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的老祖宗太牛了:悬空寺是如何建成的?太震撼了![30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我们的老祖宗太牛了:悬空寺是如何建成的?太震撼了![30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jjybzxw 2024-11-29 11:00


在大约1500年前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山西北部的群山中出现了一座“空中楼阁”兀然“悬挂”于崖壁之上人称“悬空寺”(悬空寺,摄影师@杨柳岸  )

楼阁的上方是危危巨岩远古海洋沉积形成的石灰岩层理清晰如阵列般排列整齐斜刺天空形成地质学上的“单斜构造”(悬空寺,摄影师@杨柳岸  )

下方则是一条时常泛滥的河流夏季骤然而至的雨洪裹挟着泥沙碎石不断冲刷山谷直到现代人们才在上游修筑水坝形成了一个1330万立方米的水库将洪水之灾逐渐消除(恒山水库,1960年建成,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右下为悬空寺,摄影师@杨柳岸  )

悬空寺就位于这样的山水之间其最高处的殿阁底部距离下方河谷约90米相当于30层楼(悬空寺高度示意,此处为初建时的相对高度后来因为河道淤积,相对高度降为60-70米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01修建寺庙的建造者选择了恒山脚下的一处山谷(下图为悬空寺周围景色,摄影师@杨柳岸  )

如何才能将重达十数吨的寺庙悬挂到山体上呢?首先它需要一组“挂钩”山谷西侧翠屏峰的半山腰处并非直上直下而是一处天然的凹槽工匠们从高处悬下利用工具扩大凹槽凿出一个可以施展的平台(山体开凿示意,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再在平台上凿出巨大的石孔石孔内大外小深达数米“挂钩”将在这里安装(石孔示意,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而“挂钩”本身也颇为奇妙它选用质地坚硬的铁杉木并且用桐油长时间浸泡防腐防潮最神奇的是木材的一头预先打上了楔子当这些木材插入石孔楔子便会将木材撑开恰好卡在内大外小的石孔内等同于现代的“膨胀螺钉(“膨胀螺钉”示意,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这些木材超过2/3的长度深入山体以岩石平台为支点每根可以承受数吨的重量“挂钩”便制作完成了(“挂钩”示意,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框架有了“挂钩”之后工匠们再次展开“悬空作业”将建筑材料运上山崖再悬吊至“挂钩”处(材料运输示意,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在半空中工匠们以“挂钩”为横梁横梁上设立柱立柱上再搭梁、枋利用中国传统的榫卯梁架组合将建筑材料拼接为一体(榫卯梁架组装示意,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类似搭积木一样层层垛堞一个完整的框架便成形了(榫卯梁架系统,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殿阁有了框架之后屋顶、门窗、栏杆接连铺设一层层殿阁跃然而出(殿阁搭建,因现存悬空寺主要重建于明清时期所以本文呈现的建筑样式亦为明清时期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而在殿阁内部为了获取更大的空间工匠们向山体一侧继续挖掘出石窟窟连殿,殿连窟形成木结构高空摩崖建筑(石窟与殿阁,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悬空寺的建筑主体南北两座阁楼正是这样搭建完成(南楼,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北楼,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于是包括寺院、禅房佛堂、鼓楼、钟楼在内的大大小小殿堂40间南北错落排列(悬空寺建筑群,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殿阁之间则用栈道连接后世更是加建为上下两层栈道形成一个闭环人们行走其上楼梯或明或暗、曲折迂回有如攀登天梯(悬空寺内部栈道示意,下层栈道为现代增设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最终一个完整的悬空寺一个形制毫不逊色于平地寺庙的悬空寺便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堪称奇迹(请横屏观看,悬空寺建筑群,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02奇迹悬空寺的奇迹首先是力学上的奇迹它成功塑造了一种轻飘飘的“悬空"假象(悬空寺木构架,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而后世又在楼阁下方增设了数十根纤细的立柱从而制造出另一种假象仿佛整个建筑都由这些颤颤巍巍的柱子支撑(悬空寺立柱,摄影师@胡澍)

(晃动的立柱,摄影师@石耀臣)

而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立柱并不承重但是遇到极端情况立柱相当于为悬空寺增加了一份保险这让悬空寺从一般的“静定结构”跃升为能抵抗极端情况的超静定结构据当地县志的记载在最近的40年内曾发生过2次6级左右地震而悬空寺依然挺立这里面就有中国传统木构架梁柱体系以及下方立柱的功劳(超静定结构示意,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其次悬空寺的奇迹也是选址的奇迹它的选址烘托了“悬空”效果还为悬空寺增添了许多优势避免了风雨、洪水的侵袭(雨淋不到的悬空寺,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风吹不到的悬空寺,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悬空寺每天日照2-3小时,可以避免暴晒引起的木材风化摄影师@许兆超)

