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人地 | 2024-08-10 00:29 |  
| 最近一个月,广州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龙舟雨, 但每每到了雨过天晴,我总会感受广州不一样的味道。
 伴随着傍晚的微风,避让网红镜头里的风景,躲开社交打卡胜地,
 在广州人最爱的“河南”,
 我最近重温着那条绕不开但鲜有人推荐的宝藏路线。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里。
 
  在城市爱好者看来,
 老西关味道浓郁的上下九、沙面区域文艺气息爆棚的东山口,
 是人气太过旺盛的路线。
 最近,我们的城市Citywalk群里,
 已经开始天南地北的讨论了。
 欢迎你的加入,更欢迎进来,一起聊广州……
 
  ▲广州“外滩”,沿江路
 今天我推荐的,则是“河南”的“冷门路线”。
 滨江路。
 这里的“河南”说的不是中原的那个省,
 而是指珠江以南的区域。
 由于广州的中心城区过去在越秀区一代,
 老一辈曾流行“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的说法,
 直到过去几十年海珠区蓬勃发展,这种差异才渐渐消除。
 有经济发展,有惬意江景,又有烟火气的“河南”渐渐成为广州人最爱的片区。
 
  ▲滨江中路,大元帅府码头
 位于“河南”的滨江路,
 长期以来也是“小透明”般的存在,
 因为缺少地铁站和重要商圈,
 常常成为被遗忘的对象,
 在社交媒体搜起,大多弹出的也是房产信息。
 不过,它的东中西三部分虽然风格各不相同,
 却因沿江步道串联起绝美江景这个共同特点。
 
  ▲整条滨江路很长,想走完不轻松,搭配骑行或许更佳
 🚶滨江东路:广州塔-黄金海岸水上乐园
 🚶滨江中路:海印公园-海珠桥西侧
 🚶滨江西路:海珠桥西侧-洲头咀公园
 平凡不代表平庸,
 相比于人来人往的网红打卡街,
 滨江路沿线拥有更多的老广烟火气。
 你可以在广州塔下眺望珠江新城的繁华,
 也能来到人民桥附近观赏“广州外滩”,
 一条路,融汇着现代与古朴,
 也铺陈着生活况味。
 
  这里,有着珠江两岸最美的沿江观景带,
 是属于广州的晨昏浪漫。
 
  滨江东路
 广义上的滨江路,
 是从广州塔到人民桥的沿江狭长区域,
 几乎联通了半个海珠区的长度。
 细分下来,则可以分为滨江东、滨江中和滨江西。
 
  滨江东,是广州曾经的豪宅区,
 它的起点连着著名的珠江帝景苑,
 长达4公里的马路上,
 依次排列着江景楼盘,
 因此高层住宅林立就成了它给人的最初印象。
 
  钢筋混凝土千篇一律,江边的风光却是唯一,
 滨江东真正的精华,在于它的沿江步道。
 每每有朋友来到广州,
 我总会带他们从中山大学北门走到广州塔下,
 这是夜里珠江沿岸最热闹的路径。
 
  ▲广州塔附近的有轨电车站
 本地居民则很少跨过广州大桥以东,
 因为那里往往是涌向小蛮腰的人群,
 万人空巷堪比三号线的“地狱西”。
 
  ▲广州大桥下棋的阿伯
 滨江东的白天是属于阿伯阿婆的,
 阳光在树叶的遮挡下没有那么热辣,
 江风吹过的温度似乎刚刚好,
 阿叔阿伯一早就选好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开展各项退休后的文艺活动。
 
  广州大桥底是最热闹的区域,
 舞蹈、羽毛球、打太极、下象棋是最基本的操作,
 老年合唱团当街唱K更是接地气的风景。
 到了暑假之时,还有少年踩着滑板穿梭而过。
 沿着江边一直走,呈现在眼前的市井百态,
 
