悬念地敲开20亿的大门。


《长安三万里》低开高走,票房成功破10亿,成为院线里的一匹黑马。

在一众强敌的包围下,《封神第一部》上映7天,才6亿的票房。

这样的成绩,很显然不尽如人意。

2

不可否认,很多观众一直以来,都被那些粗制滥造的国产神话片给毒害了。

一方面,《西游记》、《封神榜》、《聊斋》等IP改编多次,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打着经典的幌子的烂片。

另一方面,观众对于一些经典名著的故事,都能倒背如流了,而且还有先入为主的效应,冥冥之中影响着审美。


在我看来,国产神话片难拍,究其原因在于“尺度”难掌握。

不过,被寄予厚望的《封神》,在乌尔善的操刀下,在这方面并没有让观众失望。

反而是从场景、故事、人物三个角度,将尺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央视电影频道,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连用了三个“神”,表演神、特效神、剧情神,对《封神》表达了肯定。

2

那么,《封神第一部》的真实尺度如何?

对此,黄渤只用了4个字回应:叹为观止。


要知道,国产神话片并非是虚构,而是有一定的真实历史作为基础。

所以,要想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就必须有文化的痕迹。

从强盛的朝歌城,到古朴的西岐城,再到严寒的冀州城,彰显出传统建筑美学与神话想象力的巧妙融合。


朝歌城作为商王朝五百年基业的沉淀,目之所及繁华到极致。

但是,在极尽奢华的背后,又透露出一股恐怖、森严的气息。

2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西岐城,又是一番景象。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整个西岐城有一股“返璞归真”的感觉。

在阳光照耀下,孕育的不仅仅只是麦田,还有希望。


在片中,有3场尺度戏在同一个地方上演。

分别是质子舞、太子殷启刺杀帝乙、纣王殷寿设计杀四伯侯。

作为朝歌城中等级最高的建筑,龙德殿无疑是代表着权力和欲望。

2

整个故事对于原著进行了大胆改编,特别是在角色上,尺度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关于妲己的印象,很多观众的审美,始终停留在傅艺伟和温碧霞两个版本。

但是,乌尔善这次对苏妲己“狐妖”本质的呈现,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著。


“狐妖”,先是狐,再是妖。

电影中的苏妲己,以人形的姿态出现在纣王的面前。

无论是舔殷寿身上的血液,还是穿上红衣独舞的场景,都让观众相信妲己是个狐狸。


而她身上“妖”的特质,不再是以往红颜祸水的设定,而是让她成为纣王夺取天下的工具。

在结尾的第一彩蛋,苏妲己用妖术让已死的纣王成功苏醒。

不得不说,这个版本的苏妲己,打破了观众的刻板印象,将狐妖的动物属性和古典女性的美感融合得恰到好处。


在片中,有一段苏妲己、伯邑考、殷寿三人的合奏戏。

纣王汗流浃背,伯邑考气喘吁吁,妲己快乐地爬到雨中洗礼......

没想到,这段略带暗示的大 尺度戏码,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如果你再将纣王和妲己放在一起看,会发现妲己的魅惑与纣王的野性完美融合。

商王殷寿的形象来自两句话,一个是荀子的《非相篇》,书中的形象是“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另一个是来自司马迁的《史记》,“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电影的开篇,殷寿率领殷商军队攻打冀州城。

