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血压须正常 反而死亡高  [17P] --]

武当休闲山庄 -> 医疗保健 -> 血压须正常 反而死亡高  [1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天人地 2024-09-05 08:47
我国已有3.3亿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不仅会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而且几乎一半的因心脑血管致死的人群中,都与血压过高有关。于是,在人们眼中,高血压就像“洪水猛兽”,只要血压超过120/80mmHg(健康成人的理想血压),就希望赶紧将它降下来。
但120/80mmHg这个标准真的适合所有人吗?其实不然。
一项发表在《年龄与老龄化》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收缩压<130mmHg,与75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增加相关,这在“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中尤为明显,将导致死亡风险增加62%!
也就是说,75岁及以上,无论是健康群体还是体质虚弱者,血压保持在“理想范围”反而增加死亡风险。为什么120/80mmHg的标准对这些人群不合适?他们又该把血压控制在什么范围?

1
老年人,尤其是体质虚弱者
血压偏低增加死亡风险
既然体质虚弱的人群比健康人群的风险系数更大,那么老年人该如何评判自己是否为健康人群和虚弱人群?研究团队也根据临床体征、疾病、异常的检查结果等36项缺陷,将老人的身体状态分成了4个等级。
1
自测体质健康程度
◎健康:无长期症状或症状得到较好控制,可独立完成日常活动;
◎轻度虚弱: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行动迟缓,在日常生活中的财务、购物、交通等方面,可能需要帮助;
◎中度虚弱:进行户外活动有一定困难,可能存在行动方面(如:洗衣服)的问题或需要帮助;
◎重度虚弱:经常需要个人护理,并有长期疾病或多病,部分人群可能存在6~12个月死亡风险。

为了更好的研究“ 不同血压值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团队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
2
一定范围内,血压越低越危险
研究团队将研究对象分为了75~84岁、85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结果显示:
①75~84岁的老年人
血压与全因死亡率曲线呈“U型”。相较于收缩压在130~139mmHg的人,收缩压 降低10mmHg,健康者死亡率 增加11%,体质虚弱者增加17%;收缩压 降低20mmHg,健康者死亡率 增加50%,体质虚弱者增加62%。
而收缩压在130~139mmHg的基础上, 升高10~20mmHg,健康者及体质虚弱者的死亡风险反而 降低约5%~16%。

②85岁及以上老人
与收缩压在130~139mmHg的人相比,随着收缩压降低,健康者和体质虚弱者的死亡风险 升高15%~50%;而随着收缩压升高,死亡风险不仅没有升高的迹象,反而在血压达到180mmHg以上时,健康者和体质虚弱者的死亡率都有所下降。
也就是说,血压理想范围不能“一刀切”。75岁以上老人,收缩压低于130mmHg会增加死亡率,适当高点反而可能更安全。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与老年人多样且复杂的病情等相关。
2
不同人群,控压标准有差异
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同人群的死亡风险却有所差异。而高血压患者控压的根本目的是降低心、脑、肾、血管的并发症,以及死亡风险。
所以,针对不同人群,应该有不同的控压目标,不能把120/80mmHg作为唯一的理想标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就有给出不同人群的血压参考标准,如下(由于个人情况差异,最好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不同人群控压目标参考表(点击放大查看)
3
控制血压
还有2个问题不能忽视
在控制血压的过程中,不能只看血压是否符合相应的参考标准,还有两个问题也不能忽视。
1
压差过大,心脑血管风险增加
压差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正常情况下,脉压差应该在30~40mmHg左右。如果数值超过60mmHg,则称为脉压差增大(类似于水的涨落幅度大)。
压差过大会对脏器、血管内膜造成更大的冲击,加重动脉硬化;而且舒张压过低,还容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可能诱发严重后果。

有研究发现,脉压差增大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心脏疾病或脑血管病:
◎ 脉压差≥60mmHg的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高达45%;
◎ 脉压差>67mmHg的患者比脉压差<54mmHg的患者,心衰风险增加55%;
◎ 脉压差每增加10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24%。
脉压差大的高血压相对较难治疗,因为降低高压的同时,低压也会下降。一般可以使用 钙拮抗剂(地平类)、 利尿剂,这两类药和压差大的高血压吻合性更高,都有降压的作用。用药要 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情况遵医嘱逐渐调节剂量。