经历过1500余年的风霜悬空寺看尽了人来人往云起云涌历经了王朝更替星月沉浮它在战乱天灾中屡经修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貌基本上是明清时期重建的遗物(悬空寺雷音殿,摄影师@王寰)

(悬空寺三教殿,图片来源@绘图网)

创造它的北魏王朝已埋入历史的黄沙而它依然在那里,细数着沧桑与时间同流(悬空寺,制图@张靖  /星球研究所)

世界艺术精选

jjybzxw 2024-11-29 11:03
  这段描述真是详细而生动,让我们对悬空寺这一建筑奇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悬空寺的修建过程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工匠们利用天然的地形和巧妙的“挂钩”设计,将重达十数吨的寺庙稳稳地“悬挂”在山体上。这种利用铁杉木制作并浸泡桐油以防腐防潮的“挂钩”,以及它们像现代“膨胀螺钉”一样的卡紧方式,都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

  而悬空寺的框架构建和殿阁铺设,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工匠们以“挂钩”为横梁,利用榫卯梁架组合,将建筑材料拼接为一体,形成层层垛堞的框架。再在框架上铺设屋顶、门窗、栏杆,一层层殿阁便跃然而出。这种搭积木般的建筑方式,不仅节省材料,而且结构稳固,真是巧夺天工。

  除了建筑技艺的精湛,悬空寺的选址也是一大奇迹。它位于山水之间,上方是危危巨岩,下方是时常泛滥的河流。然而,工匠们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地形,使悬空寺避免了风雨、洪水的侵袭。同时,由于悬空寺每天日照时间有限,也避免了暴晒引起的木材风化。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悬空寺能够历经1500余年的风霜而依然屹立不倒。

  此外,悬空寺还是力学上的奇迹。它成功塑造了一种轻飘飘的“悬空”假象,让人仿佛感觉整个建筑都悬浮在空中。而后世增设的纤细立柱,更是为悬空寺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些立柱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承重,但在极端情况下却能为悬空寺提供额外的支撑,使其从一般的“静定结构”跃升为能抵抗极端情况的“超静定结构”。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工匠们的智慧,也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悬空寺是一座集建筑技艺、选址奇迹和力学原理于一身的建筑瑰宝。它历经千年沧桑而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的智慧。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秘。


天人地 2024-11-29 12:26
悬空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北岳恒山的金龙峡,是一座建在悬崖峭壁上的独特寺庙。这座寺庙建成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也是世界上现存建于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

1. 选址与环境
悬空寺的选址非常巧妙。它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位于一个天然的凹槽中。这种选址不仅减少了风势的影响,还避免了阳光直射,年平均日照时间仅为2小时,从而大大减少了风侵、雨蚀和日晒对建筑的损害。

2. 建造过程
2.1 前期准备
开凿山体:工匠们首先在山体上开凿出一个可以施展的平台,然后在平台上凿出巨大的石孔,这些石孔内大外小,深达数米。
制作挂钩:挂钩选用质地坚硬的铁杉木,并用桐油长时间浸泡以防腐防潮。木材预先打上了楔子,当插入石孔时,楔子会将木材撑开,卡在石孔内,形成类似现代膨胀螺钉的效果。
2.2 悬空作业
运输材料:工匠们从高处悬下,将建筑材料运上山崖,再悬吊至挂钩处。
搭建框架:在半空中,工匠们将木材层层垛堞,类似搭积木一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
2.3 殿阁建设
殿阁搭建:有了框架后,工匠们继续搭建一层层殿阁。在殿阁内部,他们向山体一侧继续挖掘出石窟,形成“窟连殿,殿连窟”的独特结构2。
内部装饰: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刻有唐代诗人李白留下的“壮观”二字。
3. 建筑特点
3.1 力学奇迹
悬空寺的建筑结构充分利用了力学原理。它依靠半插横梁为基础,巧借岩石的托扶,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木质框架式结构,增加了抗震能力3。尽管看起来只有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但实际上这些木柱和岩石紧密结合,共同承担了寺庙的重量。

3.2 独特风格
悬空寺的总体布局呈“一院两楼”式,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南北两座三檐歇山顶高楼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高低错落,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3.3 文化融合
悬空寺不仅是建筑上的奇迹,也是文化上的融合。寺内不仅供奉佛主释迦牟尼,还有儒家始祖孔子和道教主老子,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这种独特的宗教内容和建筑风格,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作出了榜样。

4. 历史与荣誉
历史沿革:悬空寺最初名为“玄空阁”,后改名为“悬空寺”。现存建筑主要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
荣誉:2010年,悬空寺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被誉为“天下巨观”。
悬空寺的建造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术,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建筑和文化上的卓越成就。这座寺庙至今仍屹立不倒,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


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的老祖宗太牛了:悬空寺是如何建成的?太震撼了![30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