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4-09-24 21:36 |
从2023年11月底,我国边境就出现上万头的蒙原羚,数量之大,令人震惊。 这些都是从蒙古国进入中国的“偷渡者”,可它们为什么每年都要跑到中国来呢? 如果它们每年不来中国的话,会不会灭绝?
蒙原羚的大规模迁移 这群“偷渡者”叫黄羊,学名蒙原羚,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从2023年11月底开始,成千上万只蒙原羚从蒙古国越过边境,大规模涌入中国内蒙古等地过冬。 这是一场罕见的生态大迁徙。
蒙原羚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羚羊,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和中国西北部地区。 它们有着古老的季节性迁徙习性,每年冬季都会从蒙古国南下到中国过冬。然而,今年迁徙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根据野生动物监测数据,这一波跨境迁徙的蒙原羚数量高达10余万只。
大群大群的蒙原羚像流动的海浪一般,沿着固定的迁徙路线源源不断涌入中国。 它们在中蒙边境的广阔草原上奔跑觅食,到处留下密密麻麻的蹄印。 引发这场大规模迁徙的主因是今年蒙古国遭遇了50多年来最严重的雪灾。大雪覆盖了几乎全国,气温骤降至零下50摄氏度。
蒙原羚赖以为生的草场被彻底冰封,极端恶劣的环境迫使它们提前开始了漫长的南下之旅。 面对这支庞大的"动物大军",中国政府紧急启动了应对预案。 我国有关部门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多处临时补饲点和监测站,努力确保蒙原羚在中国境内能够安全地觅食、饮水。同时加强了对走私猎捕的打击力度。
蒙原羚的分布变迁 蒙原羚曾广泛分布于中亚、西亚和东欧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中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蒙原羚的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哈萨克斯坦曾是蒙原羚重要的栖息地之一,20世纪初,该国的蒙原羚数量还超过100万只。 然而,由于过度狩猎、栖息地破坏、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哈萨克斯坦的蒙原羚种群急剧下降。
20世纪90年代末,哈萨克斯坦的蒙原羚数量已不足200只,濒临灭绝边缘。 尽管哈萨克斯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收效甚微。2003年,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最后4只蒙原羚在西阿尔泰山脉被发现,此后再无蒙原羚的踪迹。
2020年,哈萨克斯坦正式宣布该国的蒙原羚已经灭绝。 随着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蒙原羚种群的消失,中国和蒙古成为了蒙原羚最后的主要栖息地。 中国主要分布区位于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蒙古主要分布于戈壁和东部大草原地区。
据估计,中国现存蒙原羚约2000-2500只,蒙古约10000-16000只,二者合计占全球蒙原羚总数的90%以上。 近年来,中蒙两国都加大了对蒙原羚的保护力度,在打击盗猎、恢复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蒙原羚种群数量呈现企稳回升的趋势。
恶劣天气对蒙原羚的影响 蒙古国遭遇的近50年来最大的白灾对蒙原羚的生存构成了严峻的考验。(白灾:就是雪灾) 这场灾难性的天气事件不仅对蒙原羚的食物来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对它们的生存策略和迁徙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蒙原羚在白灾中面临的迁徙困难远超以往。
厚重的积雪覆盖了它们赖以生存的草场,迫使它们不得不在恶劣的条件下寻找新的栖息地。 迁徙过程中,它们不仅要应对极端的低温和强风,还要时刻警惕可能的食物短缺和捕食者威胁。 在白灾期间,蒙原羚为了保持体温,必须消耗更多的能量。
然而,由于食物稀缺,它们很难获得足够的热量来补充消耗,这导致它们的生存状况更加艰难。 此外,低温环境还可能影响蒙原羚的繁殖能力,进一步威胁种群的延续。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蒙原羚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性。 它们利用蹄子刨开积雪,寻找被掩埋的食物,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它们生存智慧的体现。 此外,蒙原羚还会通过群体聚集来共享体温,减少能量消耗。
人类活动对蒙原羚的影响 其实人类的活动是影响蒙原羚种群数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中国和蒙古作为蒙原羚最后的主要栖息地,两国在保护蒙原羚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高度重视蒙原羚的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措施。
1988年,蒙原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此后,中国政府先后建立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等多个保护区,为蒙原羚提供了大面积的安全栖息地。 同时,中国还大力打击盗猎行为,加强执法巡护,严厉打击非法狩猎、贩卖蒙原羚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据统计,2000-2010年,中国共破获蒙原羚盗猎案件6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名,有力地遏制了盗猎活动。 在一系列保护措施的作用下,中国的蒙原羚种群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由2003年的约750只增加到目前的2000-2500只。 相比之下,蒙古国对蒙原羚的保护力度相对不足,盗猎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少牧民将盗猎作为谋生手段。蒙古国政府虽然意识到了盗猎对蒙原羚种群的危害,但由于执法不力、处罚力度不够等原因,盗猎行为屡禁不止。 据估计,蒙古国每年有1000只左右的蒙原羚死于盗猎。