2
心率过快,死亡风险增加
有研究表明,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重要危险因素,会使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心率 >85次/分时,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大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老年人心率 每增加5次/分,心梗与猝死风险增加14%。
所以高血压患者控制心率也很重要,我国专家建议,静息心率(清晨起床前测得的心率,或在安静环境中休息10~15分钟后测得的心率)超过80次/分,或24小时平均心率>75次/分,均需要考虑降低心率。
降低心率通常首选生活方式干预,比如有氧运动等,如果生活干预无效,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β受体阻滞剂药物。

【 不同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标准 】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单纯的高血压患者将心率控制在60~75次/分是比较合适的。但若合并其他疾病,则标准有所不同:
①高血压合并心衰,建议心率控制为60~69次/分;
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建议心率控制为50~60次/分;
③高血压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建议心率控制为50~60次/分;
④高血压合并房颤,建议心率控制为< 110次/分。
注意: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应将心率控制在什么范围,需由医生裁定。

4
3个控压误区,千万别中招
日常用药控血压,以下几个误区一定要注意避免。
1
用药越多,副作用越大?
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也就是得吃两种及以上药物,因此会担心是不是副作用也更大了。但事实上,高血压患者中,服药出现副作用的情况 少之又少,而且某些药物联合使用时,还可 抵消部分副作用。
比如:开始服用硝苯地平类药可能会出现降压后头痛、脸红、心跳加快的症状;而β受体阻滞剂就可以抑制这些不良反应。
所以,如果服药期间没有出现副作用,说明药物适用,可以放心;如果出现了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2
降压药含服效果好?
现在绝大部分高血压药是缓释片、控释片,其进入胃肠道后会被消化液消化,再慢慢释放,达到长期稳定的控压效果。
通常,慢性高血压患者都应口服高血压药,更有利于保持血压平稳;而在紧急情况下,比如血压特别高的时候,可以舌下含服。

3
血压达标就可以停药?
很多人吃完降压药,发现血压达标了,就想停药,等血压什么时候不正常了再吃。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随意停药会使血压处于大幅波动之中,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而且血压高低有季节性。比如夏季温度高,出汗多,水分、盐分丢失较多,血容量和血管紧张度降低,加之体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就会有所降低。但这未必代表血压真的控制好了。是否可以停药或减药,都应以医嘱为准。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不仅能降低心脑血管风险,对整个机体的健康也尤为重要。除了用药,大医生也给大家推荐“ 10道 降压菜”,只用简单的食材,就能起到 辅助控血压、护血管、补蛋白、润肠通便……的功效,控好血压更轻松~
关注公众号“大医教你吃”,前300名即可免费获取,赶快参加吧~
手指甲长这样,多半是身体在“求救”!6种变化一个比一个危险,赶紧自查~
甲状腺疾病高发,到底该如何防治?这次专家终于讲清楚了……
一串手机号,透露血管健康“密码”!胡大一:照这5大处方做,轻松控好高血压

人到中年易发胖、大肚子,原因无非这两点!4个秘诀,人人都能瘦得轻松,瘦得快,不反弹

皮肤暗黄,显老10岁!照着这个方法吃,气色越来越好,全身能白一个度



由于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肾、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我们讲,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将血液从心脏经连接的主动脉泵出,把营养物质、氧等带到全身,再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血就像在密闭的自来水管子里,周而复始地不停地流动。
当心脏收缩加强,血管内血流量高;周围血管收缩加强或肾脏有问题时,体内潴钠、潴水增加或其他原因使血容量增加,都会引起血管内压力升高,使血压升高。

血压一升高,尤其是忽高忽低,就很容易将 血管壁磨损。受损的血管壁就会形成血凝块,血内脂质沉淀,最后发生血管硬化甚至形成 斑块、堵塞血管。如果堵塞发生在冠状动脉处,就形成 冠心病、 心肌梗死;在大脑处就形成 中风、 脑梗死;发生在肾动脉就形成 肾动脉狭窄,肾缩小。总之,高血压是心、脑、肾受损的“元凶”!
危险伙伴之一——高血脂
高血压病人,请关注您的血脂!高血压常与高血脂并存,高血压肥胖者血脂异常占23%,而吸烟者则可高达23%。
为什么高血脂是高血压的危险伙伴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发病率呈平行直线双双上升的趋势,它们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它们平时都无明显症状,无声无息,悄悄地损害着人们的心、脑、肾和血管,最终导致发生中风,心、脑、肾功能衰竭。为了早期预防动脉硬化的发展,降压、降脂需同时并举。