他骑着战马,冲过了漫天的烈火,身先士卒去敌方守将性命。

这场戏,一下子就将一个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形象凸显出来。


在原著中,姬发和殷寿直到牧野之战才碰面。

为了突显出电影的戏剧性,导演乌尔善引入了一个复古的概念:质子。

这个设定有历史的依据,先秦时期的质子制度,就是将王子送到敌国做人质以示友好,防止再次发生战争。


而姬发就是质子之一,他不仅把殷寿视为父亲,还把他当成心中的英雄。

正因为这层“父子”的关系的存在,才为后续的剧情埋下伏笔。


而《封神第一部》一共有3个彩蛋,分别是妲己复活纣王,姜太公钓鱼,以及闻太师班师回朝。

前两个无需多说,没有太多信息,但是第三个却是重中之重,暗示着第二部的剧情走向。


闻太师闻仲是金灵圣母大弟子,为人刚正不阿,精通五行术法,天生三目能明辨忠奸是非

作为帝乙的托孤重臣,他对商朝忠心耿耿,几乎以一己之力拱卫着殷商的江山社稷,连纣王都对他敬畏三分。

彩蛋里,闻太师骑着墨麒麟,整个人不怒自威、霸气十足。

特别是在吴兴国的诠释下,仅仅10秒钟的镜头,将这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而在闻太师的身后,跟着魔家四将,分别是增长天王魔礼青,多闻天王魔礼红,持国天王魔礼海,广目天王魔礼寿。

他们手上都有着强大的法器,有青玉剑、混元伞、碧玉琵琶、紫金花狐貂。

不管是单独作战,还是相互配合,都十分厉害。


《封神第二部》的故事,应该会围绕着闻太师展开。

当闻太师回朝的时候,比干已死,祖宗祠堂牌位被烧,诸多忠臣也被害。

尽管他法力高强,并力陈十策,怒打奸臣,但是面对纣王的无道,他也无力回天。

为了保住殷商基业,只能领兵和姜子牙一战。


可以说,闻仲是《封神演义》里最悲情的人物。

他明知道商朝气数已尽,但是刻在骨子里的忠心,容不得他背叛。

最终,闻仲死在了云中子所炼的通天神火柱之手,坐骑墨麒麟也被雷震子一棍打成了两半。

在我看来,《封神第二部》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目前看来,《封神第一部》的表现可圈可点。

虽然存在着一点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乌尔善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至于,国产神话片到底行不行?

我觉得现在下定论过早,要等三部曲全部看完后才能见分晓。历经11年筹备,从筹拍到上映,《封神三部曲》可谓是一波三折。

而导演乌尔善,更是用“一言难尽”来形容这段经历。

不得不承认,《封神第一部》上映后,创造了很多“第一次”

但是也很可惜,它并没能像片名所预示的那样一战“封神”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上映5天,票房达到4.5亿。

不仅离媒体预测的18亿票房遥遥无期,而且这样的成绩很显然是连成本都收不回的。

虽然无法确定后续表现如何,但是目前看来,希望一片渺茫。


要知道,导演乌尔善的野心不小,他的初衷是想把《封神》三部曲打造成东方的《指环王》。

但是,伴随而来的争议声也不小。

一部分观众看完电影后,纷纷表示离自己想象中的样子相差甚远,还不如一部好莱坞的特效大片。

而《封神演义》的原著粉,对这次改编并不买账。


难道,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个人觉得,审美是主观的,每个人的看点和欣赏角度,以及评价标准都不同。

纵观整部电影,确实能看出《封神第一部》的短板。

比如,出场人物过多,观众很难集中注意到某个角色。

再比如李雪健、黄渤、袁泉、夏雨等表演各有各的特点,但风格很难融合在一起。


尽管《封神》的口碑两极分化,但是关键时刻,人民网亲自出场,力挺乌尔善,并引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给予了高度好评。

“记住,你是谁,才重要!”

