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曾因丑化底层被央视禁播,内容消极魔幻现实,为何它20年后又翻红[53P] --]

武当休闲山庄 -> 娱乐影评 -> 曾因丑化底层被央视禁播,内容消极魔幻现实,为何它20年后又翻红[53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天人地 2024-12-12 00:21
今年春晚有本山大叔!
坏消息:
是海外华人的专属春晚。
事情是这样的:
从2025年2月1日起,赵本山将带着“赵家班”,进行世界巡演。


有人直呼,看完得去烧香,“姥,我在美国看到赵本山了。”
有人羡慕,想把本山叫住,“叔,我铁岭的,大过年的您上哪去啊?”




叔不在江湖,江湖却处处都是对叔的盼归。
趁此机会,今天Sir决定把“想你的风吹到赵本山”。
聊一部赵本山自导自演的老剧:
马大帅


这部20年前的剧,现在有多红呢?
估计连本山大叔都始料未及。
在影视圈,是“一部《马大帅》,半部电影史”。


△ B站up主@德彪的奇妙冒险
跟赵本山、范伟相比,梁朝伟都有明显的表演痕迹。(bushi)


在音乐圈,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二追三”了20年,依然让人啄米。




△ 《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是《马大帅》的铁杆粉丝
在文学圈,《浮士德》也是好起来了,能跟《马大帅》平起平坐。
“人类迄今为止,只有两部文艺作品说透了人对自身局限性的焦虑以及对这种焦虑的突破。一部是《浮士德》,另一部是《马大帅》 。”


来。
这样一部东方《浮士德》,也该翻开逐字学习了。


01
说到《马大帅》,大多观众的第一反应是,“好笑”。
笑点过于密集,场面过于经典,下饭小心呛到。
搓澡,能把人搓飞。


干仗,咔咔就是挠。


文明礼貌仗,李哥摘假面,彪哥撒腿跑。


△ 嘿小飞侠飞走咯~
哪怕是被视为“低级笑料”的谐音梗,在剧里都能玩出花来:
马大帅(赵本山 饰)刚进城,被人诬陷造假钞,被警察蜀黍请去喝茶。
-假钞?
-贾超俺堡子的,他没来,我叫马大帅


本山大叔的小表情,无辜、清澈又认真。


不过。
逗得人直乐乎,还只是当时喜剧的基本功,尚未如当下这般成为奢侈品。
更值得人咂摸的是,笑完之后,《马大帅》留下的是什么。
拂去笑点,您再仔细瞧,全是魔幻的现实
比如包办婚姻:
为了3万块彩礼,马大帅将女儿小翠(孟真 饰)嫁给村长的儿子“茄子包”,即使小翠一点儿都不愿意。
于是,读过书的小翠逃婚了,跑到城里投靠老舅范德彪(范伟 饰)。
传统老旧思想与现代自由思想,在这对父女身上发生碰撞。


或者地痞流氓:
刚从监狱放出来的牛二(张小光 饰),上门骚扰前妻玉芬(王雅捷 饰)。
他简直是流氓无产者的缩影,到处流窜生事,死猪不怕开水烫,村长都拿他没办法。
玉芬的遭遇,也折射出农村独居女性所面临的危险与无助,为她进城生活埋下导火索。


所以,农村只是如当下不少都市剧一般,成为“假恶丑”的背景板?
非也。
都市也处处是险境。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马大帅,为了找回逃婚的女儿,他踏上了进城之路。
早几年就进城谋生的范德彪,人称“彪哥”,在维多利亚广场混得风生水起。
跟着他俩的行踪,城市的风俗画也随之展开。
小偷扒手,一个不少:
刚出村,还没进城,马大帅的钱包就被车上的扒手摸去。
身无分文,只能在火车站过夜。
结果呢?
再一次撞见小偷扒钱包。


