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9-19 08:45 |
国产大片《长城》让不少人记忆犹新,曾引发网络热议,其中的反面角色饕餮让人不寒而栗。 你是否发现,它善于隐藏,专挑防守薄弱的时刻偷袭,让人类“猝不及防”。
抛开科幻影片,回归医学,竟然也存在类似的巧合。临床研究发现,一些疾病常常在固定时段“侵犯”,形成可怕的“魔鬼时段”。 6个时段,警惕心梗高发
为全身供血的心脏,看似功能强大,实则十分脆弱。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曾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人数为2.9亿,估计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9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美国迈阿密大学心脏学专家亚瑟·盖斯顿根据经验和研究总结出“心脏最脆弱的6个时段”。在此基础上,生命君采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教授戚文航,教你强心护心。 1 暴饮暴食后 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 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建议:每餐七八分饱,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食物;如饱餐后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心跳加速等不适,及时到医院排查心脏问题。 2 用力排便时 用力排便时屏气,腹壁肌和膈肌会强烈收缩,使腹压升高,于是引起血压骤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造成猝死。 建议:即使大便干燥难排,也不要过于用力,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应对;平时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多喝水、适量运动。 3 剧烈运动时 适当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马力全开,每次收缩时多打出几倍的血液到全身,易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导致心脏病突发。 建议: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最好别参加竞技性运动;运动时心率不要超过靶心率(40岁以下用180减年龄,40岁以上用170减年龄),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为宜;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4 压力大、精神紧张时 心脏健康和心理、精神状态联系密切。工作压力大、心情紧张时,神经系统受到干扰,便会影响心脏的工作状态。 一个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换成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现胸口难受、突发心脏病等问题。 建议:人们应该学会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5 每天早上6点至12点 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分析了800多位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数据,发现早上6点至中午12点这一时段的病人数量最多,且病情更为严重。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也指出,早上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40%。究其原因在于,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 建议:晨起后动作最好轻柔、缓慢,还要及时补水。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6 每年11月到来年3月 国际多项研究发现,以季节来看,冬天(通常是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且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7%。 原因在于,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加大心脏负荷。加上室外温差很大,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建议:外出时应该做好保暖,着重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即使回到温暖的室内也不能急着脱掉衣帽,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小心!这些疾病也有“魔鬼时刻” 除了人体的“发动机”心脏,有一些疾病也偏爱某个时段高发,值得警惕。
慢性荨麻疹:晚上7点~11点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对35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此病多在夜间发作,且集中在晚上7点~11点。 研究人员分析,这一时段,人体分泌糖皮质激素相对较少,对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降低,于是引发荨麻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赵作涛表示,疾病可能还与人们回到家中,注意力集中到皮疹上,越抓越痒有关。 专家建议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并适当延长服药时间,不能症状缓解就停;根据发作时间,选合理时间用药,有助控制病情发作。
急性胆囊炎:晚上8点~10点 中日医院普外三部住院医师黄笳表示,晚上8点~10点的急诊中,常会遇到急性胆囊炎患者。患者大都突发不适,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并渐渐放射至右肩背疼痛,且伴发低热。 专家表示,之所以会在这一时段发病,和晚餐吃得过于油腻有关。 半数急性胆囊炎病人患有胆囊结石,当饮食定时定量、比较清淡时,人即使患有胆囊结石,胆汁也会正常分泌和输送;可一旦吃太多肥肉等油腻食物,或吃得太撑,便会刺激胆囊大量分泌胆汁,并向外排出,此时,胆囊中的结石就有可能被推至胆囊颈部,或嵌顿至胆囊管内,甚至掉入胆总管,导致绞痛和感染,引起急性胆囊炎。 专家建议 查出胆囊结石的人,饮食上最好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清淡为主,严格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肥肉、油炸食品要少吃;尤其注意晚餐别吃得太晚太丰盛。
痛风:凌晨1点~3点 美国研究发现,夜间发生急性痛风的概率比白天高了近一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认为,这可能和晚上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尿酸容易在局部聚集有关,尿酸达到一定浓度,便会析出结晶,导致关节疼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补充说,中医认为,痛风多是肝经湿热,夜间1点~3点是肝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此时肝脏奋起、疏泄排毒、正邪交争,容易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尤其是作为肝经循行关节的第一跖趾关节。 专家建议 由于痛风症状夜间明显,一般建议晚饭后再吃止痛药。痛风患者要多喝水,床头应放个水杯,以便晚上口渴时随时饮用。睡觉时最好注意保温,脚部等肢体远端切忌贪凉。
