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慈禧卧室藏有一间密室,死后被人打开,众人感叹:早点发现就好了 [7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慈禧卧室藏有一间密室,死后被人打开,众人感叹:早点发现就好了 [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4-04 20:04





一说起垂帘听政,想必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肯定是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她历经三朝,打破后宫干政的规定,不仅把持朝政,更是实质上真正的“皇帝”,只可惜她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反而还穷奢极欲,借助手中的权力享受奢侈的生活,全然不顾清朝未来的发展和国家面临是困境,也丝毫没有为国为民之心。

正因她的昏庸无能,只知安于享乐,清朝越来越落败,等到慈禧去世后,清朝也没过多久也宣告灭亡,不过在慈禧去世之后,人们在她的卧室内发现一间密室,当打开后密室后,众人感慨:要是早一点发现就好了,那这密室里究竟有什么呢?



对于慈禧太后的奢侈,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吧!就比如她一顿饭吃108个菜,而且这里面还不算水果点心,就是纯粹的山珍海味,而慈禧也不是每个菜都吃,也就吃几口喜欢吃的,其他的基本上都要被丢弃,先不说浪费粮食这个问题,单从这些食材的花费上来说,她一顿饭要吃掉数百两白银,这可真是天价盛宴,重要的是天天皆是如此。

除了在吃饭方面,慈禧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奢侈至极,她要用牛奶泡澡,还有喝人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她的肌肤更加有光泽和弹性,怎么说慈禧也都是女人,对爱美以及美容养颜有着很深的执念,为了满足自己的爱美之心也是花费了巨额财富。



你以为这就完了,这只是在慈禧太后的花销中只是九牛一毛,她除了日常的奢靡外,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也是如此,就比如在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的时候,她想给自己办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日宴,还行在颐和园大摆宴席,款待四方来客,这样的想法虽好,但是花费的金额绝对不是小数目。



慈禧也是如愿以偿,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生日宴,而前前后后花费的金额竟高达1000多万两白银,耗费的其他的物资什么的更是不计其数,足以证明慈禧是怎样一个贪图享乐的人。



可当众人合力将密室打开后,大家都惊呆了,这哪里是密室,简直就是私人小金库,这密室里面没有人,也没有什么猛兽,而是满满的金银珠宝,除了堆成像小山一样的黄金外,还有很多奇珍异宝,像玉石,字画等等,这些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说是无价之宝也不足为过啊!众人在震惊之余,也十分感慨,要是早点发现就好了。



如果可以早点发现,并且早点拿出来使用的话,那么清朝也不至于像后来那样窘迫,首先,这财宝可以换成等价的钱财用于支付各种割地赔款的条约,其次就是用于国家建设,军队的建设以及社会民生的改善。

这样的话可以很好的挽救清朝于水火之中,就算不能改变清朝灭亡的结局,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国情,这总比这些财宝堆积在这里毫无用处强得多,可谁让当时慈禧太后不愿意将自己的积攒的钱拿出来,只知道为了个人的一己之私。



不仅如此,慈禧太后所代表的封建顽固派固守传统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打压社会上各种变革方案,就比如光绪皇帝愿意支持当时谭嗣同等人开展的百日维新,而慈禧太后不希望清朝的政治制度变革,这样让她失去对清朝的控制权,所以大发雷霆,不仅软禁了光绪皇帝,还残忍的杀害了开展百日维新的戊戌六君子。

jjybzxw 2025-04-04 20:45
慈禧太后的密室宝藏:晚清国运的讽刺缩影  

一、密室曝光:慈禧的“私人金库”与晚清的财政困局  
1908年慈禧去世后,宫人在其寝殿后发现一间隐秘密室,内部景象令所有人震惊:  
- 黄金堆积如山:成箱的金锭、金器,估算价值超过2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4)。  
- 奇珍异宝无数:包括翡翠摆件、和田玉雕、西洋钟表,以及王羲之、宋徽宗等名家字画(部分为圆明园流失文物)。  
- 国际货币储备:密室中甚至藏有英镑、法郎等外币,疑似为慈禧准备的“流亡资金”。  

历史讽刺性:  
- 同一时期,清政府因《辛丑条约》需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民间赋税压得百姓易子而食。  
- 若这批财富早被用于海军建设(如北洋水师)、民生工程或变法改革,晚清命运或可延缓衰亡。  