暴力混混,更为猖狂:
吴肿,维多利亚广场总经理,在自家地盘被人狠揍一顿。
彪哥名字提了吗?提了也不好使哇,还揍得更狠了咧。
彪哥自己,也被揍得钻桌底下。




假钞吸毒,吓坏农村人:
捡到百元大钞的马大帅,终于能在饭馆美美吃一顿,却立马被泼了一盆冷水:钱是假的。
看到一脸怒气的老板,马大帅困惑不已:“这钱咋还能有假的呢?”
最后只能刷盘子赔饭钱。


在餐厅干活,碰上客人在厕所给自个儿扎针。
马大帅的警铃大作,“这不就电视上说的吸毒吗!”
着急忙慌报了警,结果发现是一场乌龙,对方打的是胰岛素,治糖尿病的。


官场往来,全靠撒谎:
为了谋生,马大帅在城里有啥活儿接啥活儿。
有一次,他“当上”官儿了。
假装成文化局的科长,去跟因提前退休而憋一肚子气的文化局局长聊天,借着“求指点”的名头,给好为人师的局长解闷。
本来马大帅里外都不得劲,觉得在撒谎骗人,一言一行都透着心虚。
后来他发现,当骗子和当官儿,也就同一回事儿:
都靠撒谎走江湖。
嘿,腰板儿立马挺直了。


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还有一次,马大帅找了个干白事的活儿,也就是哭丧。
门外这头。
马大帅头绑白布,哭得惊天动地,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礼仪公司的经纪人当起“氛围组”:
这家人门风好啊,老人家去世,亲孙子哭成这样。


门里那头。
真·亲生的孩子们,围坐在麻将桌上,打牌赌钱,只关心面上功夫够不够气派。


而拿到赏钱的经纪人,转手就抽成50%,一脸分文不收的样子,将剩下的500给了马大帅。
村里来的马大帅,不懂城市套路深,特实诚地问:您要不留点儿?




《马大帅》就像是一部流浪汉小说。
借着一个普通农民进城务工的故事,以底层小人物的视角,记录社会种种景象,上至官场,下至市井。
最终描成一幅21世纪初东北浮世绘
社会正在转型,城乡发生碰撞,乡土的与都市的、中式的与西式的、传统的与新兴的共聚一堂。
有堡子里的老炕,也有都市中的维多利亚广场;有猪肉炖粉条,也有咖啡小洋酒。
在这样的时代。
老一派的观念在瓦解,传统的价值观在失守,人情社会被利益市场冲击,新一代的规则尚在摸索。
一切都在野蛮生长,一切又各有条理。
宛如一锅东北大乱炖,可这也正是看似魔幻的现实生活本身。
02
这么多年来,围绕着赵本山,一直有一个争议:
他是不是在丑化农民、丑化小老百姓?
在《马大帅》上,也有人提出了这个质疑。


丑化了吗?
事实上,早在剧集播出时,《马大帅》就因为这个原因被央视禁播过。
当时给出的理由是:
“故事内容不积极”“艺术性不高”。


这样网友和专家的意见结合起来,似乎很容易得出结论:
《马大帅》就是在“丑化”农民。
它让一个农民进城出尽洋相,这丑化农村、丑化城市、丑化农民、丑化城里人啊……
嗯,还是用作品说话吧。
制片人赵刚策划《马大帅》时,是想拍一部讲述“三农问题”的系列剧:
“《马大帅》第一部关于‘农民进城’,第二部是‘农民办企业’,第三部讲的则是进城农民马大帅重新回到农村。”
在这样的创作初衷下,核心的人物形象,自然是农民,这也是本山大叔最为拿手的角色。
出生在农村,天生一副老太太脸,33岁初登春晚,就像耕了三十年的田。


在《马大帅》中甫一出场,穿着簇新的中山装,可那低着头鞠着腰的样子,一看就是村里人。


农民形象,一下子立住了。
可马大帅并不是脸谱式农民,单纯的好或者单纯的坏,或者只是一个刘姥姥式卖丑的角色。
他更为立体、复杂、鲜活。
比如说:
他有自己羞羞答答的小欲望。
因为范德彪对玉芬明目张胆自以为恋爱的恋爱,马大帅内心喝了好大一壶醋。
于是,一个农村小老头也像个毛头小伙子一样闹别扭、求抱抱。