既是向观众表明立场,《封神》的独一无二,同时也是肯定,根本不可能有东方的《指环王》,只有真正的《封神》。


要知道,《封神演义》拥有非常庞大的群众基础,关于它的影视化改编也不少,其中不乏经典。

比如1990年的《封神榜》、TVB版《封神榜》、《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等。

相比原著,以及过往的影视作品,《封神第一部》对剧情和人物的改动很大。

没想到,看完《封神》,才发现乌尔善在下一盘大棋。


一、关于人物

不管是原著,还是《封神》,两大核心人物就是——纣王殷寿和武王姬发

先来看商纣王殷寿。

在原著中,商纣王是个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的暴君。


但是在电影中,导演乌尔善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殷寿。

他不再是一个被狐妖蛊惑、滥杀无辜的昏君,而是一个有野心、有胆识、有魄力的君王。


电影的开篇,便将一个有勇有谋的殷寿,展现得淋漓尽致。

殷寿(费翔 饰)带领着商朝的军队,在冰天雪地里,准备彻底剿灭冀州侯苏护的叛乱。


面对坚不可摧的城墙,以及熊熊的大火,殷寿没有一丝畏惧。

他骑着战马,单枪匹马冲进了敌对的阵营,杀出了一条血路。


然后,殷寿为了得到王位,与妖狐妲己串通,在庆功宴上弑父杀兄。


在自己的登基大典,殷寿假装为了大商的未来,宣称甘愿牺牲自己。

后来,为了巩固政权,他又设计让东西南北四大伯侯来朝歌城,将四人诛杀。

不难看出,虽然这个版本的殷寿,与之前大不相同,但是在人物设计上,却丰满了很多。


再看武王姬发。

为了引出武王姬发这个人物,乌尔善借用了“质子”这个概念。

商王帝乙为了稳固商朝的根基,要求各大诸侯送子到朝歌作为人质。

而这些人质交由殷寿管理,认其为义父,并将他们训练成为战士,姬发便是其中一员。


从小受到殷寿的影响,姬发对殷寿言听计从,视其为自己真正的父亲。

然而,当殷寿登上王位后,他凶狠、残暴的本性才逐渐显露出来。

这让本性善良的姬发,决定与殷寿决裂。


不管是原著,还是真实历史,殷寿和姬发都没有“父与子”这层联系。

但是,《封神第一部》对姬发这个角色进行了全新解读。

不得不说,这样的人设为故事增添了一层真实的色彩。


除此之外,《封神》对于姜子牙、哪吒、二郎神等角色的改动也很大。

比如电影中的姜子牙,更加接地气,而且充满了喜感。


至于哪吒和二郎神,电影直接删去了两人成长的经历。

毕竟时长有限,不可能将很多角色的身世讲得那么清楚。


二、关于故事

原著《封神演义》是以姜子牙的视角为主线,讲述武王伐纣的故事。

但是,《封神第一部》却将视角对准了姬发和纣王。

整部电影以两人的“父子”情作为背景,借此讲述姬发从崇拜到看清纣王的真面目,逐渐成长起来,带领百姓讨伐暴君的英雄故事。


尽管乌尔善以原著为基础,还原了“苏护反商”、“妲己祸国”、“比干掏心”和“文王食子”等情节。

但是,与原著相比,也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1、苏护反商

原著中,苏护反商有很多种说法,这里暂且不论其中的缘由到底哪个是真。

而且打苏护的不是殷寿,而是侯崇虎。

奈何,当时的商朝实力强大,苏护根本不是对手,最终只能献出“美人”苏妲己,才解了冀州之围。


2、妲己祸国

原著中,九尾狐是女娲娘娘派去纣王身边,祸乱殷商的妖怪。

在苏妲己去往朝歌城的路上,被狐妖附体。

并非像电影中所说的那样,“狐妖”苏妲己是被商纣王殷寿的血液唤醒。


而且,《封神》中的纣王殷寿并非被苏妲己蛊惑,才变成了昏庸无道的暴君。

而是他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十足的君王,只不过是利用妲己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说实话,这种改编很有意思,加入“报恩”的设定,使得苏妲己和纣王的关系变得顺理成章。


不难看出,《封神》的故事有主次之分,而且乌尔善很擅长对故事做减法。

一方面,他很尊重原著,一些经典的情节都得到了还原。

另一方面,原著中的一些支线剧情,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但是丝毫不影响观影体验。


3、关于神兽、妖怪形象

目前看来,《封神第一部》对于神兽、妖怪的还原,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

TVB版《封神榜》里,雷震子虽然长相奇特,但是不管怎么看,他都还留有一丝人形。


但是在片中,姬昌救下来的雷震子,完全就像一个魔兽。

说实话,当长大后的雷震子出场,还以为隔壁《魔兽世界》中的兽人跑过来串场了。

“面如青靛,发似朱砂,眼睛暴湛,獠牙横生,出于唇外、长雷公嘴;身长二丈,全身水合色,背肋下生出一对“风雷双翅”。”

