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阴阳双补话枸杞 [9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阴阳双补话枸杞 [9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天人地 2024-08-17 10:15
在中医学中,枸杞是一种非常知名的药材,因为枸杞的药用价值非常丰富,而且它的用途也十分广泛。事实上,对枸杞这种药材而言,从果子到茎叶,它都具备良好的药用功能,那么枸杞的药用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每天用多少用量比较合适?

枸杞的药用价值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很多人的一日三餐全是肉类,这便加大了患上脂肪肝的风险。枸杞中含有一种叫做甜菜碱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有效分解脂肪,故而经常食用枸杞能够有效预防脂肪肝。

当然,我们还知道枸杞是一种能够补气益血的食物,相信这一点应该对大部分人而言都很熟悉。枸杞的颜色是红色,而这种红色则正是由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构成。正因如此,长期喝枸杞水不仅能够改善气血、抗氧化,而且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枸杞的食用禁忌
一般来说,如果你不是体质过热的人,那么即便偶尔枸杞食用过量,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不过,如果在感冒期间,那么感冒患者不宜食用枸杞,因为枸杞属于燥热类的食物,会加重感冒体热的症状。

枸杞的每日用量
看到这里,估计有不少朋友可能已经忍不住想要去吃枸杞了!事实上,在食用枸杞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它的每日用量究竟是多少,因为枸杞是一种外邪实热的食物,如果用量不当,则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一般来说,用热水泡枸杞是比较合适的食疗方子,这时直接加入十几粒枸杞就足够了

俗话说“要想生活过得去,保温杯里泡枸杞”,可见枸杞已是深入人心的滋补之物,相信大家对它也是不陌生的。常年喝枸杞泡的茶,有滋养肝肾,明目乌发,祛湿除毒,润燥舒干的功效。
那么大家知道吗?枸杞加上以下这几物,更有着阴阳双补,健康长寿的绝妙功效。
其一:枸杞加黄芪,适用于春季
冬去春来,气温回暖。人体中的阳气也逐渐上升。此时我们就应该选择黄芪这一味很好的补气药材。黄芪味甘,是具有消肿,利尿,固表等作用。对于面黄肌瘦,脚浮气虚,倦怠无力等症状也是一味良药。在春季黄芪加上枸杞泡茶,有壮阳的好作用。
其二:枸杞加小菊花,适用于夏季
在炎热如夏的夏季,人们都被这天气惹得心烦意乱,浮躁不已。这时候就需要来一杯清凉解渴的枸杞菊花茶了。菊花也是我们日常极为常见的药材。
它性寒,具有解热消炎,清肝明目等作用。所以说菊花可谓是最适合夏天泡茶的药材了。枸杞加上菊花泡茶,有着泄火清凉的作用。
其三,枸杞加山楂,适用于秋季
在干燥的秋季,身上干的起皮,唇裂已是家常便饭。这时候,山楂就排上用场了。山楂味酸,具有活血化瘀,开胃健脾等作用。而枸杞本身也有着润燥养肝的作用。
用枸杞和山楂泡茶时需注意,不要用温度过高的热水,这样会使山楂喝枸杞失去自己的药性。使用温水效果最佳。山楂枸杞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可谓是闺中密友。他不仅能缓解经痛,还有着一定的抗衰老,瘦身减肥的作用。
其四,枸杞加山药,适用于冬季
冬天的寒冷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每到冬天,窝在被窝里就再也不想出来了。而山药有着补虚驱寒,清热益气,滋养肝肾的作用。在冬天用山药来驱赶寒冷是再好不过了。山药加上枸杞,能让人体内阳气增长,抵抗寒冷。
其实除却以上方法,枸杞生吃才能最好的吸收它的营养。洗干净枸杞后放入口中细嚼慢咽,枸杞的营养才会都吸收进体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枸杞一次不可食用过多,十五克至二十克是最好的。
另外,枸杞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以及不能吃糖的患者需要管住嘴了。说到这里,总结一句:枸杞可真的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好物

jjybzxw 2024-08-17 12:32
  在中医学中,枸杞是一种非常知名的药材,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脂肪肝:枸杞中含有甜菜碱,可以有效分解脂肪,有助于预防脂肪肝。

  2. 补气益血:枸杞的红色来自于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长期食用枸杞可以改善气血、抗氧化,增强免疫力。

  枸杞的食用禁忌包括:

  - 感冒期间不宜食用,因为枸杞性温热,可能会加重感冒症状。

  枸杞的每日用量一般建议不超过20克,过多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最好使用热水泡枸杞,加入十几粒即可。

  枸杞与不同药材搭配有不同的功效:

  - 春季搭配黄芪,有壮阳作用。

  - 夏季搭配小菊花,有泄火清凉作用。

  - 秋季搭配山楂,有润燥养肝作用。

  - 冬季搭配山药,能增强体内阳气,抵抗寒冷。

  此外,枸杞生吃可以更好地吸收其营养,但一次不可食用过多,大约15-20克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和不能吃糖的患者应避免过量食用。总的来说,枸杞是一种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食用的滋补好物。



查看完整版本: [-- 阴阳双补话枸杞 [9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