哮喘:清晨4点~6点 英国肺脏协会胸科专家尼克·布洛姆普顿博士调查发现,76%的哮喘患者表示,病情会在夜间加重,并导致多次夜醒。英国研究还发现,清晨4点~6点是哮喘高发时段,发作率是其他时间的100倍。 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金寿德认为: 哮喘发作与迷走神经的兴奋有关,和白天相比,迷走神经在这一时段更兴奋; 此时人体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易引起支气管变窄,从而诱发哮喘; 床上容易堆积灰尘和螨虫,如没及时清洁,可能诱发过敏体质哮喘患者发作。 专家建议 哮喘患者应多留意夜间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比如更改药物吸入剂量和吸入时间。 值得提醒的是,睡眠时体温下降0.7摄氏度即可引起支气管收缩,诱发哮喘发作。 睡在恒定的温暖环境中可明显降低夜间哮喘发作风险;增加室内湿度,或睡前喝杯白开水,有预防哮喘的作用;定期清洁居室也很重要。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职场猝死事件频频发生,人们在为年轻生命无限惋惜的同时,也深感生命太过脆弱。近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60 岁以下的中青年中,男女患上心梗的主要风险因素不同,女性以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为主,男性以血脂异常和吸烟多见。但无论女性的糖尿病、高血压与肥胖,还是男性的吸烟与高血脂,都是可控制、可治疗的风险因素。
60 岁以下心梗男性患者大多吸烟 临床上,60 岁以下心梗男性患者几乎全部为吸烟人群,大多合并血脂异常。这些人多数生活习惯不良,除了大量吸烟、饮食油荤无禁忌,往往还有久坐不动、熬夜缺觉的坏习惯。 北京人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许俊堂介绍,吸烟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不稳定和斑块破裂,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导致心血管性死亡等都有密切关系。 吸烟首先会堵塞血管。吸烟会破坏血管内皮,影响其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导致不好的脂蛋白胆固醇进入血管内皮,形成颈动脉血管超声能检测到的斑块。不稳定的斑块容易破裂,斑块破裂与炎症有关,而吸烟恰恰会加重斑块内炎症,诱发斑块破裂。其次,吸烟会导致血液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脏收缩增强、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不但心肌的耗氧量会增加,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也会增加,斑块可能被冲破形成血栓,进而发生脑梗或心梗,甚至发生猝死。 再者,吸烟还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导致心肌缺血,甚至诱发斑块破裂和心肌梗死。再加上现代人生活习惯不好,长期熬夜、饮食不合理、缺少运动,往往血脂偏高。而血脂高也是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 60 岁以下女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风险高 上述研究显示,小于60 岁的女性,如果有糖尿病,再合并肥胖,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增加。 另外一份针对欧洲25 个国家110 所医院的调查显示,在4196 名接受过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当中,几乎一半的心肌梗死病人同时患有2 型糖尿病;另外还有25%的心肌梗死病人也出现了2 型糖尿病的早期征兆。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长期经受高血糖的浸泡,血管和神经受损都非常严重,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比非糖尿病人要高3 倍。 此外,血压高为心梗的发生增添了危险系数。高血压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变狭窄,致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高血压极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性收缩,使冠状动脉闭合,供应心肌的血液随之被阻断;血压突然升高会使原有粥样斑块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
60 岁以下中青年心梗患者以男性为主 上述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研究还发现,由于60 岁之前患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肥胖的女性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50 岁以上的绝经后人群中,这就使得60 岁以下中青年心梗患者以男性为主。不过,60 岁以下的女性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肥胖,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要比同样情况的男性高出许多。 但无论女性的糖尿病、高血压与肥胖,还是男性的吸烟与高血脂,都是可控制、可治疗的风险因素。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利芸建议,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避免疾病。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则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这样也能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若是已经患有心肌梗死,即使死里逃生,再次发病的可能性仍然极大,更应严格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以最大可能降低再发病率。 吸烟作为冠心病最可控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那么,吸烟又是如何引起冠心病的呢?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帮助大家坚定戒烟的信心,行动起来,远离冠心病。 众所周知,吸烟危害人类健康,不仅仅是局限于增加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的发生率,烟草还会通过多种有害物质,危害心脏。 与冠心病发生有关的化学物质有10余种,其中主要的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这些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首先吸烟影响血脂代谢,我们知道,血脂中包括好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坏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会使“有益”的胆固醇降低,“有害”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
其次损伤血管内膜,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仍以水管为例,大家想象一下,新水管管壁光滑,不容易藏污纳垢,当水管生锈或者附着水垢,使得管壁变窄并且不光滑,水管内的杂质就容易附着在上面,是原本狭窄的水管堵死了。 人的血管也是同样道理,烟中的有害物质就会让您的血管内膜变得不光滑,利于脂质的沉积,这样就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窄,血液流动过程中就容易沉积下来,形成血栓,堵住血管,发生心梗。 另外,大量吸烟还可导致心脏血管痉挛,导致或加重管腔狭窄或堵塞,促使或加重心肌缺血的发生。
吸烟不仅危害自身,对身边的人也危害巨大。吸二手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吸烟者吐出的比吸入的烟雾中含尼古丁多1倍,一氧化碳多4倍。 研究结果显示,伴侣长期在家中吸烟,时间越长和吸烟的数量越多,都会增加另一方患冠心病的风险。事实调查也发现冠心病较非冠心病人群中长期在家吸入二手烟的比例明显升高。
由此可见,吸烟从多方面增加冠心病患病率,危害自身及周边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远离冠心病,请您戒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