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12-15 07:53 |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们生命和身体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其中心梗、脑梗带来的伤害最大。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2200万心肌梗死的患者,而中国人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的原因,77%是由于胆固醇升高导致的。 在大量的临床研究当中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表示,由“坏胆固醇”组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除了会造成血管经狭窄、影响脏器供血之外,它还不稳定,容易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危及生命。 不同人群对应“坏胆固醇”的控制目标值是不一样的,高血压人群、糖尿病人群,冠心病和心梗、脑梗患者的目标值应当更低。也就是说危险因素高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得要更低,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胆固醇越低越好。从理论上讲,“坏胆固醇”每降一个1毫摩尔,中风复发率降低五分之一。 要保证安全,最重要的“三条线”要牢记! “三条线” 之一 对于正常人来讲,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至少要把“坏胆固醇”降到2.6毫摩尔/升。 “三条线” 之二 如果您有动脉粥样硬化,“坏胆固醇”至少要控制到2.1毫摩尔/升以下。 “三条线” 之三 如果您已经发生过心梗、脑梗的话,“坏胆固醇”要控制到1.8毫摩尔/升以下。 将“坏胆固醇”水平控制在理想目标值之内,就要加强体检,知晓自己的“坏胆固醇”水平,以便评估患病风险。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 控制胆固醇水平,管住“吃”远远不够 为了降胆固醇不少人长年累月坚持清淡饮食、甚至是全素食,然而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完全控制住胆固醇水平。约70%“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对于绝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坏胆固醇”偏高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靠减少胆固醇摄入无济于事,必须使用他汀类药物才能降低超标的“坏胆固醇”。一旦停药,内源性合成酶继续升高,“坏胆固醇”继续在体内过量合成,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再次升高。 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教授颜德馨曾说过:“久病必有瘀,久病多见痰”。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常出现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是指痰浊与淤血相互作用导致局部肿块出现,肿块位置相对固定,移动范围较小,主要症状表现为肢体麻木、胸闷气短、痰多粘稠或有血丝掺杂其中。 中医言:“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痰瘀互结也常导致肿块位置处有明显疼痛感。如若出现痰瘀互结的症状,切不可轻视,极有可能诱发重大疾病。 痰瘀互结引发的疾病 1、肺部疾病 痰瘀互结可导致肺部疾病的发生,例如哮喘、肺胀、肺痨等。中医专家认为痰的产生是诱发哮喘的主要因素,痰的产生是由于肺功能异常不能“宣肺气”,脾功能异常不能“运营养”,肾功能异常不能“蒸化水液”,导致正气难循环,津液积聚成为痰,当天气突变患者免疫力较低或身体劳累时就易诱发哮喘。 除此之外瘀血与哮喘的发生也有密切的联系,《血证论》中写到:瘀血导致气道阻塞,气不能顺利升降就会诱发哮喘。瘀血积聚时间越久就越难祛除,时间长了就会耗损肺气,肺气损便有气血不畅肺部疾病频发。 2、心血管疾病 痰瘀互结可知心肌细胞缺血,时间久了心脏失代偿就会导致心肌梗死,严重者可猝死,情况危急。痰瘀阻滞心胸可致阳气不足,阴气趁虚而入,心血管疾病遂发。从中医角度诊治就需要活血化瘀,豁痰逐引开窍,临床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效果较好。 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心梗、脑梗、猝死背后都有痰瘀互结证在“作怪”,那么面对这种病症又该怎么办呢? 1、食疗法 健康的饮食是预防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措施,平时饮食注意清淡为主,特别是老年人饮食要注意低盐。用山楂、荷叶、丹参、茶叶等泡茶饮用可以有效的预防痰瘀互结证。蔬菜中冬瓜可以利尿,黑木耳、白萝卜、海带等可以行气消食,对治疗痰瘀互结有很好的作用。 2、药物治疗 除了食疗外中成药也能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常用于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中成药有血府逐瘀丸和人参健脾丸。如果痰瘀互结时间已久,使用血府逐瘀丸和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没有效果时还可以使用中药汤剂双合汤治疗,双合汤主要是白芍、当归、黄芪、川芎、熟地黄、甘草、肉桂熬制而成。很多患者服用2~3个疗程就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病情加重。 综上可知,痰瘀互结是很多重症的诱发因素,严重的痰瘀互结证患者要及时就医治疗,根据医生的诊断合理用药,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发生危险。同时大家要摆正对痰瘀互结证的态度,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能掉以轻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