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5-04-20 10:39 |
★旅游地点:无锡惠山古镇之马文肃公祠 从吕东莱先生祠出来,再去新万鑫的时候,终于有了座位,虽然是院子里的。幸喜这会儿倒不下雨,我们赶紧进去占了位置。十月金秋,当然首选蟹黄面,今天还能团购,比原价足足便宜了50元。 对于我来说,蟹黄面还是有些腥,虽然拌在面里色泽很好看。我最爱的,还是鸡汤面,而且喜欢原汤,百吃不腻的经典,价格超级亲民。 吃完了这顿迟来的午餐,已经是下午两点。再度在古镇上转悠,张中丞庙的两棵银杏还翠绿着,还得再等上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看到满树的金黄。 陈文范先生祠又称“三忠祠”,现在还没有开放。一旁的白墙上有一丛木香,攀着墙生长得十分优雅。 马文肃公祠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上次来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大的规模,看起来又修复了一些建筑。这座祠始建于清顺治十年,乾隆二年重修,主祀明甲申殉难谕德、赠侍郎马世奇。袝祀的朱、李二妾孺人,是与马文肃公一同殉难的。 马世奇,字君常,号素修,无锡人,明崇祯四年进士,历官至左庶子。他为官清廉,有名节、声望。明都被攻陷后,崇祯帝于煤山(今天的景山)自缢,马世奇北拜辞主,南拜辞母,与两位妾侍同时自缢身亡。 他殉国后,顺治十年赐谥“文肃”,乾隆四十年,改谥“忠肃”。这两个称号都很合乎马世奇的为人,他少有文名,当得起“文”字,因忠珣国,当得起“忠”字。 正对大门的是忠孝堂,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副楹联:“大雅文章系日月,小山水石领烟霞;悠然真性澹无华,隐羽藏鳞意更遐。”这是崇祯皇帝赐给马世奇的,看来在崇祯朝的时候,他还是很得皇帝信任的。 走进去,正堂是马世奇的半身画像,用金线刻在木板上的。上方有一块牌匾,上书“大节焫然”,这个“焫”字还是查了一下字典才知道正确的读音,意思是指文肃公遇大节不苟然。 画像的两侧还有一副对联:“居官当思退步,勿思进步;处世宜存生机,勿存杀机”,这是敦厚的做法。外侧的两根柱子上也有一副楹联:“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这取自《文赋》的联。在文章里还不显,单独拿出来却觉得读来齿颊生香。 墙上还陈列了马氏的文字资料,原来马这个姓氏可以追溯到赵奢,因为功勋卓著,赵惠文王册封其为马服君。赵奢以后的子孙,就以封地马服为姓氏,因此赵奢被尊为马氏始祖。赵奢去世后安葬在紫山,也叫马服山。三世祖马兴以后,改马服为单姓“马”。 马援,扶风茂陵人,马服君十一世孙,东汉名将,开国功臣之一。扶风马氏一世祖,锡山马氏按谱系溯源,尊马援为一始祖。 循着香气,我们找到了墙角的一株桂花。这个季节,正是桂花绽放的时节,整座祠堂都能嗅到沁人的桂花香。 最醒目的建筑是太虚阁,高三层。最底下一层三面不设墙,只四角有一段短色的白墙。上面两层四面设雕花窗,可惜不能登阁,否则倒是可以在高处看看马文肃公祠的全景。 阁内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留光辉于社稷,存正气于千秋”,这是对马世奇忠教节义的礼赞。太虚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主人是谈恺,后来王姓司李拓宽,改称王园。据说马世奇未及第时,想要购买此阁为读书地。马世奇殉国以后,他的儿子马壬玉根据父亲生前的夙愿,购明王园太虚阁作为父亲梓停放处,后来就以阁为祠。 阁内靠墙的地方,是整整齐齐的书柜,上面有一块匾额“澹宁书筑”。两侧的柱子上还有一副楹联:“偶成小筑拟书龛,捧得天书袖余香”。 阁前有一长方形的水池,水质倒并不见得清澈。倒是庭院里的方井里,居然还盛开着红莲。从旁边的走廊,可以通往对岸的半亭,有几位老人在打牌。中间是一块石鼓,被当成了牌桌,鼓身还有精美的雕刻。四周的椅子五花八门,可能是自带的吧。 墙面上,是马文肃公世奇一门忠孝节义的介绍,还有马世奇的文章。其实在孝义堂的时候,墙上也挂着文章,只是手写的字迹自然没有印刷体来得清楚。毕竟古代的繁体字本来就难认,再加上手书的笔迹,多少有些草。 另一面的墙上还挂着马氏名人的介绍,例如东汉官员、经学家、马援从孙马融;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唐朝宰相、政治家、“经世名臣”马周;宋朝礼部第一人马廷鸾等。 马文肃公祠旁边的乐善堂也开放了,里面布置了无锡道德讲堂,可能会有一些活动在这里举行。 自由行:无锡惠山古镇之马文肃公祠 10月初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