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4-06 07:49 |
之前在宜兴攻略里介绍过苏轼买田阳羡,我还偶然发现这位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的北宋文豪最终安葬在了豫中这座小城。
这座高铁直达的小县城,郑州出发只要半小时,拥有四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一直被遗忘在时代的角落里。
这里就是河南郏县,位于平顶山市的北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郏县有“四宝”、“六绝”。“四宝”就是指三苏园、郏县文庙、山陕会馆、临沣寨四处国保。
“六绝”就是指这里的特色美食,烧鸡、牛肉、饸饹面、茶水、三炖、豆腐菜。 对于既有历史看点,又有美食云集的地方,我当然是要来看一看的。
张记朝阳饸饹店 地址:八一路666号 说起河南,烩面、拉面、板面……各有其特色,但郏县人的清晨,是被一碗香味四溢的羊肉饸饹面唤醒的。我一下高铁,就直奔这家饸饹面店。
什么是饸饹面?饸饹面原名“河漏”。制作者先将饸饹床子架在锅的正上方。将和好的荞麦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饸饹床子里,以前是坐在杠杆上轧面条,现在由机器代替,把面团从漏孔里压成圆面条状的长条,下入锅中。
这碗劲道十足的饸饹面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一直延续下来,现在成为郏县一绝。除了郏县,饸饹面在西北等地也相当受欢迎,有说饸饹面起源于山西或陕西的。那大胆猜想,饸饹面可能是由陕西、山西的商人传到了郏县。
这家店从1968年开业至今,已经传到第三代,非常受本地人欢迎,而且至今没有开一家分店,就是为了保证出品的质量。
入碗的饸饹面,撒上一大把翠绿的葱花,铺上切好的薄羊肉片,拿勺子点一些辣子,浇上一勺热腾腾的羊汤,一碗厚实鲜香的的饸饹面就出锅了。
小碗10元就够吃了,想要豪华版可以单独加肉。羊汤极其鲜美,辣椒香大于辣,仿佛在口腔里爆发了一场香料战争。这不是普通的油辣椒,而是羊油辣椒,是一碗饸饹面的灵魂,不自觉地就会让人连面带汤吃个干净。
要知道郏县大大小小的饸饹馆子层出不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而羊油辣椒就是每家饸饹面店的秘密武器。店里的辣椒都是自己熬制的,一次就能熬出四十多斤。
本地人还会加一张店里的火烧,蘸着羊汤吃。这饼看着很普通,拿在手里却麦香四溢,空口吃都很松软不噎人。中式面食怎么可以这么好吃!
与饸饹面一样,需要一锅浓郁的羊高汤的美食是郏县豆腐菜,也是郏县六绝之一。老豆腐入油锅炸后放凉切丝,和羊血、羊杂、牛杂、红薯粉条等一起加入用羊骨、牛骨熬制的高汤中烹煮。豆腐丝能够吸饱汤汁,回味无穷。 郏县人喜欢早餐来一碗豆腐菜,所以店铺一般只营业到中午。
赵家豆腐菜馆(地址:行政路西段网吧一条街) 三苏园 地址:茨芭镇苏坟村 门票:20元 开放时间:8:00-17:00 在郏县城的西北,地处伏牛山北部余脉的平原地带,有一处三苏园。这里安葬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两兄弟的遗骨,还有其父苏洵的衣冠冢。
三苏园主要由三苏坟、三苏祠、三苏纪念馆、广庆寺、东坡碑林、苏轼布衣塑像、东坡湖、苏仲南夫妇墓和梁氏墓组成。整个三苏园占地面积足足有14万平方米,从门口走到最北端的三苏坟,大概需要十几分钟。
三苏坟门口四株苍翠挺拔的古柏掩映着神道。这几株栽种于宋代的侧柏,亭亭如盖,粗壮遒劲,历经千年风雨,仍然生机勃勃。
门两边蹲守的石狮颇具威严,两旁对联书写“一代文章三父子,千秋俎豆两峨眉”的对联,概括了后人对三苏父子团的崇敬之情。
进入大门,牌坊横眉镌刻“青山玉瘗”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瘗”(yì)有掩埋的意思,在郏县更有特殊的解释,将其拆文解字后,正好对应苏轼病逝后埋葬在郏县。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写下这首绝命诗给其弟苏辙交代后事。
堂后为祭坛与三冢,中间是苏洵衣冠冢,东西两侧分别是苏轼墓和苏辙墓。
站在古冢前追忆三苏,令人感慨万千。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前来的祭奠的人有不少,祭品清单也是五花八门。如果实在没带什么东西,就在祭坛前背一首《赤壁赋》吧。
大概也是为了让后人不忘记这里,民间还创造了“摸福石”的“石语”,我愿称之为中式浪漫。
三苏为何最终葬在郏县,这也是历史学家急于求得答案的一件事情。苏轼病逝常州,留下“葬我嵩山下”的遗言。嵩山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之地,他们对中原的向往好比现代人向往远方。
