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今日三月初六,遵循“1不出,2不空,吃3样”,五谷丰登福寿安康 [10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今日三月初六,遵循“1不出,2不空,吃3样”,五谷丰登福寿安康 [10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04-03 10:24
今日是三月初六,也就是清明前一天,这天正值寒食节。这个节日三月初六正值寒食节,它是一个以“禁火冷食”为表,以“忠孝清明”为里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的故事。晋文公为纪念宁死不仕的介子推,下令在其忌日禁火寒食,后世逐渐演变为祭祖扫墓、倡导忠孝的节日。


笔者认为这个节日的核心精神就在于“忠君爱国、功成身退、清廉自守”。白居易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其就道尽了对先贤的追缅之情。如今这个节日被再次提及,也是强化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那么在这天有啥讲究呢?遵循“一不出,二不空,吃三样”习俗,五谷丰登福寿安康。
一不出
不出力劳作
寒食节禁火期间,古人停耕歇业,以冷食度日。这一习俗不仅为纪念介子推,更蕴含“劳逸结合”的养生哲学。如《齐民要术》载,寒食节“禁火三日,唯食寒具”,强调身心调息。


如今我们虽无需严格禁火,但“不出力”可引申为减少浮躁劳作,静心反思生命意义。也算是放空自己。
二不空
孝敬之心不空
寒食节扫墓祭祖的习俗自唐代纳入礼制,通过添土、挂纸、供奉子推燕等仪式,表达对先人的追思。所以这个节日的内涵我们不能忘了,在这天的时候,可以给家人送点礼物之类的。


祝福之语不空
古人寒食互赠柳枝、吟诗唱和,如苏轼“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以诗文传递温情。现代人可通过问候长辈、书写家书延续此传统,同时也可以借用手机,发一些祝福的短信。
吃三样
寒食节饮食以冷食为主,笔者认为,它兼具祭祀功能,同时还暗含养生智慧。那么这个时候适合吃一些什么食物呢?
馓子
馓子形如金丝缠绕,象征家族血脉相连。《齐民要术》称其“入口即碎,脆如凌雪”,是古代寒食节代表性冷食。如今我们也可以吃上一些,感受一下这应景美食。


推荐食谱:酥脆馓子
做法:1、面粉加鸡蛋、盐、蜂蜜揉成面团,醒发后搓成细条;


2、绕指盘成环状,入热油炸至金黄;
3、冷却后撒芝麻,酥香耐存。
青团
以艾草染青,形如月亮,纪念介子推“不言禄”的高洁,亦象征春归大地。这个时候,记得给家人吃上一些。


推荐食谱:艾草青团
做法:1、艾草焯水榨汁,混合糯米粉、澄面揉成青面团;


2、包入豆沙或笋丁肉末、肉松之类的,这个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


3、垫上吸油纸,涮一层油,把它放在上面,水开之后,蒸15分钟,出笼刷香油防粘。
煎饼
在寒食节这天我们还可以选择吃上一点煎饼,其薄脆,香软,而且还方便携带,关键是饱腹效果也非常的不错。


推荐食谱:煎饼
做法:1、在中筋面粉里加水、使之粘稠。2、在里面放入打碎的蛋(对过水的)一起和。3、再压成圆形,锅里放一点油,放入压好的圆饼;4、一面差不多、在另一边一定要注意火候。


记得《日知录》中记载:“风俗者,天下之大事。”寒食节不应沦为历史的标本,而应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遵循“一不出,二不空,吃三样”,既是对先人的告慰,亦是为五谷丰登、福寿安康的生活注入一份历久弥新的文化力量。

姜谷粉丝 2025-04-03 10:28
三月初六传统习俗及饮食讲究
在直接提及三月初六遵循“1不出,2不空,吃3样”的相关内容,但我们可以相近节气和日子的习俗中进行一些合理推测和参考。

1不出
参考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在二月二龙抬头时,北方有围粮囤习俗,老人们讲究在太阳升起之前不能出门,否则会踢了囤尖,不吉利,这寄托了人们对丰年的期许。虽然不知道三月初六是否有类似特定“不出”的说法,但有可能在某些地区,三月初六也存在一些因传统习俗、祭祀活动或者特定寓意而不宜出门的讲究,也许和春耕准备、祈求丰收有关,不过这需要结合当地具体传统来确定。