或者:
他也有自己的小贪心、小自尊和小狡黠。
看到路上有钱,他不会搞拾金不昧那一套,他不仅捡钱,还捡得要面子。
于是假装看报纸。


看到曾经啥也不是的小舅子,在自己面前装腔拿势,他也会耍下脾气。
当然,酒嘛,还是得喝的。




还会反向拿捏范德彪,用年龄威胁德彪说出小翠的下落。
俗话说得好,年龄是彪哥最大的秘密。


可是呢?
与此同时,马大帅也善良、有担当、讲义气。
他会在玉芬摔伤了腰之后,一天打三份工,自己吃馒头。
而给玉芬打包的,则有肉有菜。
他也会德彪中了8万块大坑后。
面对追债的同乡人,自己把债务一口应承下来。


而这样的马大帅,不过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农民的缩影:
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赵本山既不是要创造一个道德模范,也不是要光当丑角,而是把一个活生生的农民以及他的生活逻辑搬到荧幕上来。
说到这,Sir想起一个小故事。
2007年,“白云”宋丹丹和“黑土”赵本山彩排小品《策划》的时候。
俩人就结尾黑土是否要收下“炒作费”,出现了不一的意见
宋丹丹认为要退回去,“不然所有人都膈应”。
赵本山则斩钉截铁地说,“这钱得留下,这是生活的惯性,你说的那个(不要钱),是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固然是一种美好追求,可为了理想主义,阉割人性的多面与生活的惯性,何尝不是一种膈应?
所以极大程度上。
《马大帅》的成功,是因为遵循了生活的惯性,并且在生活的惯性下,诞生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人物。
而所谓的“丑化”,不过是将人事物的明面、暗面与深深浅浅的灰色,都搬到台面上来。
或者说,不过是,记录了真实。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马大帅这条故事线上,生活的逻辑渐渐走样了。
原本,这可以是一出“东北《浮士德》”。
通过马大帅的城乡碰撞,深度呈现初代进城务工农民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


结果,走成了一出宣扬真善好的样板戏。
“你对人好,人自然对你好。”
给文化局局长陪  聊,真相暴露之后,不仅没挨骂,还跟局长处成了哥们儿。
看到马大帅一天打三份工,局长感动得连连表示:“以后老哥们有事找我。”


照顾脾气古怪的独居老人,能给老人家解开心结,还喜提遗产大礼包,大房子一幢,现金50万。


于是。
一个本来反映农民进城困境的好剧,渐渐成为了“六旬老汉的逆袭人生”,有房有钱,逢凶化吉,总有贵人。
只能说,可惜了。
03
事实上《马大帅》也并不是一直这么受追捧的。
Sir查了一下。
在2011年的时候,豆瓣的评分还只是7.1,对于国产剧来说算不得高。
而如今呢?
9.0。




且连带着其他两部,都有上升的趋势。
为什么会这样?
与其说剧集本身有多好,不如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发现《马大帅》的现实“查重率”有多高。
甚至,它还有了一种预言性
举例来说。
最近你们关注的,最火的事情是什么?
女硕士被“收留”事件。
而在《马大帅2》里,其实这样的事情也发生过:
范德彪“捡”了个哑女回家。
一个多月后,哑女被检查出了有身孕,马大帅发现了,觉得收留这事,“对方即便是残疾人,即便是自愿的也不行”,于是报警了。


在警局解释时,范德彪说:
“我觉得她挺可怜的,就把她带回家了。”
马大帅:
“要是男的你就不带了。”
范德彪继续辩解:
“我到家之后才看出来(她是女的)。”
马大帅继续:
“她要是个老太太你能留家(待一个月)吗?”