二、慈禧的奢靡:个人享乐与国家衰败的强烈对比  
1. 饮食挥霍  
   - 每日膳食:108道菜(实际食用不过三五道),燕窝、熊掌等珍馐仅供摆盘,残羹直接倒掉。  
   - 特殊癖好:饮用人乳(每日需数名乳母)、牛奶沐浴,年耗白银数十万两。  

2. 寿宴狂欢  
   - 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慈禧仍耗费1000万两白银办六十大寿,挪用海军军费致北洋舰队惨败。  
   - 颐和园重修工程(耗资3000万两)中,甚至拆毁昆明湖战船木材用于建造戏楼。  

3. 权力变现  
   - 官员晋升需向慈禧进献“宫门费”(如袁世凯一次贿银50万两),密室珍宝多源于此。  
   - 李莲英等太监借采购之名中饱私囊,形成“慈禧-宦官-贪官”利益链。  

三、密室背后的政治逻辑:守财奴心态与王朝覆灭  
1. 为何不启用密室财富?  
   - 权力安全感:慈禧视财富为个人统治的“压舱石”,宁可赔款割地也不动用私产。  
   - 制度性腐败:清廷财政已沦为贵族分赃工具,若公开宝藏必引发权贵争夺。  

2. 对比历史案例  
   - 明末崇祯:国库空虚时曾向皇亲国戚借款抗清,无人响应;慈禧则更极端——藏富待死。  
   - 同期日本明治天皇:为海军建设捐出宫廷经费,促成甲午战争胜利。  

四、密室现世的象征意义  
1. 封建专制的终极讽刺  
   - 慈禧至死未意识到:财富垄断加速了清廷合法性崩溃。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室仅以400万两赎买退位条件,不及密室宝藏零头。  

2. 文物命运与民族伤痕  
   - 部分密室珍宝后被溥仪变卖(如《快雪时晴帖》流落日本),其余散佚民间,成为殖民时代的文化掠夺见证。  

五、历史启示:权力私欲与国家命运的悖论  
慈禧的密室浓缩了晚清三大死结:  
- 财政溃败:精英阶层掏空国家根基;  
- 改革困局:既得利益者扼杀维新(如戊戌变法);  
- 民心尽失:百姓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中彻底觉醒。  

结语:  
2025年的今日回望,那间尘封的密室早已湮灭,但其警示仍振聋发聩——当统治者将国运视为私产时,历史的审判从不迟到。

姜谷粉丝 2025-04-04 20:58
关于慈禧太后卧室密室的历史细节,综合多方记载可总结如下:

一、密室发现过程
1908年慈禧去世后,隆裕皇后在整理其卧室时发现一处隐蔽入口,需多人合力开启。因担心密室中藏有政敌或危险物品,隆裕特意召集大臣共同开启。

二、密室内部情况
• 财富规模:密室内堆满黄金、珠宝、玉器、字画等,形成"金山"形态的堆积,价值超过千万两白银
• 特殊藏品:包含美国圣地亚哥碧玺矿的珍品(该矿因慈禧去世失去最大买家而倒闭)
• 历史对比:其奢华程度远超乾隆时期,仅陪葬品就足够支撑孙殿英军队一年开支

三、慈禧的奢靡证据
日常挥霍

每日餐饮:108道菜满汉全席,年饮食开支可组建近代化部队
美容开销:牛奶泡澡、饮人乳养颜,全用碧玺制品
特殊事件

挪用海军军费2400万两操办六十寿宴,导致甲午战争炮弹掺沙
公开宣称:"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四、历史影响分析
直接后果
• 导致北洋水师装备落后于日本
• 加剧《辛丑条约》等赔款压力

深层影响
• 加速清政府财政崩溃(密室财富相当于甲午赔款的1/4)
• 形成"统治者私藏>国家利益"的腐败范式

五、现代评价
该事件成为封建统治者"私欲凌驾家国"的典型象征。正如学者黄仁宇评价:"密室里的每一锭白银,都在为王朝敲响丧钟



查看完整版本: [-- 慈禧卧室藏有一间密室,死后被人打开,众人感叹:早点发现就好了 [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