  有小哥当街给阿伯理发,
 有奶奶在地摊前驻足淘货,
 
  有垂钓者在江边闲谈,
 有阿姨拿着扇子花枝招展地拍照,
 如画的风景中,遛娃的人也不在少数。
 
  面朝珠江,左边是珠江新城颇具质感的建筑,
 右边是海印桥畔的沿江风光带,
 对面则有二沙岛透露着雍容中的闲适,
 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连人的心情都会变得安稳,
 
  一同采写的摄影师便感叹道:这就是我梦想中的退休生活!
 对于一条街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我时常在江边遛娃,上下班也沿江走过千百遍,
 总有一些时光不经意地将我触动。
 
  犹记得周杰伦出新专辑的那天,
 我突发奇想踩着自行车回家,
 耳中是美妙的旋律,眼前是落日的美景,
 随手一拍就是大片,脑海中弹出的只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滨江路沿线,傍晚的海印桥
 其实,滨江东的魅力也是贯穿早中晚的。
 清晨人群不多,可以肆意感受老广们的闲适生活,
 来一次沿江晨跑也相当的畅快;
 傍晚落霞洒满天边,正是出片好节点,
 颇有“爱在日落黄昏时”的浪漫意味;
 
  ▲滨江路沿线,远眺珠江新城
 到了晚上,推着小车的移动摊位便出动了,
 买上一点饮料和零食,将自己融汇于城市夜色之中,
 
  ▲中山大学北门牌匾附近的黄昏
 人虽多,却可能偶遇中大学子在北门牌匾下举行小型音乐趴,
 也能在中大北门码头踏上五彩缤纷的夜游轮船。
 
  📍中山大学北门广场(近中大码头)
 地址:海珠区滨江东路163号
 公交:中大北门站/中大北门西
 既然是居民区,吃是免不了的,
 充满烟火气的下渡路就连接着滨江东路,
 可以从江边步道直接抵达。
 
  ▲阿伯骑着自行车奔向下渡路
 📍下渡路
 地铁:鹭江站
 中大“堕落街”小北门也在附近,
 从北门牌匾边的小路穿过便是。
 早茶时间,我则钟情于那不起眼的丘大6仔记,
 只是日常需要提早半小时去和阿伯阿婆竞争排队。
 
  有阿伯阿婆在的早茶店便绝对不会踩雷,
 是广州放之四处皆准的朴实道理。
 实惠、简单也构成了滨江路餐饮的特征,
 这与沿街的一众高楼住宅形成鲜明的对比,
 仿佛也映射着广州繁华与地气交融的两面。
 
  对了,在滨江东的尽头还有珠江泳场,
 是一个承载广州人童年记忆的江边水上乐园。
 每到节假日总是充满了嬉笑声,
 构成了平凡生活中的另一片图景。
 📍黄金海岸水上乐园
 地址:海珠区滨江东路29号
 公交:珠江泳场站
 
  📍滨江东路
 地铁:广州塔站/鹭江站/滨江东路站(2024)
 去看:广州塔、中山大学北门
 去走:沿江步道
 去玩:黄金海岸水上乐园
 去吃:下渡路、中大小北门(下渡西街)
 滨江中路
 滨江东崭新且繁华,滨江西沉淀出地气,
 一条滨江路,颇符合广州的城市发展脉络,
 位于滨江东和滨江西之间的滨江中,风格恰恰介于两者之间。
 
  只不过,和东西两条路相比,滨江中本身显著缺乏特点。
 但在我看来,中庸恰恰就是滨江中路最鲜明的特征,
 毕竟,五彩斑斓只是生活偶尔的旋律,平平淡淡才是常态。
 
  滨江中路的起点是毗邻珠江的海印公园,
 附近的居民更爱将这叫做“周周乐”,
 顾名思义,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这里寻找到快乐。
 