不过,按照原著《封神演义》对雷震子的刻画,不得不说还原得非常好。


另外,《封神第一部》对于饕餮的还原,让人眼前一亮。

对于饕餮的诠释,很多导演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乌尔善的审美,却独树一帜。

在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饕餮的头部形状和纹路,而片中的饕餮,仿佛就是从铜器中“跑”出来一样。


4、关于彩蛋

《封神第一部》总共有三个彩蛋。

第一个是妲己复活纣王,第二个是姜子牙钓鱼。

前两个,只能说在意料之中,但是第三个,才是真正的惊喜。


在结尾处,纣王的重臣闻太师班师回朝。

作为法力无边、位极人臣的托孤元老,连纣王都对他敬畏三分,闻仲几乎以一己之力拱卫着殷商的江山社稷。

尽管彩蛋只有10几秒,但是魔家四将惊喜现身,也预示着第二部讲述一场精彩的神魔大战。

原来,好戏才刚刚开始!


总的来说,看了原著,再看《封神》,有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观感。

没想到,乌尔善这次大胆尝试,会打开国产神话大片的另一扇大门。

只希望,第二部和第三部,不要让观众等太久就好!当下的演艺圈,老戏骨、实力派、新生代演员扎堆秀演技。

唯独有一类演员稀缺,甚至快要从银幕上消失了——喜剧演员

喜剧界公认的两位大师,一个是周星驰,另一个是沈腾


在《圆桌派》里,导演王晶大胆承认,周星驰是最好的喜剧演员,未来三十年很难有人能够超过他。

他还认为,现在只有沈腾演得比较好。


而在《演员请就位》里,节目组给四位男演员出了一道考题。

要他们演《西虹市首富》中,沈腾那段“钱越花越多”的独白。

结果,演出来的效果,旁观者都面无表情,一点也不好笑。

不得不承认,想要模仿沈腾,甚至超越他是很难的。


或许,会有人觉得沈腾资历不够,不配被称为“喜剧大师”

但是在七哥的心中,他绝对是够资格的。

如果要说沈腾最擅长演什么样的人设,在七哥看来,应该是那种“扶不上墙的小人物”。


《西虹市首富》,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王多鱼,原本是个业余球队守门员,没想到突然继承了二爷的一笔遗产,瞬间成为了亿万富翁。

一夜暴富,小人得志,想用钱买来光鲜亮丽,结果更加暴露了骨子里的“土”


谁能想到,《西虹市首富》后,沈腾再一次颠覆自己的形象,又塑造出了一个颇为经典的喜剧角色。

而这部电影,就是即将上映,反响强烈的《超能一家人》。


有观众评价这是“今年喜剧片的天花板”。

更有观众表示,“看到有沈腾出演,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在看完电影后,七哥已经被沈腾逗得捧腹大笑。


在片中,沈腾从装扮到人设,都颠覆了自己以往的银幕形象。

纵观其的演艺生涯,很难找到类似的角色。

在我看来,沈腾对自己做了3大“颠覆”,给观众带来了意外惊喜。


第一大颠覆——形象,自毁形象的沈腾,带来了意外幽默。

沈腾的喜剧为什么这么好笑?

说白了,就是他有一张“喜剧脸”。


无论是作为主演,在《夏洛特烦恼》里那标志的“贱”样;还是作为配角,在《羞羞的铁拳》里那严肃的“怂”样。

在我看来,沈腾简直就是一个“长在笑点上的男演员”。


但是,在《超能一家人》里,沈腾却变了,变得有点让人认不出来。

金牙,鹰钩鼻,小胡子,浓眉小眼,金发大背头,穿着一身西装,活生生一副斯文败类的模样。


尽管以往沈腾饰演的角色,都会刻意扮“丑”来博得观众一笑,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沈腾已经丑得完全不像一个人。

