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刘震云在王朔家头回见着冯小刚,俩人跟认识多年的老友似的,一聊就聊到天亮,酒喝了一壶又一壶。那时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正火,拿了百花奖,冯小刚读完直拍大腿,拉着他改编成电视剧。剧里的小林,整天在生活里打转,为点鸡毛蒜皮的事儿较劲,越折腾日子越拧巴。老话说 “做事得懂先后”,过日子要是分不清轻重,早晚被琐事拖垮。 
先说夫妻间那点事儿,小林和媳妇就因为一块馊豆腐吵过架。那会儿他们刚买房,手里没钱,小林早起排队一小时买豆腐,急着上班没放冰箱,回来就被媳妇数落:“连块豆腐都管不好,你还能干啥?” 搁以前,小林肯定要顶嘴,可那天他看着媳妇因操心而憔悴的脸,突然没了脾气。他蹲在地上擦洒漏的豆腐汤,轻声说:“明天我早点起,咱去菜市场买新鲜的。” 媳妇看着他弯腰的背影,想起刚结婚时住漏雨的出租屋,心里的火消了一半。后来她发现,每次自己抱怨,小林要么默默接过家务,要么递上一杯热茶,不再跟她争对错。日子久了,她反而开始心疼丈夫,家里的争吵越来越少,日子也暖了起来。夫妻过日子,哪能总盯着对错?你退一步,我让三分,感情才能长远。就像电影《红磨坊》里说的,好感情是互相包容,你懂我的不易,我知你的辛苦。 再说帮人这事儿,小林考上北京公务员后,老家亲戚把他当成 “万能的”。七大姑让他给孙子挂号,八大姨托他买火车票,甚至有老乡让他帮忙 “搞化肥指标”。小林刚开始抹不开面子,硬着头皮去办:凌晨四点去医院排队,自己垫钱买黄牛票,为了找同学帮忙跑断腿。可没办成事时,人家扭头就骂他 “没用”,父母也埋怨他 “忘本”。小林躲在厨房抽烟,看着自己磨破的皮鞋,突然明白:自己不过是个小职员,哪有那么大本事?帮人得看自己有没有余力,踮着脚帮人撑伞,自己站不稳,还可能让对方淋了雨。就像白岩松说的,太好说话的人,最后苦的是自己。后来有人再找他帮忙,他实话实说:“这事儿我办不了,您另找别人吧。” 反而没人怪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尽力了。 还有那该死的面子,小林为了让女儿上 “好幼儿园”,又是送礼又是托关系,结果钱花了,事没办成,还被妻子埋怨。无奈之下,他帮卖板鸭的同学看摊,每天躲在遮阳伞下数钱,生怕遇见熟人。赚了 180 元那天,他给妻子买了风衣,给女儿买了哈密瓜。看着家人开心的样子,他突然懂了:以前总怕别人看不起,拼命撑面子,结果苦了自己。面子这东西,就像一层纸,戳破了啥也不是。与其打肿脸充胖子,不如把日子过踏实。你看那些真正过得好的人,谁整天把面子挂在嘴上?人家忙着经营生活,没空在乎别人怎么看。 波兰作家莱蒙特说:“生活有自己的顺序,乱了就会出错。” 这话一点不假。小林一开始不懂,跟妻子争对错,硬撑着帮人,死要面子,结果日子过得一地鸡毛。后来他学会了:跟家人别太较真,多体谅对方;帮人别勉强自己,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面子不重要,把日子过好才是真的。其实过日子就像炒菜,得先准备好食材,再开火倒油,顺序对了,菜才香。你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上,把虚头巴脑的东西放下,日子自然就顺了,哪还有那么多糟心事儿? 你看,生活里的智慧都藏在这些小事里。别学小林一开始犯的错,把日子过反了。跟家人好好说话,帮人别打肿脸充胖子,面子不如里子实在。把这些弄明白了,日子才能过得舒心、踏实,好运也会跟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