  与滨江东的沿江步道不同,
 徜徉在海印公园的更多是本地人,
 老年人打着乒乓健着身,小孩子肆意奔跑着。
 
  文化广场上时而有人成为街头艺术家,
 符合大多数城市公园的基调。
 
  海印公园最舒服的时候是在傍晚,
 坐在靠江的围栏上,任珠江风拂过面庞,
 夕阳的光阴打在“河北”沿江的建筑上,
 有一种独特的质感。
 
  ▲滨江中路,海印桥的黄昏
 话语显得多余,景语便是情语,
 此时哪怕是一对情到浓处的情侣,
 都适合安静下来,静静感受光阴流逝。
 
  📍海印公园
 地址:海珠区滨江东路498号
 公交:滨江东路站
 其实,这种稀松平常的节奏恰是滨江中的韵味,
 整条路都没有一个地铁站,
 树荫下穿梭的公交也就成了另一种风景,
 街边的步道宽敞舒适,深夜还有“走鬼档”出没,
 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行走,浪费时光有时也是一种享受。
 
  路边的景致大多是小学和便利店,
 偶尔找个咖啡厅发呆也是不错的选择,
 
  海印桥、江湾桥和海珠桥都在滨江中沿线,
 桥梁的不同风格似乎讲述着这座城市的百般韵味。
 
  ▲暮色中的海印桥
 我尤其喜欢在珠江桥边看公交和行人走过,
 仿佛叙述着另一种流动之美。
 
  每每从越秀山看完球回家,
 骑着电动车路过海珠桥底,
 我总会被潮汕砂锅粥和路边记的味道吸引,
 人们有时就坐在桥底旁的大排档便吹水,
 惬意得让人艳羡。
 
  在滨江路沿线的另一种快乐,
 是走入巷子里扫街,
 草芳围和纺织路一代就是最佳代表,
 珠水之滨,江湾沿岸,
 纺织声曾在这里日夜不停,
 
  ▲草芳围的老街巷。图小红书@书房里的吃货-Conan仔
 多家纺织产在留下足迹,
 将出产的麻布、棉布远销全国各地。
 近代轻工业的繁荣已成往事,
 曾经的纺织业中心也变成了老街坊聚居的巷子,
 但岁月留下的味道还是历久弥新。
 
  ▲草芳围的老街巷。图小红书@书房里的吃货-Conan仔
 一千个扫街客眼里会映射出一条街道的千面变化,
 于是这里可以是新海诚笔下的文艺风景,
 也可以是阿婆摇扇间的生活日常,
 更可以是街巷中穿梭的小电驴所透露的匆忙景象。
 
  ▲草芳围的老街巷。图小红书@书房里的吃货-Conan仔
 大概这些脱离主干道的巷子,
 才最能体现“河南”的人间烟火,
 这是岁月也偷不走的痕迹。
 在我看来,这也是整个海珠区最大的特点,
 除了广州塔、琶醍几个少数的“景点”,
 它的美更多藏于市井的平凡之中。
 
  ▲草芳围的老街巷。图小红书@书房里的吃货-Conan仔
 📍纺织路/草芳围
 公交:草芳围站/南华东路站/纺织路站/大元帅府站
 就像这条滨江中路,
 沿江步道没有多少游人,
 夜里却可以看到河对岸浪漫的光影。
 
  ▲从滨江路眺望沿江路的珠江风光带
 当然,如果要做一个打卡地标的游客,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不容错过。
 
  ▲滨江中路沿线的大元帅府
 它的有着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早期特征,
 前身是兴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办公楼,
 因孙中山民国时在此两次建立革命政权而得名,
 现在是一座国家二级博物馆。
 