近年来,蒙古国加大了打击盗猎的力度,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反盗猎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盗猎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中蒙两国在蒙原羚保护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两国蒙原羚种群恢复情况的明显不同。
尽管中国的蒙原羚数量远低于蒙古国,但中国蒙原羚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而蒙古国的蒙原羚种群数量则相对稳定,增长缓慢。 这表明,严格的保护措施和执法行动对于蒙原羚种群的恢复至关重要。
蒙原羚的保护现状 蒙原羚是生存在亚洲草原地区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因其优美的体型和独特的生存习性而备受赞叹。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导致这一物种的种群数量锐减,生存环境持续恶化。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现存野外蒙原羚种群总量不足6万只,且呈现持续下降的严峻态势。 导致这一令人痛心的现状的主因,首先是偷猎和非法贸易活动的严重盛行。蒙原羚体型硕大,肉质鲜美,成为了不法分子垂涎的目标。
尽管中蒙两国政府都已加大执法力度,但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监管仍显薄弱,非法猎捕和走私行为仍然具有相当的蔓延空间。 其次,草原环境的退化和人类开发建设活动也是造成蒙原羚栖息地丧失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蒙古国南部和中国北方大片草原被公路、铁路、矿区和牧民的围栏等设施割裂,严重阻碍了羚羊们的季节性迁徙路线,加剧了羚群分散孤立的风险。 再者,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极端气象事件,如洪涝、干旱和罕见雪灾等,都进一步加重了蒙原羚这一物种的生存压力。
比如今年冬季,由于持续暴雪天气,大量羚羊被降雪掩埋而无法进食、远离水源而死于非命。 面对蒙原羚物种存亡的重大考验,中蒙两国政府和相关保护组织目前正在通力协作,采取多项行动来扭转被动局面。 双方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惩偷猎和走私犯罪分子;在关键羚羊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 开展跨境合作,确保迁徙路线的畅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定位、红外拍摄等加强种群监测。
保护蒙原羚的意义 据估计,目前全球约有25万头蒙原羚,其中常年分布在中国境内的约有8万头。 中国的蒙原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区,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 尽管中国的蒙原羚数量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但与20世纪中期曾有100多万只的历史最高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造成中国蒙原羚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草原退化导致栖息地丧失、人类活动干扰(如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发展等)、过度狩猎和盗猎等。 21世纪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蒙原羚数量开始逐步恢复。2003年,中国境内的蒙原羚数量一度降到历史最低点约750只。 2011年第一次全国蒙原羚调查显示,中国蒙原羚数量回升至约4000只。
2021年最新调查则显示,中国境内的蒙原羚数量已经达到约8万只,相比20年前实现了一百倍的增长。 保护蒙原羚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科研价值。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蒙原羚在维持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蒙原羚是典型的草食性有蹄类动物,主要以草原上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为食。 它们采食草本植物的同时,也帮助植物种子传播,促进了草原植被的更新与繁衍。 此外,作为狼、狐狸、猞猁等草原食肉动物的重要猎物,蒙原羚在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动中占据着关键环节。 蒙原羚种群数量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以其为食的食肉动物种群,进而影响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参考资料 内蒙古兴安盟:多举措保障野生动物栖息越冬_光明网 上万只黄羊组团跨境“中国游” 边境小城变野生动物园|兴安盟|野生动物园|中国_新浪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