针针见血。
当然。
《马大帅》里面最能跨越时代,让现代年轻人感同身受的,还得是范德彪这个角色。
他才是当下的浮士德。
怎么说?
事实上,范德彪并不讨喜。
他浮夸、咋呼、好面儿、爱吹嘘,特像饭桌上几杯酒下肚开始大侃特侃的叔辈。


可这两年彪哥却翻红了,成为新一代精神icon。
究其原因。
还是因为他戳中了当下大众的心趴:
“人人都笑范德彪,人人都是范德彪。”
是的。
如果说,马大帅是“不求而得”的人生赢家,那么,范德彪是“求而不得”的失意者。
像极了我们的大多数。
正如网友总结的《可怜的彪哥的一生》:
“握不住的大奔、忘不掉的玉芬、打不赢的恶仗、放不下的自尊、炖不熟的豆角、回不去的青春。”


事业、爱情、自我、青春,越想拥有什么,德彪越是失去什么。
这,不就是你我吗?
曾经,我们也有过梦想、有过野心,还有过行动,拼尽全力想鲤鱼跃龙门。
可最后呢?
重重摔在地上,成为了死鱼眼珠子。
不过话说回来。
德彪的失意者困境,和我们的失意者困境,出入还是有些大的。
比如说:
彪哥的,是知道的太少;我们的,是知道的太多。
像是彪哥中了8万元大坑。
一个老友忽悠彪哥做生意,指着一块有个大坑的空地,画了一个大饼:
做个垂钓园,赚钓鱼佬的钱,这坑都挖现成的了,你往里跳就行。


嗯……这坑的确挖现成的,往里跳得完了。
可生活圈子狭窄简单的彪哥,哪里见过这险恶的熟人作案?
换句话说。
信息壁垒,导致懵懂无知的彪哥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不一样。
而我们呢?
在网络资讯发达、抱着手机不离手的时代,我们的失落,反而是因为知道的太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与你的实际生活能发生关联的,少之又少。
我们的处境,更像是《天注定》里的打工人小辉。
小辉看见同事新买的手机,他问了句:
手机的GPS在哪儿呢?
对方嗤笑:
日 你妈 GPS
你买宝马了?
去东莞
不就是坐摩的
然后去火车站咯
用什么GPS


的确,科技是发达了,但跟你我有什么关系呢?
世界是缤纷的,但我的工资,又能拿出多少来买单?


与此相对应的:
则是彪哥想要的太多,而我们,想要的太少。
其实换个角度看,彪哥也能是个人生赢家。
爱情上,有桂英;事业上,有吴肿;干仗上,有小弟。
如果彪哥老老实实跟着吴肿混事业,脚踏实地跟桂英谈恋爱,他也不至于跌进大坑里。
可彪哥的心气劲儿,让他豪气地对吴肿的橄榄枝摆摆手,把桂英的饭店一作再作。


所以,彪哥的失意,是因为他的不甘心、不满足、求上进,真·东北浮士德。
可我们的呢?
我们的失意在于,我们已经甘心了:
工作,35岁还有就行;休息日,大小周也能接受;健康,没大病就行;生活,过得去就行……
可依然无法稳稳地拥有这些细碎的“小确幸”。
德彪和我们,就像是崔明亮的两个阶段:
德彪,是站在铁轨上,看着火车远去而不甘心的崔明亮。
我们,是歪坐在沙发上,甘于平庸、心理年龄已经老去的崔明亮。


所以怎么说呢?
现在我们回看《马大帅》,以及对《马大帅》的追捧,其实有时候并不在作品本身。
没错,它的确很好笑。
可这样的笑,所对抗的,更多的是现实的苦涩。
而这,才是我们反复琢磨的原因。
说到这里,Sir想起来第二部里,范德彪掉进坑里,做的一场噩梦。
在梦里:
吴总的维多利亚破产了,小翠找了个又老又丑的老头儿,马大帅的破学校负债累累,桂英跟自己离婚了。
一切都变得很糟糕。
醒来后,他很庆幸。
庆幸于这只是一场梦,而不是他的现实。
可是啊。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呢?
比起那句广为流传的“人人都是范德彪”。
我们的现实。
会不会更像是,“人人都是范德彪的那场梦”?