  ▲从大元帅府望向滨江中路和珠江
 从大元帅府清亮的黄色墙面中,
 你依稀还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气派,
 这里也是拍摄复古照的绝佳场所。
 孙中山雕像伫立的广场,
 如今成了市民遛娃和跳广场舞的场所,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地址: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
 公交:大元帅府总站/大元帅府站
 每到夜幕降临,这里都热闹非凡,
 百年前的峥嵘岁月已是过往,
 当下的平凡生活,才愈发显得迷人。
 📍滨江中路
 地铁:市二宫(真的没更近的了)
 去看:海印公园、大元帅府纪念馆、草芳围
 去走:沿江步道、海珠桥、海印桥、江湾桥
 去吃:小巷美食,酒香不怕巷子深!
 滨江西路
 大元帅府并非滨江路沿线唯一的民国建筑,
 解放大桥西侧就坐落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只不过那里已经进入“滨江西”地界。
 
  它北面广东机器工会的西式主楼于1920年建成,
 南面的礼堂是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会场,由旧仓库改建而成。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盛会,
 确立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 党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这座民国建筑自然成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史迹。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地址:海珠区滨江西路230号
 公交:堑口码头站
 越往西走,滨江西的历史气息愈发浓厚,
 最早可追溯到南汉时的海幢寺在距离江边不远处的南华中路,
 树荫很多,香火旺盛,
 年轻人嘛,主打的就是在上班和上进中选择上香。
 
  📍海幢寺
 地址:海珠区南华中路188号
 公交:海幢寺站/宝岗大道北站
 在滨江西路附近,
 栖栅南街、骑楼街、同福路同样是不错的扫街目的地,
 但最让我感到舒服的,还是江边的悠闲散步。
 从滨江中路开始,临河的步道就不曾中断,
 沿江路风光带都能尽收眼底。
 
  在滨江西路远眺“河北”,
 粤海关就静静坐落在那里。
 
  ▲从滨江路望向江对岸的粤海关旧址
 马路对面则隐藏了不少老字号,
 著名的老字号惠食佳便是代表,
 在广州,万物都可啫啫煲,
 咸香之中说说家长里短,
 就是老广们生活的日常。
 
  不过相比高大上的老字号,
 滨江西更适合“无差别觅食”,
 我就喜欢在周末的夜晚,和妻子骑着电动车一路向西,
 偶尔还能看到在江边“唱K”的阿姨阿伯,以及街头的“中老年野迪团”,
 哪个巷子有烟火气就走哪里,哪家大排档人多便走进去。
 
  江湾大桥底十字路口的饭店,
 就颇具广式大排档的风格,
 人们在榕树下边饮茶边享用美食,
 天热就把上衣脱去,
 一同脱去的,似乎还有生活的烦恼。
 
  对了,在靠近人民桥的地方,
 还可以以另一个角度眺望沿江路,
 那里是广州的“外滩”,
 两公里的地界,浓缩的了广州的一百年。
 
  ▲从人民桥靠近滨江西路的一侧看沿江路夜景
 无需人挤人,City Walk也有另一种方式,
 去寻找,去探寻,去感受,
 某一个瞬间的独家记忆。
 
  ▲人民桥上看珠江夜景的情侣
 📍滨江西路
 地铁:同福西(沿江真的没地铁)
 去看: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堑口市场
 去走:沿江步道、人民桥、解放大桥、洲头咀公园
 去吃:惠食佳、解放大桥底的大排档
 为什么是滨江路?
 一条长长的步道,
 串联起三条滨江路。
 相比于一众网红路线,
 滨江路沿线的City Walk并没有浓缩太多景点,
 但这恰恰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面向游客的景区可以营造魅力,
 生活常态却无法伪装,
 
  而通过那些家长里短和市井气息,
 更能感受一座城市最真实的一面。
 在脱离拥挤的人群之后,
 才会愈发深刻地发现珠江的流动之美。
 
  那么,有空就去滨江路走一走吧,
 去滨江东感受珠江之畔的生活,
 去滨江中体会市井中的平淡,
 去滨江西看看日落,然后让胃满足。
 在珠江边的触碰与游走之间,
 去感受一个平淡又真实的广州。
 
  ⛴滨江路沿线码头(自东向西):
 中大码头-大元帅府码头-纺织码头-堑口码头-海幢码头-鳌洲码头
 
 |  |