不知道的观众,还以为这是一个外太空来的角色。


这一次,《超能一家人》对沈腾固有形象的再一次颠覆,是导演“别有用心”的形象设计。

首先,是新鲜感比较足。

在这张“丑”的面具之下,沈腾可以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演起来就会比较放肆。


其次,是能够制造更多的笑料。

片中很多搞笑的场景,基本上都是沈腾贡献的。

观众能从这个“丑”得离谱的角色中,感受到一种反差感,为整部电影增添多了一层喜剧的色彩。


第二大颠覆——人设,首次饰演反派,既意外又惊喜

从《夏洛特烦恼》到《独行月球》,沈腾从来没有演过哪怕一次反派。

但是,在《超能一家人》里,他却打破了自己从影以来的惯例。


在片中,乞乞科夫(沈腾 饰)是个十足的大反派。

他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把现场的人都给镇住了。

可是一旦靠近,你会发现乞乞科夫身上的喜感人设。

在片中,有三场戏借助乞乞科夫这个角色,充实了整部剧的喜剧内核。


第一场戏,是乞乞科夫的出场。

乞乞科夫从车上下来,准备郑前(艾伦 饰)握手,却因地滑而不小心整了个劈叉,导致整个人酸麻酸麻的。


为了不掩饰自己的尴尬,他连忙做了自我介绍:“我是脚滑的乞乞科夫。”

其实,这里的“脚滑”是一语双关,乞乞科夫就是个狡猾的大反派。

既对角色做了很好的诠释,又无意中戳中了观众的笑点。


第二场戏,是乞乞科夫的必杀技。

听说郑前新开发的APP能够帮自己赚大钱,他希望邀请郑前为自己效力。

当郑前问乞乞科夫,他准备用这个APP干什么时,乞乞科夫直截了当地回答——洗钱。


此话一出,郑前都略显尴尬:“这种事不应该藏着掖着吗?”

没想到,脸皮厚的乞乞科夫表示:“我这个人就是真诚,从来都不会撒谎。”

简单的一场戏,通过对台词的把握,沈腾演出了层次感,让笑料跟随台词层层递进。


第三场戏,是乞乞科夫那标志性的下撇眉假笑。

乞乞科夫仗着自己具有“钞能力”,对任何人都是大大方方威胁,坦坦荡荡利诱。

面对郑前一家人的不从,他也不多说废话,露出自己那标志性的假笑。


于是他开始嘚瑟,然后膨胀,最后得意忘形,更加进一步突出他的“丑”。

这样一个角色,“假笑”装得越用力,看起来就越滑稽。

不难看出,电影将搞笑的戏份安排得明明白白,沈腾只需要稍微用点力,就能达到很多的喜剧效果。


第三大颠覆——演技,反差感极强的大反派,被沈腾拿捏住了

喜剧中的大反派,既要有让人不寒而栗的凶狠一面,又要用让人捧腹大笑的出丑的一面。

说实话,背后的难度还真不小。

没想到,沈腾能够跟着故事的节奏顺势而为,让人感到忍俊不禁。


郑前一家人因一次意外,各自都获得了超能力,姐姐会飞天,爸爸能隐身,爷爷不死术,妹妹力大无穷。

但是,众人的超能力实现有个条件,那就是郑前必须在他们身边。

在得知乞乞科夫准备用自己研发的APP做坏事,郑前一家人决定一起对抗大反派。


郑前本指望有家人们的出手帮忙,大反派乞乞科夫很快就会被绳之以法。

没想到,乞乞科夫的钞能力,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厉害。


比如,起初郑前的爷爷,还不知道孙子要对付的人是乞乞科夫。

自己便穿上一身荣耀的军装,去帮孙子找到当地有权有势的人出头。

结果,听了郑前的爷爷的一番叙述,乞乞科夫知道说了是自己,便露出了自己的假笑。


这个“假笑”的意味,一下子就复杂起来了。

笑郑前一家,觉得他们不自量力,自己找上门来了。

怎么也要好好招待一番!


于是乞乞科夫“狠”的一面,就彻底展现出来。

对郑前一家拳打脚踢,他不念昔日旧情,眼里只有利益。


再比如,爸爸第一次出场,决定用“隐身”技能,去乞乞科夫家里盗取违法的证据。

没想到,一家人的超能力只要离郑前太远,就会当场失效。


乞乞科夫和他的手下,看着眼前这个裸男很是无语,问了句:“不冷吗?”

