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4-24 10:57 |
对于成千上万正在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这种"降糖王牌"在改善血糖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忽视的困扰。 比方说,有研究就显示,超过50%的患者会因为胰岛素促进脂肪合成的特性而出现治疗后的体重增加。 再比如,胰岛素虽能有效控糖,却对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肾病没有额外的防控作用。这种局限性使得心肾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处于“控糖达标、却难保健康”的尴尬境地。 除此以外,胰岛素日常治疗中的注射负担同样不容小觑。特别是需要使用预混胰岛素或餐时胰岛素的患者,每天可能需要进行2-3次注射。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注射部位的脂肪增生、硬结等问题也让长期治疗受到挑战……

那么,有没有能够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胰岛素注射剂量与次数”、“抑制体重增加”并“保护心肾”的好办法呢? 2025年4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专门刊发了《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2025版)》。 这份最新的医学专家共识就专门针对前面的问题给出了一项解决策略,这就是:在胰岛素的基础之上,增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肽类”降糖药)!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2025版)》 所谓“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这是近年来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非常热门的一类新型降糖药,其代表药物包括: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艾塞那肽等等。 由于这类药物的名称当中常常包含有“肽”字,因此,它们也被形象地称之为“肽类”降糖药。又因为这类药物主要以“皮下注射”为给药方式(仅司美格鲁肽有“口服版”),所以,它们还被称为“肽类”降糖针。

从作用原理上看,“肽类”降糖药可以直接激活人体内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从而发挥出类似于【肠促胰素】的持续作用。 其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葡萄糖摄取以及降低肝脏葡萄糖生成等机制带来降糖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够通过抑制胃排空与食欲来发挥强有力的减重效果。 除此以外,《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还特别强调:以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拉鲁肽等为代表的部分“肽类”降糖药,能够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与肾脏结局,从而提供明确的“心肾保护作用”。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也正是“肽类”降糖药所拥有的上述特性,使得其非常适合成为胰岛素的“最佳拍档”! 具体原因有以下这几点: 第一,修复“体重平衡” 胰岛素治疗虽能有效控糖,却常常伴随体重增加的困扰。 而“肽类”降糖药则可以通过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中枢,显著减少热量摄入,从而抵消掉胰岛素所导致的脂肪堆积效应(体重增加)。

第二,提供“心肾保护作用” 不同于胰岛素的单一控糖功能,部分“肽类”降糖药(如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和利拉鲁肽)被证实具有独立于降糖效果以外的“心肾保护作用”。 特别是对于已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肽类”降糖药所带来的这种“心肾保护作用”尤为重要。这类患者不仅需要使用“肽类”降糖药,原则上,还应该尽量达到最大的药物治疗剂量!

第三,“协同增效” 减少胰岛素用量 “肽类”降糖药与胰岛素的联用其实很容易形成"内外兼修"的降糖体系: 有临床观察显示,这种“双重效果”最多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平均减少30%-50%,甚至,部分患者有可能因此而停用预混胰岛素或餐时胰岛素,从而使得每日的胰岛素注射次数从3-4次直接缩减至1次。 而更令人振奋的是,“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等【胰岛素+“肽类”降糖药】的复方制剂已经实现了"一针双效",单次注射即可同时发挥出基础胰岛素控糖与“肽类”降糖药的多重保护作用。这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又可进一步大幅提升!

简言之,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肽类”降糖药,不仅能够“增强降糖效果”、“降低体重增加”的风险,还能带来额外的“心肾保护作用”,甚至可以“减少每日胰岛素的用量”或“降低胰岛素注射频率”。 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这两种药的联合都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很有吸引力的。

根据《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的最新推荐,以下这两大类患者或许最能从【胰岛素+“肽类”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当中获益! 一、心肾高风险患者的“必选” 对于已确诊了冠心病、脑梗塞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慢性肾脏病(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份最新的医学专家强烈建议:应该在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肽类”降糖药。 并且,不单单是用上“肽类”降糖药就够了,还得尽量保证让“肽类”降糖药达到可耐受的最大剂量,从而最大化该药物的“心肾保护作用”! 当然,随着“肽类”降糖药被逐渐增加到最大可耐受剂量,原本胰岛素的用量也得相应减少。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 二、 胰岛素治疗困境者的“突破” 比方说,临床上,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明明胰岛素已经用到了很大的剂量,但血糖却仍然无法达标……一般来说,这类患者体内很有可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但好消息是,假如让这类患者增加“肽类”降糖药,那么,“肽类”降糖药便可负责改善其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可能减少对于外源胰岛素的需求。

再比如,还有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胰岛素剂量过大而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如每周≥2次)。 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肽类”降糖药一方面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从而降低由胰岛素所引起的低血糖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