天人地 2024-12-12 10:25
曾因丑化底层被央视禁播,内容消极魔幻现实,为何它20年后又翻红
剧集背景
《马大帅》是一部在中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电视剧,由赵本山主演。该剧讲述了农民马大帅进城的故事,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城乡之间的冲突和碰撞。由于其内容被认为“丑化底层”,在剧集播出时曾被央视禁播。

内容特点
笑点密集与魔幻现实
《马大帅》以其密集的笑点和经典的场面著称,许多观众将其视为“下饭剧”,担心吃饭时观看会被笑到呛到。剧中不仅包含了谐音梗等“低级笑料”,还深入探讨了传统老旧思想与现代自由思想的碰撞,以及农村独居女性面临的危险与无助等问题。

社会写实与讽刺
剧中的情节反映了社会的种种景象,包括官场、市井、乡土与都市、中式与西式、传统与新兴的共存。通过马大帅的经历,剧集展示了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挣扎和适应。

20年后的翻红原因
文化变迁与观众心态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文化发生了变化,观众对于过去被视为“丑化”的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和接受。20年后,观众可能更加欣赏剧中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正能量的内容。

电视剧市场的多样化
现代电视剧市场更加多元化,观众对于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有了更高的包容度。《马大帅》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在今天看来可能更具吸引力。

互联网传播的力量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马大帅》这样的剧集能够通过网络平台重新获得关注。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的传播效应,使得即使被禁播多年的剧集也能在20年后再次走红。

引领东北题材电视剧潮流
《马大帅》作为一部具有浓厚东北地域特色的电视剧,其成功播出后,引领了一股东北题材电视剧的潮流。在《马大帅》之后,赵本山团队又推出了《刘老根》《乡村爱情》等一系列带有东北特色的电视剧。这些剧集不仅展现了东北人民的生活状态,也使得东北话和东北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
《马大帅》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发展中的一个独特文化符号。剧中的角色“马大帅”和“范德彪”成为了某个群体、某个时代的象征,至今仍有无数拥趸。特别是在网络和自媒体的推动下,《马大帅》成为了一种新兴的青年亚文化,被爱好者们戏称为“马学”。

推动喜剧电视剧的发展
《马大帅》被誉为国产喜剧的巅峰,它的成功在于其平民化、生活化的表现方式,以及对底层小人物生活的深刻刻画。剧中的幽默特质和贴近真实生活的故事情节,使得这部剧17年来经久不衰,被奉为经典。这种类型的喜剧电视剧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鼓励创作者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创造出更多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

影响电视剧的叙事方式
《马大帅》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描摹出了彼时东北小城的众生相,每一个配角都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主角光环效应,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线。这种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对后来的电视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鼓励创作者更多地关注角色的多样性和深度

《马大帅》因其独特的社会写实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在被禁播20年后再次受到关注。这反映了观众对于文化产品多样性和深度的追求,以及社会对于过去作品的新评价。尽管曾经因为内容被认为消极和魔幻现实而被禁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剧集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和肯定。


tangjian8088 2024-12-12 14:15
少了赵本山少了多少欢乐,老百姓喜欢的就是好的

smen 2024-12-12 15:28
这坨政治上不可靠

jjybzxw 2024-12-12 17:06
  “曾因丑化底层被央视禁播,内容消极魔幻现实,为何它20年后又翻红”这一问题,可能指的是电视剧《马大帅》的经历。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被禁播的原因

  《马大帅》在播出时,曾因被指“丑化底层”、“内容消极魔幻现实”而遭到央视禁播。具体来说,有人认为该剧故事内容不积极,艺术性不高,甚至质疑它丑化了农民形象。例如,剧中马大帅为了3万块彩礼将女儿小翠嫁给村长的儿子,这一情节被一些人视为对农民形象的丑化。此外,剧中马大帅进城后的种种遭遇,也被认为过于消极和魔幻现实,不符合当时主流的审美和价值观。

  翻红的原因

  尽管《马大帅》曾遭遇禁播和争议,但它在20年后却意外翻红,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 《马大帅》通过马大帅这一角色,真实反映了农民进城后的生活困境和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是当时社会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 剧中马大帅的乐观向上和幽默搞笑的性格,也给观众带来了正能量的鼓舞。这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 深刻的社会内涵:

  - 《马大帅》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快乐和幽默,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通过马大帅的生活经历,观众可以看到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猜想。

  - 剧中马大帅的经历和情感起伏都非常真实,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这种共鸣使得观众在多年后重新审视这部剧时,能够发现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3. 观众观念的转变: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马大帅》正好能够契合观众的这种情感需求,因此重新获得了观众的高评价。

  - 豆瓣评分从最初的7.1分一路飙升至9.0分,也反映了观众对这部剧的认可和喜爱。

  4. 经典角色的塑造:

  - 《马大帅》中马大帅这一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他既有农民的质朴和善良,又有城市人的幽默和机智,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和欢乐。

  - 剧中其他农民角色的塑造也各具特色,展现了农民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角色的成功塑造使得观众对这部剧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马大帅》之所以能够在20年后翻红,是因为它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契合了观众的情感需求以及成功塑造了经典角色。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部剧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马大帅》:一部笑中带泪的东北浮世绘

  提到《马大帅》,许多观众的第一反应便是“好笑”。这部剧确实以其密集的笑点和经典的场面,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下饭神剧。然而,当我们拂去这些笑点,深入探究这部剧的内核时,便会发现它其实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堪称一部东北版的《浮士德》。

  魔幻的现实主义

  《马大帅》通过马大帅和范德彪这两个底层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社会种种景象,上至官场,下至市井,无一不包。剧中,传统老旧思想与现代自由思想的碰撞、地痞流氓的横行、城市中的险境与套路,以及官场中的撒谎与虚伪,都构成了一幅21世纪初东北浮世绘的生动画面。

  马大帅为了找回逃婚的女儿,踏上了进城之路。他在这座城市中经历了种种磨难,从被扒手偷走钱包,到被误认为是假钞制造者,再到误入吸毒窝点,每一次遭遇都让人捧腹大笑,却又在笑后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农民进城的困境与挣扎

  赵本山在剧中饰演的马大帅,是一个普通农民的缩影。他既有农民的小欲望、小贪心、小自尊和小狡黠,又有农民的善良、有担当、讲义气。他并不是一个脸谱式的农民形象,而是立体、复杂、鲜活的。通过马大帅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初代进城务工农民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

  然而,剧中也存在一些理想化的处理。原本可以深度呈现农民进城困境的好剧,渐渐变成了宣扬真善美的样板戏。马大帅在剧中逢凶化吉,总有贵人相助,这种设定虽然让观众感到欣慰,却也削弱了剧集的现实主义力度。

  范德彪:当代浮士德的写照

  如果说马大帅是“不求而得”的人生赢家,那么范德彪则是“求而不得”的失意者。他浮夸、咋呼、好面儿、爱吹嘘,却也戳中了当下大众的心扒。范德彪的失意者困境,与许多年轻人产生了共鸣。

  范德彪想要的太多,却常常因为信息壁垒和不甘心而陷入困境。他的失意,是因为他的不甘心、不满足、求上进。而我们呢?我们的失意在于,我们已经甘心了,却依然无法稳稳地拥有那些细碎的“小确幸”。

  《马大帅》的现实意义

  如今,《马大帅》的豆瓣评分已经高达9.0分,连带着其他两部续集也有上升的趋势。这不仅仅是因为剧集本身的好笑和经典,更是因为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呈现出其现实的“查重率”和预言性。

  剧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设定,都与当下社会现象息息相关。比如女硕士被“收留”事件,在《马大帅2》中就有类似的情节发生。而范德彪这个角色,更是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icon,他的失意与挣扎,正是许多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当我们回看《马大帅》时,其实并不只是在看一部喜剧。我们更是在通过这部剧,回顾那些年的自己,感受那些年的生活。剧中的笑与泪,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甜与苦。而这也是我们反复琢磨这部剧的原因所在。



查看完整版本: [-- 曾因丑化底层被央视禁播,内容消极魔幻现实,为何它20年后又翻红[53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