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宝宝如不舒服 有这异常信号  [18P] --]

武当休闲山庄 -> 医疗保健 -> 宝宝如不舒服 有这异常信号  [1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天人地 2024-10-02 10:14
爸妈都知道宝宝不生病是不可能的,就寄希望于宝宝能不能少生病。这个可以有,只是大宝宝不舒服了,会自己告诉爸妈,小宝宝怎么办?
指望他说?不现实,小宝宝有没有生病,还是要靠爸妈仔细观察,不舒服了小家伙们会有异常表现,也就会通过身体发送出这5 个信号。爸妈一定要敏锐捕捉到,而不是一脸懵逼“这是啥嘛”。
大小便

这应该是从宝宝出生开始,爸妈就要做的功课!
好不容易知道了小宝宝攒肚和便秘的区分,然后就开始纠结起次数问题,几次算是便秘?

如果宝宝持续好几天都便便干硬、不容易便出来,排便痛苦……同时还小便很黄,宝宝也精神很差的,就要警惕是否有问题了。

基本上是便秘逃不掉了,原因有很多,比如水分摄入不足、大鱼大肉吃多了、蔬菜吃少了等等。一般是饮食问题,调整一下即可。

只有少数宝宝的便秘是疾病比如肛门裂、脊柱裂等引起的,如果宝宝除了上述症状,还有食欲差、腹胀甚至呕吐,不要再在家调整了,赶紧去医院。
口腔

平时小吃货的宝宝,最近怎么不爱吃东西了?
妈妈疑惑着塞过去好吃的,还被宝宝嫌弃:抗拒、不吃、还哭闹、流口水甚至发烧。小猪蹄子这是要造反吗?

别急,先看看宝宝的口腔和嗓子里有没有长疱疹?
有!再看看手心、脚心和屁股上有没有发皮疹?
有!那就很可能是手足口病,医院走一个。

没有!只是宝宝嘴里那股味儿熏得呀,小小年纪居然口臭了,那多半是胃肠功能出状况比如胃食道反流,或者牙齿疾病比如龋齿等,也需要去医院。
小胖墩

白白又胖胖的宝宝看着就健康?那得看胖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宝宝的身高体重只是略微超过一点,控制控制就行。
如果超过平均数的30% ,不好,中度肥胖了,超过50% 那就是重度肥胖了。

小胖墩如果放任自流,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个子、容易有性早熟的风险等等。成年后还更容易患上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所以,就要看看宝宝是单纯地吃太多动太少导致的单纯性肥胖呢,还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内分泌代谢异常、遗传性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会让宝宝变成小胖墩,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对症治疗。
眼屎多

怎么这么多眼屎?只是偶尔多的话,清理掉就行,然后让宝宝适当多喝水,少吃点刺激性食物。

如果一直都眼屎多,已经不是洗脸干不干净的问题了,还有点严重的话,还是眼科走一个。看医生是给滴眼液呢,还是检查出来其他问题导致的眼屎多,比如鼻泪管通畅不良、倒睫等。
口齿不清

虽说宝宝说话时间有早有晚,但也不能偏差太多。大部分宝宝到了2 岁,是能说一些日常用语,差不多一半的话能被我们理解。

可为啥有些宝宝到了2 岁甚至2 岁过了很久,还是口齿不清,说点啥我们压根听不清更谈不上理解,甚至宝宝也不理解我们说的话。

长期这样的话,爸妈在排除掉环境因素外,比如平时和宝宝交流、互动太少,家里多种方言甚至语言混淆在一起等,也要去医院看看。

口腔异常、神经系统异常、听力障碍等,都有可能让宝宝口齿不清、词汇量匮乏,需要去做语言测试和听力测试。

jjybzxw 2024-10-02 19:50
  宝宝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当他们生病或不舒服时,不能直接告诉父母。因此,父母需要通过观察宝宝的行为和身体状况来识别可能的健康问题。以下是宝宝可能通过身体发出的五个常见信号,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1. 大小便异常:

  - 观察宝宝的排便习惯,如果大便干硬、排便困难,可能表明宝宝便秘。检查小便颜色,如果尿色深黄,可能是脱水迹象。

  - 便秘的原因通常与饮食有关,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通常可以改善。

  - 如果便秘伴随食欲减退、腹胀或呕吐,应尽快就医,以排除潜在疾病。

  2. 口腔问题:

  - 宝宝抗拒进食、哭闹、流口水或发烧可能表明口腔有问题。

  - 检查口腔内是否有疱疹或口臭,这可能是由手足口病、胃肠功能问题或牙齿疾病引起的。

  - 口腔问题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疗评估和治疗。

  3. 肥胖问题:

  - 注意宝宝的体重与身高比例。如果体重超出正常范围过多,可能存在肥胖问题。

  - 肥胖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增加成年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 检查肥胖是否由饮食和运动习惯引起,或是由内分泌等疾病导致。

  4. 眼屎多:

  - 眼屎过多可能是眼部感染或泪道问题的迹象。

  - 保持眼部清洁并适量饮水,如果问题持续,应咨询眼科医生。

  5. 口齿不清:

  - 宝宝的语言发展有差异,但如果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可能需要关注。

  - 检查是否存在听力、口腔结构或神经系统的问题,可能需要专业的语言和听力评估。

  父母在观察到这些信号时,不应忽视,而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调整生活习惯、提供适当的食物和水分,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保持与儿科医生的定期沟通,对于监测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查看完整版本: [-- 宝宝如不舒服 有这异常信号  [1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