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的文学之旅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我的文学之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05-20 00:05

我年轻时就爱文学,所以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寻寻觅觅去拜瞻作家故地。
我去过绍兴鲁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进门就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眼前的场景中都有“迅哥儿”活跃的身影。
去北京参观鲁迅故居,感觉之一是“小”:一个小型四合院,鲁迅把亮堂的房间让给了母亲和原配朱安,自己的小屋子是书房兼卧室。感觉之二是“简”:一切家具和生活日用品都极其简约,一张小床还是木板的,几乎有点极简主义的意味。感觉之三是生机勃勃。鲁迅在小院子里种了丁香、杏树、黄刺玫等,枝繁叶茂,香气袭人。他在这里住了两年多,《华盖集》《野草》《彷徨》等书中的230多篇文章就创作于此。
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的故居我去过两次,这是一幢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一代文学巨匠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四年。他曾在这里与瞿秋白彻夜长谈,经常接济萧红、萧军等穷困的青年作家,也经常与儿子海婴做游戏——“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在北京旅游,我还去过茅盾故居,有几件展品令我感动。茅盾的卧室里,墙上挂着他母亲的黑白照片,镜框下有他遒劲工整、瘦金体风格的字:“我的妈妈,雁冰敬记”。在卧室的窗台上,我看到一条说明:“孔德沚(茅盾夫人)同志于1970年去世后,骨灰一直为茅盾同志安放在卧室内。” 茅盾晚年视力仅0.3,但他仍仔仔细细为孙女抄写了整整两本香港出版的英语教材(当时买不到)。想到茅盾弥留之际捐出二十五万元稿费,再看看故居中他用的24英寸黑白电视机、打补丁的旧浴衣、油漆剥落的家具……我不禁感慨良多。
巴金在上海武康路的故居是一幢三层楼的花园洋房,外墙上有一只铜制的巴金手模。与很多游客一样,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这位“把心交给读者”的巨匠“握手”。他手中的笔呀,写出了26卷《巴金全集》,10卷《巴金译文全集》。
在北京和青岛,我参观了老舍的故居和骆驼祥子博物馆。去杭州,我观瞻了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的“风雨茅庐”。到湘西凤凰镇,我参观了抒写乡村文化小说《边城》的沈从文旧居。我还去台北,意兴盎然地游观了林语堂自己设计的故居,还有梁实秋的“雅舍”……
当我跨进那些文学家的故居,一切喧嚣、张扬、浮躁、冲撞……都消失殆尽。我平心静气地凭吊那些珍贵的文博景观,触摸前辈文学精英的脉动,解读一个城市、一片热土的文化性格。在这一趟趟的旅程中,感觉自己得到了充实、滋养、提升甚至超越/


jjybzxw 2025-05-20 00:18
  您的旅行经历真是丰富而深刻。您不仅亲身体验了中国文学巨匠们的故居,还深入地感受了他们的生活氛围和精神世界。鲁迅、茅盾、巴金、老舍、郁达夫、沈从文、林语堂和梁实秋等,每一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您在绍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感受到的亲切感,正是鲁迅童年记忆的一部分,这些记忆在他的作品中被反复提及。在北京鲁迅故居的“小”和“简”,体现了鲁迅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物质的淡泊。而生机勃勃的小院,又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在上海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您感受到了鲁迅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青年作家的关怀和支持。这些细节让我们更加立体地认识了鲁迅这位文学巨匠。

  在北京茅盾故居,您被茅盾对家人的深情和对孙女的关爱所感动。茅盾晚年的节俭生活和慷慨捐赠,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对文学事业的热爱。

  巴金在上海武康路的故居,让您感受到了这位“把心交给读者”的巨匠的真诚和热情。他的26卷《巴金全集》和10卷《巴金译文全集》,是他对文学事业的巨大贡献。

  您的旅行不仅让您亲身体验了文学家们的生活场景,更让您深刻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性格。这些经历让您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和提升,也让您对这些文学巨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您的旅行经历,不仅是对文学家们的致敬,也是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一次深刻体验和感悟。


poli923 2025-05-20 16:04
文字朴实。旅游也不忘看大师额旧居。像您学习。


查看完整版本: [-- 我的文学之旅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