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刚满七十,儿女劝他少出门,怕他摔着,可他却偏不听,一天坚持走一万步。
有一天,他在公园遇到老友李叔,正准备热身时,却被李叔笑话:“张老弟,你都七十了,还折腾什么!歇着吧,年纪大了还走什么万步!”
张大爷哼了一声,说道:“我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医生说,走路能防病,常走还能让血压平稳!”
李叔不信,打趣道:“行,那就看看谁能活得更健康!”
一个月后,李叔因腰腿不适上了医院,医生劝他增加活动量,而张大爷呢,脸色红润、步伐轻盈,体检结果也很不错。
李叔不得不承认:“看来我真该学学你这个老步行爱好者!”
7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静养还是运动?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到底是该静养还是多动动,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不少家庭。
老话总说“人老了要少动,免得摔着,伤筋动骨一百天”,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建议老年人多运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老人家越走越健康?
先从身体变化说起,70岁这个年纪,人体的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都会开始慢慢退化。
肌肉力量下降,关节不灵活,骨密度减少,甚至很多人还会出现骨质疏松,这就是老人家为什么容易骨折的原因。
再加上代谢变慢,血压血脂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种情况让很多老人家觉得自己身体越来越虚,开始减少活动,慢慢走入“静养”的误区。
其实,适当的运动对老年人来说不仅不会伤身,反而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步行、轻度有氧运动等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老人增强肌肉力量,维持平衡感,还能帮助骨骼保持一定的密度,这对于防止跌倒和骨折尤为重要。
尤其是步行,简单、安全,对关节压力小,很适合年纪大的朋友。
有人担心,老人家年纪大了,骨骼脆弱,一摔容易骨折。确实,骨折风险要注意,但不是通过完全不动来避免。
恰恰相反,不运动会让肌肉、骨骼和心肺功能进一步退化,反而更容易摔倒。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来增强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可能性。
当然,运动强度要适度,尽量选择低冲击的运动,比如平地步行、缓慢散步,避免激烈的跑跳。
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越动越好?并不是这样,过度的运动会对老年人身体造成损害。
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人,最好循序渐进,不要求速度,也不强求步数,自己觉得舒适为主。
通常,控制在每天30分钟左右的步行就足够,可以分次进行,比如早晚各15分钟。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有些人身体基础较好,可以走得多一点,而有些人则需要慢慢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70以上长期走路,能把6类疾病走没?
不少人都听说过“走路是最好的运动”,尤其是对70岁以上的老人而言,步行成了推荐的运动方式。
至于说“走路能把六类疾病走没”,是不是有点夸张呢?其实,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长期步行确实对预防和控制一些老年常见病有帮助。步行不是什么神药,但如果坚持下来,确实能在健康上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1、心血管疾病
步行能够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
长期步行,血液流动更通畅,心脏负担也小了很多。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步行可以让血压逐步趋于平稳,对于预防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2、糖尿病
很多老人年纪大了,代谢功能下降,血糖水平容易波动,步行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葡萄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长期坚持步行,不但能控制血糖水平,还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像眼病、肾病等。
3、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的轻度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效率。
对于老年人来说,步行能够增加心肺耐力,改善肺部血液供应,预防一些慢性肺病的发生。
长期下来,呼吸系统健康更有保障,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4、骨骼、关节疾病
步行过程中,骨骼和关节的活动增强了肌肉力量,有助于维持骨密度,这对预防骨质疏松特别有好处。
步行也能增强关节灵活性,对骨关节炎、腰椎病等问题起到缓解作用。
步行作为一种低冲击的运动形式,既不容易损伤关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5、肥胖症
步行虽然强度不大,但却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式,对于肥胖的老年人,适度步行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率,消耗热量,帮助减少体脂肪的积累。
特别是腹部脂肪,这对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一种预防方式。控制体重,也意味着降低了各种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6、神经系统疾病
70岁以上的老人,神经系统退化比较普遍,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甚至是老年痴呆。
步行作为一种有氧运动,能够增加大脑血流量,促进脑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对神经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长期坚持步行,有助于维持脑功能,减少认知障碍的风险,预防老年痴呆症。
除了走路,这3点对老人健康也很重要
除了走路,还有几件事对老年人的健康同样至关重要。人上了年纪,身体和年轻时大不一样,健康管理也要更全面些,才能保持身体的活力。
1、科学饮食
老年人需要的营养跟年轻人有所不同,很多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佳,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减少营养摄入。
合理饮食可以帮助维持体力、保持健康体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贫血和代谢性疾病。老年人膳食中要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比如鱼类、豆类和禽肉,这些有助于保持肌肉质量和免疫功能。
钙和维生素D是老年人特别需要的营养素,尤其是钙,能帮助骨骼维持一定的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日常生活中,增加一些奶制品、豆腐和绿叶菜,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片,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过量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而糖分则容易引起血糖波动,老年人饮食可以适当清淡些,尽量避免高盐和高糖的食物,以减轻心血管和代谢负担。
老年人的胃肠功能不如年轻人,每餐可以少食多餐,这样能帮助消化,减少胀气、便秘的情况。
同时老年人要注意摄入充足的水分,因为上了年纪后,身体对口渴的敏感度会降低,容易导致脱水。
所以每天适量喝水,对血液循环和代谢都有帮助。
2、保证充足的睡眠
很多老人上了年纪,睡眠变得浅了、短了,甚至有些人夜里常常醒来,影响了睡眠质量。
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老年人,睡眠能帮助身体恢复、调节免疫系统,同时对于情绪的稳定也有帮助。
研究显示,老年人平均需要6-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如果出现失眠、早醒等问题,可以试试在白天增加一些户外活动,晒晒太阳,调节生物钟,让晚上更容易入睡。
睡前尽量避免看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因为这些蓝光会刺激大脑,影响褪黑素分泌,让人不容易入睡。
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比如保持卧室温度适宜、床铺柔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如果失眠严重,最好及时咨询医生,看看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3、情绪和心理调节
人老了,身体状况、生活环境都会发生改变,这往往会影响老年人的心情,容易出现孤独感和焦虑。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远比想象中要大,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和焦虑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老年人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书法、绘画、种植花草等,让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子女和家人也应当多关心、陪伴老年人,聊天、沟通会让老年人感觉被重视,内心更充实。
与人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老年人可以参与一些社区活动,认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这样既能丰富生活,也能减少孤独感。
保持社交活动,对心理健康、甚至大脑功能都有帮助,能够有效减少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发生几率。
心理状态好,身体的免疫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疾病的风险就会降低。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不仅仅依靠走路,饮食、睡眠、心理都需要平衡。
健康不是一天两天能积累的,走好每一步、吃好每一餐、睡好每一晚,身体会自然反馈出好的状态。
结语
有人说,七十岁以后的每一步都要走得小心翼翼,但也有人相信,每一步都是向健康迈进的勇敢步伐。
不管是哪一种态度,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求和别人比,只求自己更好,每天迈开脚步走一走,吃得清淡健康一些,睡得安稳踏实一些,心情舒畅一些,生活就会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生命的长短难以预料,但每一个当下的日子,都能过得健康、有活力,这便是最简单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