2不空
锅不空
二月二龙抬头时讲究把家里的锅装满,如装上面食、米饭、饺子等,意味着锅里有饭,生活富裕,若锅里空空则被视为对土地神不敬,也会被看作懒惰怠慢,不会得到保佑赐福,表达了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三月初六或许也有类似锅不能空的习俗,象征着一年都有充足的食物,粮食丰收。

肚子不空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各地讲究吃龙食沾福气,忌讳空着肚子不吃饭,认为空肚子意味着拒绝福气和好运,且依照春社日习俗,祭拜后要把祭品烹熟吃掉,吃饱寓意一年不用挨饿,祈祷丰衣足食、粮食丰收。三月初六可能也有不能空肚子吃饭的讲究,通过吃应季食物来获取福气和好运,保障一年的富足。

吃3样
惊蛰食物参考
惊蛰时适合吃炖梨子,梨子谐音“离”,寓意远离疾病和虫害,而且惊蛰时气候干燥,吃雪梨银耳能护肤补水,北方有“吃了惊蛰梨,一年精神”的说法。做法是把雪梨洗净切块放入盅里,加入浸泡好的银耳,注入适量清水,可加百合,按口味添加黄冰糖,炖好即可食用。三月初六和惊蛰时间较为接近,也许吃梨的习俗可以借鉴,寓意在新的时节里身体健康、远离灾祸。

鸡蛋
惊蛰时农村谚语提到“惊蛰吃个蛋,力气多一万”,此时需要补充人体体力,吃茶叶蛋恰到好处。三月初六也可以吃鸡蛋来补充营养和体力,以更好地投入到农事活动或日常劳作中。

其他应季食物
对应三月初六,但可以结合春季时令,选择一些新鲜蔬菜,如菠菜、春笋等。菠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春笋鲜嫩可口,食用这些应季食物既符合自然规律,又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助力在新的时节有更好的身体状态去迎接各种事务,也有祈求丰收、生活美好的寓意。

三月初六的养生之道
农历三月初六处于春季,此时天地阳气生发,万物复苏,养生应顺应这一自然规律,以下为你从多个方面介绍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遵循养阳原则
春季阳气初生,适宜进食辛甘之品以补阳气,可选择当季便宜的补阳食物,像韭菜、葱、蒜、芹菜、荠菜、蒿菜等。《黄帝内经》提到春季养生在饮食上要顺应阳气生发,这些当季食物应春季气机生长,符合人体此时的需求。

吃特定养生美食
如三月三常吃的荠菜花煮鸡蛋,准备荠菜花1把、红枣几个、几片姜片和鸡蛋,所有食材洗净,加水加热,大火煮熟后敲碎鸡蛋壳,小火再煮10分钟,无需加调料。此美食可调和康健脾胃,促消化,降胃火,还能去除陈年寒湿,成年人和小孩都能食用。

选择清热润燥食物
春季多风,寒冷已过但春雨未至,多见春燥。可适当选择具有清热润燥功效、性味偏凉的食物,如苦瓜、菠菜、豆芽、西红柿、莴苣、萝卜、梨、草莓、桑椹等。还可补充水分,“温开水”是春季养生第一饮品。

运动养生
午间散步采阳
立春过后应增加“主动运动”,特别是在正午温暖的阳光下散步慢走,可促进人体气血流通,振奋激发人体自身阳气;若以背部朝阳,督脉经气旺盛,更有助于采集天地间之阳气,补充人体阳气之不足。此方法适合中老年人群、阳虚体质以及经常无精打采、爱打瞌睡、总感到精力不济的年轻人群,长期坚持可使人体阳气充足,精力充沛,生机旺盛。

舒展身体
可以进行一些拉伸舒展的运动,如和家人一起练习八段锦,刚开始呼吸不对也没关系,主要起到拉伸舒展的作用。也可在立春后,早饭后穿宽松衣服,大步走于户外花草树木多的地方,拉伸身体,让气血畅达全身。