爸爸回答道:“你能看到我?”

很是无奈的乞乞科夫,只好回答道:“我们都能看到。”

简单的几句台词,加上沈腾的微表情,瞬间能让观众觉得这个大反派好笑。


从这里可以看出,沈腾的演技除了能够逗人笑,还开始讲究微妙的层次感。

很多观众认为,搞笑就是夸张,夸张就是搞笑。

以往的沈腾,总是单方面挖苦角色的颜值或者智商。

但是在《超能一家人》里,他并没有急于捅破笑料,而是让喜剧充满“侵略性”。


他借着大反派乞乞科夫这个角色的两面性,来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

即使同一个梗出现两次,也不会觉得重复,而是层次的递进。

其实,这就是真正的喜剧和闹剧的区别。


在《超能一家人》上映前,很多观众对于这部电影并不看好。

而且,暑期档的重头戏《封神第一部》还提前一天上映。

有趣的是,就首日票房来看,沈腾的《超能一家人》票房,竟然能够力压《封神》夺冠,这是很多观众没有想到的。

所以,作为一部喜剧,而且还是翻拍,《超能一家人》让观众彻底沦陷于沈腾的喜剧魅力。


smen 2025-05-28 11:37
沈腾马丽 沈马东西

jjybzxw 2025-05-28 16:41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深度解析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自上映以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尽管开画评分达到了7.7,口碑也相当不错,但票房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在暑期档的激烈竞争中,面对《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和《长安三万里》等强劲对手,《封神第一部》的票房仅在上映7天后达到6亿,远未达到预期。

  国产神话片的挑战

  国产神话片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观众对粗制滥造的改编作品感到厌倦;另一方面,经典名著的深入人心使得观众对改编作品有着极高的期待。在这种背景下,《封神》系列电影的拍摄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乌尔善的操刀与创新

  导演乌尔善在《封神》系列电影中展现了他的独特视角和创新精神。他不仅在场景、故事和人物上进行了大胆的改编,还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例如,电影中的朝歌城和西岐城分别展现了奢华与质朴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而这些场景的设计无疑为影片增色不少。

  角色塑造与剧情改编

  纣王殷寿

  在电影中,纣王殷寿的形象被重新塑造。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昏君,而是一个有野心、有胆识、有魄力的君王。电影开篇便通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展现了殷寿的智勇双全。他骑着战马,冲过漫天的烈火,杀出一条血路,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武王姬发

  为了引出武王姬发这个角色,乌尔善借用了“质子”这一概念。姬发作为质子之一,从小受到殷寿的影响,视其为义父。然而,随着殷寿暴虐无道的本性逐渐显露,姬发最终决定与之决裂。这种父子关系的设定为故事增添了一层真实的情感色彩。

  苏妲己

  苏妲己的形象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全新的诠释。她不再是单纯的红颜祸水,而是一个被唤醒的狐妖。电影中的妲己以人形的姿态出现在纣王面前,无论是舔殷寿身上的血液,还是穿上红衣独舞的场景,都让观众相信妲己是个狐狸。这种设定不仅还原了原著中的“狐妖”本质,还打破了观众对妲己的刻板印象。

  彩蛋与剧情走向

  《封神第一部》中有三个彩蛋,分别是妲己复活纣王、姜太公钓鱼以及闻太师班师回朝。其中,闻太师的彩蛋尤为重要,暗示了第二部的剧情走向。闻太师作为帝乙的托孤重臣,对商朝忠心耿耿。尽管他法力高强,但在面对纣王的无道时也无力回天。可以预见,《封神第二部》的故事将围绕闻太师展开,展现他与姜子牙之间的对决。

  结语

  总的来说,《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表现可圈可点。尽管存在一些瑕疵,但乌尔善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国产神话片是否能够成功,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只有等到三部曲全部完成后,我们才能对《封神》系列电影有一个全面的评价。无论如何,《封神》系列电影的尝试无疑为国产神话片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查看完整版本: [-- 看完《封神》,没想到真敢拍,我想说:这尺度,好莱坞拍不出那味 [89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