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4-12-18 11:14
          人类社会的产业变革始终伴随着实体经济与先进生产力的融合,历史上实体经济先后与机械、电气和信息技术融合,诞生了三次伟大的工业革命。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对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

深刻理解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从需求端看,实体经济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托空间。多样化的实体业态催生了大量的数字新业态,如农业生产和商品销售等领域催生了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数字新业态。实体经济中的不同领域对技术的需求也牵引了数字技术的创新方向,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促进了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全息影像等技术的发展。从供给端看,实体经济中产生的数据供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源泉。企业、用户、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生产、消费和服务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驱动着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此外,数字经济也离不开基础材料、元器件、工艺等底层产业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就得益于此。当前,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快提升,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给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产业根基。

  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首先,数字经济提升实体经济生产效率并进一步破解“资源约束”。实体经济依靠传统要素发展时,在其发展进程中存在显著的“投入约束”和“效率瓶颈”。数字经济则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征,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数据要素具有报酬递增、低成本的特征,能够突破传统要素约束下的产出局限,提升实体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催生新的生产模式如“黑灯工厂”,也称“智慧工厂”,实现传统要素如劳动和资本的重新组合,能够大幅提高实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其次,数字经济有助于化解实体经济中的各类风险。机器人等技术的日益普及,可以降低实体经济对人工的依赖,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冲击;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构建全国性、全球化的统一线上大市场,可以打破产业、地域限制,克服区域市场分割和全球市场“碎片化”问题;智能运输、仓储和智慧供应链的发展,可以优化供应流程,提升风险预警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最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价值增值。在企业生产方面,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产品质量升级和价值链地位攀升,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和产品附加率;在大众消费方面,数字经济可以提升消费的舒适性和体验感,增强消费者的品牌感知度,进而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溢价能力。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共同统筹于“数实融合”框架。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统一的,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作为“数实融合”的两个核心内容,互为依赖、相辅相成,甚至相互转化。在数实融合中,实体经济成为数字化的实体经济,伴随着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要素,也会进一步反哺数字经济,促进数字产业做大做强,再次为实体经济发展蓄力。数字经济也必然是产业化的数字经济,没有产业化的数字经济是缺乏规模、集聚和创新效应的。产业化的数字经济一方面会加快形成数字技术和数字基建等核心基础设施,这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能够加快提高数字产业的普及率和渗透率,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数字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最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

  加快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着眼在“融合”,但更需在“深度”上下大功夫。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全链条、全景式、全方位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全链条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技术应用。一方面,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对现代产业体系的重构。农业方面应探索新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加速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制造业应加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市场等环节的全流程应用,赋能新型工业化;服务业既要聚焦生产性 服务业中的数字化技术,也要创新生活性 服务业的数字化供给模式,培育数字品牌和标杆企业。另一方面,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创新,进一步夯实数字技术底座。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升级,不断扩大接入规模和覆盖范围;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强化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支撑。在数字技术方面,加强数字基础理论和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构建和完善数字技术创新生态。

  全景式挖掘实体经济的数字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多元化应用场景,是满足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需求的重要路径。探索并拓展各类制造业的数字化场景,如无人驾驶、智慧供应链等,加快形成数字化应用场景的示范工厂和先行区。建设数字社会场景,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数字乡村等新模式新业态。丰富数字化文化场景,拓展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文化消费场景,挖掘沉浸式文化展览等数字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消费感受,拓展文化体验空间。多元化数字场景需要数据要素支撑,挖掘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探索多样化的数据开发利用机制;另一方面,推动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

  全方位提升实体经济在产业融合中的数字赋能。一是重视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中的数据要素开发,提升数据挖掘、分析、管理和协同利用能力;二是提高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中的数字化运营能力,进一步降低交易和生产的成本,如以数字孪生模型模拟优化两业生产协同过程;三是探索以数字化加速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中新产品形成的场景,构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系统;四是打造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中的数字生态,依靠数字技术探索构建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更新的合作模式。

jjybzxw 2024-12-18 20:02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以下是对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路径的进一步阐述:

  全链条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技术应用

  1. 产业体系重构:在农业领域,推广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制造业,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智能制造,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服务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为实体经济数字化提供坚实基础。

  全景式挖掘实体经济的数字应用场景

  1. 制造业数字化场景: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APP开发,实现设备、工厂、供应链的智能管理。

  2. 社会数字化场景:构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乡村,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 文化数字化场景:利用数字技术,如VR、AR,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文化消费体验。

  全方位提升实体经济在产业融合中的数字赋能

  1. 数据要素开发: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提升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数据支撑。

  2. 数字化运营能力:运用数字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环节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 新产品形成:鼓励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产品创新,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

  4. 数字生态构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数字化协同,形成良好的数字生态,促进产业整体升级。

  总之,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导向,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同时政府也要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天人地 2024-12-18 21:10
数字经济在实体中的应用案例
制造业领域的应用
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IOT)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设备故障率降低30%。智能化生产实现了从上料到下线30多个工序的全部无人操作,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醉清风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酿云白酒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汇聚了生产、工艺及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实现了酿酒数据信息的分析及应用。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产品良品率提升15%以上,生产耗水和排污减少40%以上。
农业领域的应用
广安市岳池县现代农业园区的综合管理系统:建立了生产质量控制、专家会诊、农作物病虫预警预报等多个系统,为粮油数字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
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改变地方金融行业的监管方式,覆盖成都23个区(市、县),约300家地方金融组织被纳入行业监管,实现全市200多万家工商企业和外部输入性风险企业风险监测预警。
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送药上门服务平台:医生下单后,平台负责复核调剂、润药煎煮、打包发货,并负责将煎制好的饮剂送至患者预留的地址。目前已与120家中医院达成合作,今年上半年已为80余万名患者送单。
消费领域的应用
值得买科技的消费大模型智能化提升信息消费效率与品质:通过自研训练的大模型,提升了消费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例如AI购物助手“小值”能在“什么值得买”App上提供商品对比、推荐等服务。
通过这些具体的应用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字经济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查看完整版本: [-- 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