起居养生
保证睡眠质量
中医养生注重“起居有常”,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春节期间很多人作息紊乱,应尽快调整。可前几天睡到自然醒补觉,初二之后逐渐恢复正常作息,尽量早睡,最晚不要超过11点,熬夜会让心脏得不到休息,引发心脏问题,还会打乱生物钟,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节日病”。

注意保暖部位
虽然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但仍要注意保暖。头为诸阳之汇,所有阳经汇聚之地,不宜受凉;脚离心脏较远,血液流通较慢,容易受寒;腰为肾之府,也要注意保暖。可通过喝热饮、泡脚、戴帽子、穿袜子等方式来保暖。

精神养生
调整心态
要保持豁达开朗的心情,注重精神调养,不可暴怒亦不可抑郁。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玩乐,可能会出现通宵熬夜、饮酒打闹的情况,这会增加肝脏负荷,损伤肝脏,若因打闹而动气或抑郁,也不利于身心健康。烦闷时,可多出去走走,面朝阳光,深呼吸,还可约上朋友倾诉烦心事,对心脏有益。

减少用眼用脑
放下手机,少打游戏或刷短视频,让眼睛和大脑休息回血。可以晒晒太阳、看会儿书、组局打麻将或找朋友叙旧,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放松和滋养。

穴位养生
大多数中国人属于脾虚体质,消化能力弱,春节期间暴饮暴食易导致胰腺炎、各种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可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用大拇指掐按四缝穴,用手指的指腹轻轻按压直到出现痛感即可,双手交替进行。中医认为四缝的位置刚好是人体中部的位置,能调理中焦的问题,如消化不良、顽固咳嗽、腹泻等

jjybzxw 2025-04-03 18:30
寒食节,作为清明节前一天的重要节日,确实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它不仅是对介子推忠贞不屈精神的纪念,也是对忠孝、清廉等传统美德的弘扬。在这一天,遵循“一不出,二不空,吃三样”的习俗,有着特别的意义。

1. 一不出:不出力劳作
   - 寒食节禁火期间,古人停耕歇业,以冷食度日。这一习俗不仅为纪念介子推,更蕴含“劳逸结合”的养生哲学。如今我们虽无需严格禁火,但“不出力”可引申为减少浮躁劳作,静心反思生命意义。也算是放空自己。

2. 二不空:孝敬之心不空
   - 寒食节扫墓祭祖的习俗自唐代纳入礼制,通过添土、挂纸、供奉子推燕等仪式,表达对先人的追思。所以这个节日的内涵我们不能忘了,在这天的时候,可以给家人送点礼物之类的。
   - 祝福之语不空:古人寒食互赠柳枝、吟诗唱和,以诗文传递温情。现代人可通过问候长辈、书写家书延续此传统,同时也可以借用手机,发一些祝福的短信。

3. 吃三样:寒食节饮食以冷食为主
   - 馓子:形如金丝缠绕,象征家族血脉相连。《齐民要术》称其“入口即碎,脆如凌雪”,是古代寒食节代表性冷食。推荐食谱:酥脆馓子,做法包括面粉加鸡蛋、盐、蜂蜜揉成面团,醒发后搓成细条;绕指盘成环状,入热油炸至金黄;冷却后撒芝麻。
   - 青团:以艾草染青,形如月亮,纪念介子推“不言禄”的高洁,亦象征春归大地。推荐食谱:艾草青团,做法包括艾草焯水榨汁,混合糯米粉、澄面揉成青面团;包入豆沙或笋丁肉末、肉松等馅料;垫上吸油纸,涮一层油,蒸15分钟,出笼刷香油防粘。
   - 煎饼:薄脆香软,方便携带,饱腹效果好。推荐食谱:煎饼,做法包括在中筋面粉里加水使之粘稠;放入打碎的蛋一起和;压成圆形,锅里放一点油,放入压好的圆饼;注意火候。

遵循“一不出,二不空,吃三样”,既是对先人的告慰,亦是为五谷丰登、福寿安康的生活注入一份历久弥新的文化力量。寒食节不应沦为历史的标本,而应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这些传统习俗和食物,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


查看完整版本: [-- 今日三月初六,遵循“1不出,2不空,吃3样”,五谷丰登福寿安康 [10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