危险伙伴之二——肥胖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加上平时活动少,应酬多,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导致超重,大腹便便,体内脂肪组织增多,游离脂肪酸增多,造成肝内脂肪堆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另一方面,长期坐办公室,体力消耗相对减少,使周围组织,尤其是肌肉对糖的利用率减退,这时,胰腺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代偿性地促进糖的利用,但常常不能奏效,因此血糖会高于正常;尤其在服糖后给胰腺增加负担时,更明显升高,上面这些改变会使人处于一种“胰岛素抵抗状态”,这时 升高的血胰岛素及血糖对血管壁、肾脏及神经都是不良的刺激,会引起大、小动脉的硬化,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危险伙伴之三——糖尿病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病人已超过1亿,糖尿病病人约为1900万。 近40%的糖尿病病人同时患有高血压;而约10%的高血压病病人同时存在糖尿病。高血压与糖尿病关系很复杂,有的人是先发生糖尿病,有的人是先发生高血压,多数人高血压和糖尿病先后发生,少数人患糖尿病10余年后,尿中出现蛋白,血压逐步升高,这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高血压,不属于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病人尤其是肥胖者大约有50%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这部分人很容易慢慢地变为糖尿病。因此, 高血压和糖尿病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 胰岛素抵抗”。
有人比喻说,胰岛素抵抗就像一座冰山,有时从水下先冒出高血压病这座山头,有的先冒出糖尿病这座山头,最终两者可兼得。
无论升高的血压或血糖、血胰岛素,都会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刺激肾小球和肾小管(肾脏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最终引起肾功能损伤。损伤的肾放出许多升压物质,这时又反过来加重高血压,造成恶性循环。这样,高血压与糖尿病两者并存时“狼狈为奸”。

危险伙伴之四——吸烟
在全世界吸烟已被公认为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 危险因素。所谓“独立”,就是它不需要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其危险性已经“够格”。
在工业发达国家,吸烟已上升到死因的50%,吸烟者中有一半是死于心血管疾病。由于吸烟使维生素B水平(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下降,而这两种物质都参与同型半胱氨酸形成有关酶的代谢,同型半胱氨酸下降,使心血管疾病明显增加。
吸烟与高血压对有些人存在直接的关系,如有人观察到连续一次吸多支烟,其吸入的尼古丁会刺激神经血管收缩,这时心率和收缩压就会出现一过性升高。
长期大量吸烟,如每天吸烟20支左右,血压会高于不吸烟者;每天吸烟多于20支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要比每天少于20支者增加一倍以上。高血压病病人若吸烟,则二者成为相互合作的伙伴,会进一步损伤心血管。

由于大多数高血压病的病情进展缓慢,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突发心、脑、肾并发症,甚至猝死,因此,高血压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无声的杀手”,当合并高血脂、肥胖、糖尿病时,“ 杀手” 的威力更大。

jjybzxw 2024-09-05 11:4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它不仅会导致头晕、头痛等症状,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合理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关于高血压管理的建议:

  1. 个体化血压目标: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血压控制目标。例如,对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控制目标可能需要根据其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整。

  2. 避免血压过低:对于某些老年人来说,血压过低可能增加死亡风险。因此,血压控制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减少盐分摄入、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等,对于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4. 药物治疗:对于许多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药物选择和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5. 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注意药物副作用:在服用降压药物时,应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并在出现副作用时及时与医生沟通。

  7. 避免突然停药:即使血压已经控制到目标范围内,也不应随意停药,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8. 关注心率: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心率,因为心率过快也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

  9. 避免常见误区: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常见的治疗误区,如自行调整药物剂量、随意停药等。

  10. 综合管理:高血压的管理应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定期的医疗检查。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患者应积极参与自己健康的管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医疗干预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查看完整版本: [-- 血压须正常 反而死亡高  [1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