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4-23 11:21 |
超市货架上,食用油摆了一排又一排,很多人买油时脚步一顿,一边看着标签一边犯嘀咕:这菜籽油好像香味足、看着色深,但那花生油也写着“营养丰富”、又清透,哪个才算好油? 有人说,家里老人喜欢花生油那股子香,也有人图菜籽油便宜、炒菜香。 可真要问它俩哪个更适合长远吃、对身体更友好,那就得把成分、作用、潜在风险都拉出来掰扯清楚,不搞明白,真容易吃了十年油结果反把身体坑了。

此二者之油看似相差无几,实则相去甚远。先从最基本的脂肪酸构成说起。 油脂中的脂肪酸主要为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 说得直白点,饱和脂肪酸吃多了堵血管,单不饱和脂肪酸是心血管的“护卫队”,多不饱和脂肪酸得搭配着吃,不然容易引起炎症反应。 菜籽油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0%以上,和橄榄油差不多,而花生油这部分也不少,但略低点,大概在45%左右。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菜籽油在保护心血管方面会更胜一筹。

花生油的亮点在哪?那就是味道和稳定性。 它属于风味比较重的油,炒菜下锅一热,那股“锅气”一下就出来了,不少人做菜非它不用。 而且它的抗氧化能力强一点,含有一定量的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热稳定性也不错,适合爆炒、煎炸,不容易冒烟起沫。 但它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花生本为易受黄曲霉污染之原料,于储存或榨油时,若温湿度把控不佳,则可能带入致癌的黄曲霉素。 正规大厂当然有检测、有处理,但街头巷尾那种散装便宜花生油,质量参差不齐,吃进肚里就是个隐患。

说到这,有个点特别有意思,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菜籽油虽然在国内一直存在感不如花生油强,但它在国际上特别吃香。 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不少国家,基本都把菜籽油当主力油来用,甚至号称“北方橄榄油”。 原因很简单,它的脂肪酸构成实在太“温和”了,对心脑血管有利,特别是其中一种叫α-亚麻酸的成分,是欧米伽-3脂肪酸的来源之一,这玩意儿一般只在鱼油里见得多。 而花生油这方面就差点,欧米伽-3含量非常低,基本起不到补充的作用。 不过话说回来,菜籽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个老毛病——芥酸。

这成分在老式菜籽油里比例偏高,一度被质疑会影响心脏功能,动物实验里甚至发现摄入过量芥酸后心肌细胞有退行性变化。 但后来人们改良了菜籽品种,比如“双低菜籽油”,也就是“低芥酸、低硫苷”,现在市场上卖的菜籽油大部分都属于这类,芥酸含量控制在安全线内,基本不用太担心。 但还是有人嘴刁,觉得这类菜籽油少了“那股老味道”,其实那是硫苷带来的苦涩感少了。 所以真要追求香味,那就得在口感和安全之间找个平衡点。

再说个冷门但关键的点,油的颜色。花生油颜色清亮偏黄,菜籽油多是金黄色甚至偏深,很多人以为颜色越深越脏、越精炼。 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菜籽油本身含有天然色素叶黄素和叶绿素,这些色素不但无害,还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反倒对身体有利。 只不过它在高温下容易分解,烟点偏低,不适合猛火爆炒,这也让不少人觉得它“冒烟快”,不好用。其实这就是用法不对。 菜籽油更适合用来炒青菜、炖菜、拌凉菜,而不是做那种油温高的炸物。

花生油因为烟点高、稳定性好,特别适合做油炸类食品,比如炸花生米、煎鸡蛋、炒辣椒,表现就挺不错。 但问题也在这,很多家庭喜欢“多次复用油”,这时候花生油就容易积累氧化产物和极性化合物,吃进肚子里,肝脏代谢负担加重。 尤其对年纪大、代谢慢的人来说,经常吃“老油”,会增加脂肪肝、血管老化、甚至某些癌症风险。 研究发现,油反复使用五次以上,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和丙烯酰胺会大幅升高,对胰岛功能和神经系统都有不小影响。 而且这俩油在营养吸收上的差异也值得提一嘴。花生油富含维生素E,具抗氧化之效,对皮肤有一定保护作用。

有人食用一段时间后,发觉皮肤状态有所改善,此事并非虚言。 菜籽油里的微量元素更多样一些,除了维E,还含有少量的植物固醇,这些成分能在肠道里和胆固醇竞争吸收通道,降低血脂的机会就来了。 加拿大心脏健康研究中心曾做过一个对比试验,让参与者每天用菜籽油代替其他油脂四周,平均胆固醇下降幅度达到6%-8%,而且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波动。 这种温和又持续的改善,恰恰是大多数慢性病管理最需要的。 有人问,那到底选哪个更“高级”?真没法一刀切。

年轻人,身体代谢快,对风味要求高,喜欢做重口菜,选花生油也行,但一定得挑大品牌,别贪便宜买散装。 年纪大了,血脂高、血压波动大、有心血管家族史的,那菜籽油明显更适合,炒菜时控制油温,少爆炒、多清炒,才是真正的健康吃法。 有慢性病基础的,建议两种油交替用,每次别倒太多,保持新鲜度,也避免身体摄入单一脂肪酸类型太久带来的代谢“单调”。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不同季节用油的选择也有门道。 夏天气温高,人体内火旺,消化系统偏敏感,用清淡、油烟小的菜籽油更合适。

而冬天寒冷,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吃点油重的菜也扛得住,花生油用来做点香辣食物,既能提味也能增加热量摄入。 从中医角度讲,这种“油随季节换”的做法,反而更贴合“阴阳平衡”的理念。 那讲了这么多,有个现实问题也不得不摆上台面——有没有一种人群,是不适合吃这两种油的,或者说吃哪种都会让身体出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