纵观苏轼一生,历尽沧桑几经浮沉,用他的诗句来总结,就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从三苏坟出来,可以往回走,继续参观三苏纪念馆、东坡碑林等。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也是春游赏景的好地方。
郏县山陕会馆 地址:西关新街东(内部暂未开放) 山陕会馆是晋商与秦商共同成立的“机构”,用来维护山陕商人的商业利益、促进商业合作的,也是他们祭祀神明的地方,通常供奉关帝。听上去有点像现代的商会。
郏县原是山西、陕西通往安徽的古道上的交通重镇,商贸繁荣。郏县山陕会馆是清代山陕商贾往来的驿站,也是他们洽谈生意、祀神招财、迎宾宴客的场所。
可惜的是,我去的时候会馆正门封闭了,周围是一片荒地,只能站在外面观瞻。但光看着主建筑外观,就能感叹其精美高超的装饰技艺,它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会馆之一。
大门的门饰、砖雕、垂花结构精巧,与两侧钟楼、鼓楼构建一体,整体小巧玲珑,造型别致。
钟鼓楼楼基高达4米,12根圆柱支起双层飞檐,整体造型浑厚端庄。
郏县文庙 地址:龙山街道文前街38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30-17:30 如果你为了追寻三苏的足迹来到郏县,当然也不能错过这处“文脉”。郏县的儒家文化根基深厚。孔子曾在此采风,并留下了《汝坟》诗一首。唐代时孔子后裔还迁到了郏县,被称作“郏县派”。“郏县派”是山东曲阜孔府十大支派之一。
文庙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古代官府学堂的所在地。而郏县文庙的建筑规制,结合了曲阜孔庙、孔府的形式,超越了全国99%的文庙。 整体布局由东、中、西三条南北轴线贯穿。中轴线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东轴线有崇圣祠和节孝祠,西轴线有忠义祠、乡贤祠等建筑。
来文庙不仅能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欣赏到极为稀少的木雕、石刻、彩绘艺术。现存的大成殿、戟门、名宦祠、乡贤祠、两庑等均为清代木构建筑。
只是再美的古建也躲不过鲜红的横幅。
中轴线上的柏树神道长400米,神道北端就是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九脊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盖殿顶。
见到大成殿,才知道郏县文庙为何被称为皇家规制的文庙了。这里有让古建爱好者狂喜的木雕、石雕作品,全国罕见,河南更是独此一例。 殿前四根木檐柱,每根柱子粗围近2米,柱头鼓浮雕形象生动的虎首,柱身通体高浮雕滚龙云气,龙虎相戏,栩栩如生。
柱础八面浮雕,各类形象神态活泼,气韵犹存。
檐下斗拱采用了透雕手法,绘有祥云等精美图案。这些的浮雕、透雕的彩画部分依稀可见,很难想象原样有多绚丽。
专家认为,这些彩画与北京、承德等地的“殿式”彩画,以及苏杭等地的“苏式”彩画截然不同,独具中原特色。鉴于彩画不易保存等原因,河南等中原地区此类原构彩画已经不多见,所以尤为珍贵。
大成殿的月台前还有一块雕刻精美、造型独特的龙陛石,通常图案为“二龙戏珠”,这里画的却是“二龙戏蛛”。这是由唐代的民间故事演变而来。
郏县文庙的木雕、石雕、彩绘艺术,真是让我大饱眼福,非常值得前来一看。
临沣寨 地址:号堂街镇临沣寨村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00-17:00 打卡古建,还不能错过郏县东南这座深藏不露的古寨,它被誉为“古村寨博物馆”。
临沣寨的寨墙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是用附近紫云山的红色砂岩石建造的,采取外石内土的结构,再配合着两道护城河,将这里牢固地围守起来,整个寨子呈椭圆形。
古寨很好地保留了中原民居的风貌,以四合院为主。这里明清建筑就有100多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朱氏家族的三座大宅,分别是朱紫贵宅、朱振南宅和朱紫锋宅,每一座都规模宏大,雕梁画栋。
/// 郏县旅游景点的商业开发相对较少,好处是保留着原汁原味,物价低,游客少。缺点也有,景点维护程度一般,公共交通选择少,自驾或打车比较方便。三苏园和临沣寨在郏县的对角线上,文庙和山陕会馆在县城中心。前往三苏园建议走东灵线,路比较平整。
总体来说,郏县厚重的文化历史还是非常吸引我的,寻三苏、敬孔子、品美食。 来源:嬉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