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早餐需要 避开误区 [8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早餐需要 避开误区 [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天人地 2024-08-21 09:23
都说“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很多人重视早餐。
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上班族不吃早餐的人群也大有人在。
所以“早餐”吃不吃,被分成两大派别。
有人觉得必须吃,有人觉得习惯不吃,也没觉得不适。
先说我们要不要吃早餐。
首先,根据正常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世界卫生组倡导每天应该吃早餐。
这取决于当天早餐距离前一天晚上的时间已经长达12小时左右,人体储备的能量已经被消耗殆尽,所以为了健康应该及时补充。
这只是对于作息正常的人而言,如果是特殊倒班等人群还得另当别论。
所以,早餐很重要,它关乎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寿命。
也曾有国外(德埃朗根大学研究)数据表明:不注重吃早餐的人寿命平均会缩短2.5岁。
因此,早餐还是很重要的。
早餐吃好人长寿,不过要懂得避开4个“雷区”,否则,比不吃早餐危害更大!
一、早餐吃得太过营养
在早上,人体的脾脏还处于困顿呆滞的状态,如果此时过量的饮食会给胃肠的消化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吃进去的食物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消化功能就会变弱,一些胃肠疾病就会上身,以及也容易发生肥胖。
二、将剩菜当早餐
现在很多人都有做晚饭的习惯,当晚饭的菜吃不完时,会在第二天早上把剩饭、剩菜加热一下吃。
不过,有些蔬菜是不适合隔夜加热再吃的,例如海鲜类,甚至隔夜的凉拌菜最好也不要第二天早晨吃。
因为隔夜菜中的维生素已经大大减少,而且还有亚硝酸盐,这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三、不吃五谷
一些减肥人士认为“碳水猛如虎”,所以在早餐时坚决不吃碳水化合物,就是因为担心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糖,从而让减肥的道路任重道远。
可是,如果身体戒掉了这些碳水,那么就相当于给生命断了生命的根基。
人如果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体重会是降了,但是整个人看起来枯瘦如柴,人显得无精气神,免疫力也会严重下降,因此会经常生病。
四、吃冷食冰饮
看到一些人吃早餐时会选择便利店里冷藏的酸奶、果汁当作早餐。
不过,经过一夜睡眠后,身体的各项功能已经有了动力,早上又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
如果胃肠运作力弱的人选择冷食冷饮,那么就会影响阳热之气的生发与输送,同时,还有可能会让寒湿邪气进入体内。
那么,吃早餐究竟该如何吃才健康?
前段时间,张文宏教授的“早餐不能喝粥”引发了网友的论战。
其实不被支持的争议,主要是这句话触及了传统养生学的逆鳞。
养生大仙总认为不管是粥还是汤,越稠越好,稠到能拉丝才叫“营养”。
其实,早餐到底能不能喝粥呢?
能,但是从营养学角度说,人体需要糖、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而这些必需物质,一碗白粥能提供的量少不说,甚至有的需求成分还没有。
所以,早餐更应该注重能量和成分。
首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为了确保人们上午工作效率,早餐摄取的食物能量应该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
也就是说,不仅早餐要空腹不吃,还要保证早餐应有的能量。
其次,关于早餐成分,应确保摄取食物多样性,保证营养丰富。
例如,早餐摄取牛奶和鸡蛋能保证优质蛋白,五谷杂粮、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保证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矿物质。
其实早餐摄取食物丰富多样,能增强饱腹感,避免中午出现暴饮暴食,这也是早餐不能缺失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留有传统早餐思想,尤其是老辈人,总认为早餐白粥+咸菜是经典。
生活条件提升后,早餐变成白粥+咸菜+摊位上的配食(油条等)。
总归,但凡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都应该跟进,而不是人们一味追求传统,传统也可能是陋习,例如早餐只喝粥,吃咸菜。

jjybzxw 2024-08-21 10:23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早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健康地吃早餐。首先,它强调了早餐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和德埃朗根大学的研究数据,指出不吃早餐可能会缩短寿命。

  接下来,文章提到了四个早餐中的“雷区”,即早餐吃得太过营养、将剩菜当早餐、不吃五谷和吃冷食冰饮。这些习惯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消化系统负担、营养不均衡、免疫力下降等。

  最后,文章提供了一些关于健康早餐的建议。它建议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并应包含多种食物,如牛奶和鸡蛋提供优质蛋白,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提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矿物质。此外,文章还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早餐的营养也应该跟进,不应只追求传统,而忽视了营养均衡。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强调了早餐对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关于如何健康吃早餐的建议,旨在帮助人们建立更科学、更营养的饮食习惯。



查看完整版本: [-- 早餐需要 避开误区 [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